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中后期艺术器具供求及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01朱林韦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器具艺术

朱林 韦晨

(1.湛江科技学院,广东 湛江 524255;2.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30)

艺术器具是指具有艺术风格且雅俗共赏的器具,它所代表的工艺文化即是经济发展的象征,又是社会审美的体现。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奢靡风气日渐兴起,人们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开始追寻精神享乐,艺术器具消费热潮的出现则是这一转变的直接体现。故此,艺术器具市场的交易变动和发展状况就值得格外关注。本文将针对明中后期的艺术器具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价格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尚奢崇艺的明代社会

经过明初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至成化、弘治年间,“休养滋息,殆百余年,号称极盛”。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奢靡风气开始兴起,史料记载:“窃照近年民俗,日事奢侈,富贵之族,食禄之家,穷奢极巧,骄肆无度,至有一服器价值千金,一筵宴用费万钱。军民僧道皆得以服锦绣服,金线之靴,倡优下贱皆得以用宝石首饰,床惟屋壁拟于宫阀,饮食器皿督以金玉,惟事斗丽而夸多。”奢靡之风助长新的消费需求长物之好出现,并在器具使用中表现得极为突出。据《四友斋丛说》载:“近年以来,吾松士夫家所用酒器,唯清河、沛国最号精工。沛国以玉,清河以金。玉皆汉物,金必求良工,仿古器仪式打造,极为精美。”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攀比、争奢,为展现奢侈的生活,夸示财富,对器具外观提出更高的艺术要求。

艺术器具消费需求的增加,促使官坊、民坊在器具制作中对艺术创造极为重视。官方造器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在景德镇开窑烧造,宣德时以营膳所丞专督工匠进行生产,至成化、弘治年间所产艺术器具,“盖两朝天纵,留意曲艺,宜其精工如此。然花样皆作八吉祥、五供养、一串金、西番莲,以至斗鸡、百鸟、人物故事而已”。随着成化年间工匠以银带役制的出现,工匠人身自由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服务对象由政府转向市场,工作目标由完成任务转向获得财富。受艺术器具市场的巨大利润吸引,制作经验丰富的自由工匠投身其中,民间造器业蓬勃发展。据张瀚《松窗梦语》载:“余尝数游燕中,睹百货充溢,宝藏丰盈,服御鲜华,器用精巧,宫室壮丽,此皆百工所呈能而献技,巨室所罗致而取盈。”甚至有工匠为造艺术器具,远迁他乡学习工艺,《景德镇陶录详注》载:“周窑隆、万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周亦居奇自喜。恒携至苏、松、常、镇间,售于博古家,虽善鉴别者亦为所惑。”在匠心精神和利润刺激的双重作用下,工匠往往在艺术器具外观的制作上花费更多时间,以求个体价值最大化。

明中后期社会兴起的奢靡之风对日常消费提出新需求,在满足器具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为追求斗奢、攀比的消费目的,开始对器具提出更高的艺术要求。艺术器具供不应求,吸引自由度较高的工匠投身其中,他们提高制作技术、改善生产流程和强化艺术器具外观,以满足市场需求。

2 艺术器具的供给情况分析

随着消费者对器具外观的艺术要求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除了工匠制作的“今艺术器具”外,明之前的“古艺术器具”也极受欢迎。因此,社会中的艺术器具供给主要有以下四种。

其一,收藏家出售。收藏家珍藏不轻易示人,如“朱氏家藏,如龙尾觥、合卺杯,雕镂锲刻,真属鬼工,世不再见”。故不会轻易出售所藏,除非家道中落、维持生计才会变卖,《泾林续记》载“无锡华虹山家藏古玩玉器甚多,偶有卖古董者至,出数种求售。”此外,收藏者所藏名声在外,有耳闻的权势者前来强行索购,如《留青日札摘抄》载:“哥窑,宋时旧物,留传虽久,真赝相杂,人间颇多。求其真宋而精美者,绝少秀之嘉善。巨族曹琼获一香炉,高可二寸余,阔称是以美玉镂海东青捉天鹅为盖,真绝美者也。渐闻于镇守麦太监,麦囚琼索之,其子良不得已而献焉。”

其二,盗墓者采掘。面对市场的供不应求,投机者开始为利掘土寻觅,盗墓掘坟,只为地下所埋的陪葬艺术器具,如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载有人掘齐景公墓得花樽一事:“霞头沈佥事宦游时,有发掘齐景公墓者,迹之,得铜豆三,大花樽二。”再如李日华载:“同诸乡绅宴集项孟磺第。海盐彭对薇封公出一古铜器,云得之关中掘地而出者。”盗掘者通过盗掘墓葬为市场开辟出艺术器具的供给新渠道,何良俊曾言家有汉代车螯壳,壳上有画,“此是姑苏沈辨之至山东卖书买回者。闻彼处盗墓人,每发一墓,则其中不下有数十石”。

其三,官坊、民坊生产。沈德符曾对明代官窑进行评价:“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盖两朝天纵留意曲艺,宜其精工如此。然花样皆作八吉祥、五供养、一串金、西番莲,以至斗鸡百鸟、及人物故事而已。至嘉靖窑则又仿宣成二种而稍逊之,惟崔公窑加贵,其值亦第宣、成之十一耳。”官方所制艺术器具不惜成本,所制贵重,深受市场欢迎。而民坊则专注在艺术器具外观,李日华曾托景德镇人昊十九制流霞盏,“余令造流霞盏,以新意杂丹铅类烧成秘色。余付之直叁金”。民坊因制作的自由性,工匠摸清了消费者的喜好,抓住市场所需,所作艺术器具深受欢迎,《陶庵梦忆》载万历年间的宜兴罐:“以龚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又次之。锡注,以王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则是砂与锡与价,其轻重正相等焉,岂非怪事!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

其四,古董商售卖。对艺术器具的需求催生出专卖古董商,据载:“朱杲者,鄞之民家子也。无他才能,粗识文字,世居灵门,家货古董为业。”古董商既要四处收购,又要携器物上门进行推销,据载古董商王丹林来李日华处推销:“王丹林持古董箱来,检阅……入土青绿古铜爵……与世所传爵稍异,周身青绿,腰围雷纹,左柱篆‘裁’‘鼎’二字,耳内又篆‘鲁公尊’三字,岂古者爵晕之属皆配鼎与尊为用,故两系之软,丹林力劝余购此。”古董商的贩卖虽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稍有名气,便可开店列铺进行售卖。

3 艺术器具的需求情况分析

黄德荃认为:“收藏并不是简单的占有、珍藏那些高价值的文化物而已,如何适宜地保有、使用、欣赏它们相对而言更为重要。”受奢靡之风和长物之好的影响,市场对艺术器具的需求与日俱增,需求主要集中在收藏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三个方面。

首先是收藏性需求。董其昌言:“予寡嗜,顾性独嗜法书名画,及三代秦汉黎器瑗壁之属,已为极乐国在是。”明代官员、商人、文人学子多有好古之癖,如王柲言家有聚古轩,“专藏古铜鼎彝、钟、卣,古玉环、玦、卮、斗、方响、浮磬之类,皆有款志……文房诸具,悉皆奇绝。他如刻丝、垒漆、官窑坛器,毕聚其中”。收藏主要集中在古艺术器具,究其原因是它们质地优良,做工精美,如文震亨所言:“古人制器尚用,不惜所费,故制作极备。非若后人苟且,上至钟、鼎、刀、剑、盘、柲之属,下至柲糜、侧理,皆以精良为乐。”又如《秋园杂佩》载:“窑器,前朝如官、哥、定等窑,最有名,今不可多得矣。余家藏白定百折杯,诚茶具之最韵。”

其次是观赏性需求。明人购买艺术器具多抱着“以备赏鉴,非日用所宜”的心理,如明代香炉样式多样,有“神炉、太乙,及鎏金、白铜、双鱼、象鬲之类”及“云间、潘铜、胡铜所铸八吉祥、倭景、百钉诸俗式”。而且,“炉顶以宋玉帽顶及角端、海兽诸样,随炉大小配之,玛瑙、水晶之属,旧者亦可用”。再如《长物志》所载的厂盒:“古延厂,永乐年间所造,重枝叠叶,坚若珊瑚,稍带沉色。新厂宣德年间所造,雕镂极细,色若朱砂,鲜艳无比,有蒸饼式、甘蔗节二种,愈小愈妙,享价极重。”不但形制精美,而且色字、制样、雕镂皆精细华丽,且样式越小价格越贵。购买艺术器具的目的就是在使用时能获得观感上的享受,如宋凤翔所言:“如食橄榄,妙有回味耳!”

最后是娱乐性需求。明代艺术器具形制可玩,《景德镇陶录》载:“唐氏〈肆考〉亦载:嘉窑青尚浓,其厂器如坛盏、鱼扁盏、红铅小花盒子,足为世玩。’”

藏者在家中待客时,常出示艺术器具供客人把玩,比如沈周待客,“出所蓄古图书器物,相与抚玩,品题以为乐”,或者消费者为夸示财富,多购买样式绚丽之艺术器具使用,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记载访嘉兴友人时,“见其家设客,用银水火炉金滴嗉。是日客有二十余人,每客皆金台盘一副,是双螭虎大金杯,每副约有十五六两。留宿斋中。次早用梅花银沙锣洗面,其帷帐衾裯皆用锦绮。余终夕不能交睫,此是所目击者。闻其家亦有金香炉,此其富可甲于江南,而僭侈之极,几于不逊矣”。

4 艺术器具的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明中后期艺术器具的价格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如下。

一是消费风尚。古代王权引领下的市场消费行为多呈现出上行下效的态势,皇帝所喜所用皆能引起消费新风尚。如唐氏《肆考》云:“神宗尚食,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人们争相购买时,市场器具鱼龙混杂,消费者不懂何为艺术,只求购置用来夸示、斗奢,造成艺术器具价格易受诱导。万历年间,王世贞曾言:“窑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大抵吴人滥觞,而徽人导之,俱可怪也!”一旦消费热度过后,价格陡降,《夜航船》载嘉兴锡壶:“所制精工,以黄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初年价钱极贵,后渐轻微。”随着社会赏玩活动的开展,鉴赏家的审美影响着艺术器具消费的风尚,鉴赏的诠释评定更是决定着艺术器具的价格层级,《万历野获篇》有载:“赏鉴家以古法书名画真迹为第一,石刻次之,三代之鼎彝尊罍又次之,汉玉杯玦之类又次之,宋之玉器又次之,窑之柴、汝、官、哥、定及明之宣窑、成化窑又次之,永乐窑、嘉靖窑又次之。”

二是生产技术。明中后期瓷器生产技术已有明显的进步,“在瓷器制作方面,彩瓷已开始流行,由于掌握了铜、铁、钴、镒等金属氧化物的性能,从而使宋以来的青釉、红釉发展到五光十色的高温色釉,其釉面之莹润,色泽之艳丽,真可与五色玉媲美”。在瓷器生产中分工逐渐明确,制作流程完备且科学,比如景德镇烧制瓷器已形成了较为专业化的制作流程,如取土、练泥、镀匣、修模、洗料、做坯、印坯、镟坯、画坯、荡釉、满窑、开窑、彩器、烧炉。工匠更加注重艺术器具的外观制作,生产趋向精细化,据《松窗梦语》载封川县所赠张瀚的纸灯:“以竹篾为骨,花纸为饰,似无厚重之费,然束缚方圆,镂刻文理,非得专精末业之人积累数旬之工,未能成就,可谓作巧几于淫矣!”

三是市场开拓。早在明初的官方朝贡贸易中,艺术器具就被列为重要的交易物品,有直接赏赐给外国使臣的,或派出使节进行贸易,艺术器具在贸易清单上都是最重要的物品。如《星槎胜览》记载郑和下西洋中交易的物品有铜器、青白瓷器、铜鼎、五色烧珠、金银铜器、瓷碗、铁鼎。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海禁的开始,海外器具市场需求庞大,私贸也就随之而兴起。自隆庆开关之后,器具的出口又变成了另一番模样。澳门和吕宋成了葡、西两国开展与中国瓷器贸易的基地,台湾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贸易的中心。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艺术器具行销海外,价格也倍受影响。

四是制作年代。艺术器具制作年代对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如秦、汉的鼎彝器物,宋代的哥、汝、官、定等窑器,皆因稀有而价高,“唐少卿玄卿有定窑葱管脚炉,炉脚上并有兽头,色白,极润极浑……唐亦以三百五十金易得,海内亦一而已”。艺术器具的价格则以成化、宣德年间最为珍贵,沈德符曾言:“窑器以宣德、成化为贵,开始只不过数金。至万历成化窑的酒杯,每对就已至百金,而宣铜香炉的价格亦如此。”此外,不同价格也有其对应的不同接受度,价格的高低也根据器具的色彩、形状和外观来评定,如宣窑,“青花纯白,俱踞绝顶,有鸡皮纹可辨。醮坛茶杯,有值一两一只者,有酒字枣汤、姜汤等类者稍贱”。

5 余论

综上所述,明中后期社会奢靡风气和长物之好致使器具消费市场发生变化,艺术器具逐渐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收藏、观赏和娱乐需求的增加,在获利驱使下,古董商、收藏家和官坊、民坊纷纷参与艺术器具的制造中,甚至为了逐利,盗掘者进行盗掘活动。然而在供求市场中,艺术器具的制作年代、消费风尚、市场开拓和生产技术都能够影响艺术器具的消费价格,左右市场的消费状况。

艺术器具消费的热潮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思想变迁的体现,它既彰显了士大夫群体的审美转变、市民群体的文化诉求和消费意识的改变,又满足了社会经济、文化和审美的转型需求。但社会奢靡、攀比的风气引导着艺术器具消费市场,社会主流的审美将重点放在器具外观的艺术表达中,致使工匠更加专注于艺术器具外观制作。为了迎合这一状况,逐利者通过大量的模仿加工,致使短时间内市场涌现大量艺术器具赝品,造成买者不买、卖者不卖的交易状况,给晚明艺术市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究其缘由,“盖由作伪者多,受给者不少,相戒吹奋,人不复敢入头此中耳!”针对该问题,笔者将在后续论文里继续探讨。

①归有光.归震川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95.

②戴金.皇明条法事类纂[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546.

③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315.

④沈德福.万历野获篇[M].北京:中华书局,1997:653.

⑤张翰.松窗梦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7:76.

⑥蓝浦.景德镇陶录详注[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67.

⑦张岱.陶庵梦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83.

⑧周元暐.泾林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

⑨陆深.春雨堂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1985:25-26.

⑩张岱.陶庵梦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94.

⑪李日华.味水轩日记[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273.

⑫何良俊.四有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97:258.

⑬沈德符.敝帚轩剩语附补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5:36.

⑭李日华.味水轩日记[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92.

⑮张岱.陶庵梦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6.

⑯余永麟.北窗琐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27.

⑰李日华.味水轩日记[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316.

⑱黄德荃.从《格古要论》《新增格古要论》看明代品物之风的发展流变[J].美术观察,2020(1):69-70.

⑲董其昌.妮古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1.

⑳王锜.寓圃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2.

㉑文震亨.长物志校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46.

㉒宋凤翔.秋园杂佩[M].北京:中华书局,1985:3.

㉓文震亨.长物志校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48.

㉔张岱.夜航船[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498.

㉕蓝浦.景德镇陶录详注[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36.

㉖文徵明.甫田集:卷25:沈先生行状[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896:184.

㉗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316.

㉘王世贞.觚不觚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15.

㉙张岱.夜航船[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499.

㉚沈德福.万历野获篇[M].北京:中华书局,1997:169.

㉛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中国的瓷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63:175.

㉜张翰.松窗梦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7:79.

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59.

㉞崔尔平.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49.

㉟沈德福.万历野获篇[M].北京:中华书局,1997:654.

㊱张岱.夜航船[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498.

㊲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紫桃轩杂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283.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器具艺术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纸的艺术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古代器具灌农田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