APP下载

浅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2022-11-01萨出拉

今古文创 2022年25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恩格斯

◎萨出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重温经典,不难发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与经验教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有力地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内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系统论述了自然界的本质规律以及鲜明特征,从而丰富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内涵,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挖掘《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源流分析

自然观是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逻辑基点,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不免会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处于什么位置,自然界反过来又对人类起什么样的作用,至此,人类对自然界的看法也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而发生改变。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基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摧毁了传统神学体系的自然观,辩证扬弃了近代科学范式的机械自然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人类认识和观察世界提供了新视角。

(一)传统神学体系的自然观

人类蒙昧时期,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处于朦胧的状态。自然界对于主体来说有着神秘的强大力量,人的主体意识也并未充分发展到认识自然界的状态,而是沉浸于对自然界顶礼膜拜的混沌状态中。这时,人同外部自然界打交道的时候更多是屈服于自然界的力量,表现出敬畏自然界与生俱来的本性。这时自然科学还处于掌握已有材料时期,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的看法,其普遍思想是自然界是按照造物主的智慧创造出来而不被主体所认识的浅薄的沃尔弗式论,对此已经形成了唯心主义自然观。恩格斯首先对其进行了批判。自然研究也通过革命运动宣布了自己的独立,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向教会权威宣告了挑战,能量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发现使得唯心主义自然观变成谬论。物质与运动规律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支柱。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唯心主义根基也开始垮台,两者之间原本的鸿沟也被填补了起来。

(二)近代科学范式的机械自然观

以牛顿体系建立的近代科学范式超越了宗教神学的禁锢之后,这些科学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已日臻完成。虽然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给予了批驳,却又很快陷入到了机械自然观的禁锢之地。机械自然观主要以无限分解方法去研究自然,继而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自然由敬畏对象变成主体实践活动场所,人类由此认识到了自身的一种登峰造极的地位,原初受制于自然控制之下的主体变为“统治”自然的无限力量。主体开始自由不自觉的释放这种力量,为自然与人类的矛盾日益加剧提供了先决条件。然而这种现象使自然界的主客体日益相分离和对立,实则表现为在自然活动领域与实践活动之间缺乏整体性思维。在这种机械自然观的支配下,不可避免地会否定事物发展的联系性,继而陷入到孤立且片面对待事物的窠臼。相比之,希腊哲学的整体论虽然带有正确的观点,但是朴素的有机辩证却被保留了下来。然而想从杂乱无章的理论思维挣脱,就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领域来说,摒弃经验主义,坚持理论思维,正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所坚持的,并且只有唯物主义辩证法才是彻底改变为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态危机的发生,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指导。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以自然观为出发点科学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打破了神学体系自然观,辩证剖析了机械自然观。也正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向人们证实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只有以辩证法为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不会处于僵化的状态,人与自然才会实现辩证的统一。

二、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首先,恩格斯基于自然科学的成就绘就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图景,揭露出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图景下的现实的人与自然,继而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其次,恩格斯在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劳动的中介桥梁作用,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提供了实践指导。第三,恩格斯从人与自然相互矛盾关系中揭露出“单向度”的生产方式是造成矛盾的根源。最后,恩格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出发,阐述了生态问题的具体解决路径在于人与自然本真关系的回归,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更好地存在于自然中的价值指向的重要性。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图景——现实的人与自然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系统阐述了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由分化而演变的。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系统论述了人类的产生与发展,认为人类是从最初的原生生物中,逐渐分化并发展出脊椎动物的形态,再从这些脊椎动物的形态中慢慢实现了手脚的分化,直到最后直立行走,由此猿和人区别开来。这充分说明了人是从大自然中演变而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创造了人,同时人类也依靠自然界而生存。因此,人类的实践对于自然界来说影响至深,这一点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上。人的生存依靠自然界,自然则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丰厚的物质资源。对此,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一体性,人与自然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要坚决摒弃将人与自然相对立起来的观点。一方面,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首先要承认自然界的优先性,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另一方面,承认自然界优先性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可以正确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自然界面前进行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切勿把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每一次生产活动的成果当成胜利的战果,因为每一次这种实践“成果”都会不可避免的构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人类应致力于恢复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认清主体实践活动在自然界所起的较远影响,对“掠夺性”“单向度”的生产方式进行变革,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发展。

(二)人与自然的中介桥梁——劳动

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桥梁,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着重阐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意义。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一方面,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猿之所以演变发展成人类,归根结底是劳动起了关键作用,从此劳动也为手的自由奠定了决定性基础。手的自由实现了解放的双手能够更好地使用工具,掌握新的技能。在此,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并构成了两个最重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逐渐过渡到人脑,实现人的发展。所以归根结底,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也谈不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劳动将猿与人区别开来,为人类创造历史提供了条件。人类通过劳动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自然界中获取自身所需的生存资料,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人类为了统治自然界,选择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在这过程中,主体若不恰当发挥劳动的作用,不合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会造成过度消耗自然,反过来遭受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恩格斯分别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西班牙等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例,向世人展现出人类劳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受到大自然报复的后果。因此,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直接决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或紧张。在此,主体只有在正确的实践方式指导下,正确认识自然规律的前提之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清醒认识之下才能推动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继而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

(三)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单向度”的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即使无限增加了生产,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资本主义的缺陷日益暴露无遗、群众日益贫穷、频繁爆发的危机接连挑战着社会与自然的承受力,自然界更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只图自身利益最大化,只顾眼前单向度的、片面的、畸形的利益,而不顾及长远的影响和社会效益,由此造成了自然界大面积匮乏,人与自然的原始本真关系遭到破坏,人类不自觉陷入了生态困境。在当时,资本家们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发现无法实现“质”上的成功之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追求从“量”上达到目的,然而每一过程中的无限的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带来的是资源的无限浪费、劳苦大众的日益贫困、生态环境的严峻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这领域中,要学会认清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遭受着生产活动所导致的严重危害,人类应有必要去控制和调节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以减少对自然界的危害。然而,事情未必如此简单,单从认识方面实行这种调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根源上对于今天的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进行全方位地变革。

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现存制度不合理之处要加以修生与完善,做到从根源上消除同自然界协调发展时干扰的“异化”因素,使人类能够自发的同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通达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

(四)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路径——生态劳动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着重阐明了劳动在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的意义,并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性的基础上,阐释了丰富的生态劳动观。纵观工业文明发展过程,劳动从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的类本质逐渐被纳入到“资本”的范畴实现了劳动“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恶化,人与人的关系也被附上了“异化”的阴霾。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反生态性严重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态效益与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可协调性和不可持续性。对此,恩格斯意识到,造成雇佣劳动反生态性的内在本质在于资本家无休止地追逐高额利润的生产方式,所以想要恢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关系,必须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的所在,改革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制度,以生态劳动替换雇佣劳动,变革以往带有缺陷的生产模式。建构生态劳动、实现生态劳动的转化,需要实现主体在生态价值观上的转变,纠正“人类中心主义”实践对于自然界的错误示范,在构建生态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之下,搭建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内在架构,确立合理适度的生态价值观,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实现生态劳动的转化。

(五)人类更好地存在于自然中的价值指向——共产主义

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的问题所在,也是人与自然本真关系遭受破坏的源头罪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出于过度追求“量”上的高额利润,而全方位忽视了“质”上的重要性,由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全盘被物质利益所磨灭。对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要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本真关系,仅仅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制度进行改革,才能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对立。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统一的社会。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却是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的社会,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会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只有基于这样的和谐发展,人类才能更好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不仅体现在人类自身的发展程度,同时也体现在主体同客体和谐共存的辩证关系上。因此,要创造条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既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的内核实力,也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人与自然界本是共生共荣的共同体,人类只有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自然界,才能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继而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三、结语

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我国实现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导向的同时也有利于为人类不断反思人与自然相互对立而引起的摩擦矛盾,从而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之际,始终坚持将经典中所阐释的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继而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关成效。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要正确审视、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警惕自然界对人类的“反人化”,也要始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思维,注重将保护自然纳入到人类实践活动的工作中去,切实做到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注重权衡利弊,合理节制地开发资源,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双重效益。既不能坚持单纯的人类中心主义,也绝不能从功利主义出发,而要时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关系,既要互利共赢又能打造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所以人类应当在实践活动中认清主体的实践行为,认识到人类依赖自然界,而不是主宰自然界的现实,切实保护好我们生存的自然,从而更好地保护全人类。

猜你喜欢

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例说“自然界的水”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于光远论自然
科学技术与田径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