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前沿科技助力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2022-10-31王雯慧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参药材中药材

文丨本刊记者 王雯慧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产业,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种中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适宜生长环境。中药材的地域特色——“道地性”是指特定的地域所产的药材具有独特的药效,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譬如长白山人参、浙江贝母、宁夏枸杞子等都属于道地药材。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品种混杂、种植模式不合理、种植不规范、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人参等北方道地中药材质量问题依然严峻,中药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作用尚未显现。因此,亟待从品种选育、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全过程,解决北方地区道地中药材种植瓶颈问题,以创新科技兴农服务机制,推行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人参等道地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示范”项目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牵头,共10家单位参加,包括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龙宝参茸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该项目选择人参、苍术等33种道地药材,从全产业链设计,重点突破资源收集与保存、优良品种评价等关键技术,系统开展仿野生和生态栽培等适合乡村振兴的生态种植模式研究,构建适合北方地区中药材绿色高效规范化生产种植体系,建立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生态种植示范基地。用前沿的科技力量,提升道地中药材品质,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林下灵芝种植

林下参种植

发展中药材产业 面临新挑战

近年来,道地药材种植已成为偏远山区的特色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中药材出口已经覆盖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种类最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

2018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将全国道地药材基地分为7大区域,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吉林、辽宁及黑龙江等省(区)的东北道地药材产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5%。长白山、大兴安岭南麓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区域内人参、苍术、五味子等道地药材均实现规模化种植,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以人参为例,该区域生产的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0%以上,占世界人参产量约70%。据初步统计,在人参主要生产区,非林地人参每公顷经济效益是种植玉米的10倍以上。

在科技的支持和引领下,经过20余年努力,北方地区道地中药材种植突破了立地条件、种苗选育、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推进“中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基地发展模式,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助力精准扶贫、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一定作用。随着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进,人们对健康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日趋旺盛,从大健康产业角度大力推进中药材精深研发与加工,成为道地药材产地加工的新驱动。

解决关键问题 从根本提升产业发展

“人参等道地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收集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为良种选育提供原始材料,对于中药材种质混杂问题开展针对性分析与系统评价,建立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保障道地药材种源的供应及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道地药材种质混杂和种源缺乏的问题。

该项目采用中药材生态种植、仿野生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生产采收加工单元技术,优化和集成30种以上可指导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解决中药材种植中共性问题。在规范产地加工技术基础上,形成道地药材标准饮片和配方颗粒剂的生产标准,基于中医理论,优化资源转化关键技术,以药食同源的道地药材为基源,开发系列健康产品,解决道地药材资源转化的问题。通过构建道地药材种植加工技术体系、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采用“公司+农户”“公司+科技人员”“政府+科技特派员+科研人员”“合作社+乡土技术人才+科研人员”的模式,完善和解决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模式的问题。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不同区域、不同茬口的中药材生态栽培技术模式,提升中药材品质,推广种植道地药材40万亩,产生经济效益16亿元以上,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通过产地加工、健康产品开发,打造知名品牌6个以上,培养龙头企业6家以上,新增产值5亿元。通过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模式的推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提高中药材品质,带动1万户以上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年均提供2万余个就业岗位,吸纳农民务工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在提升综合效益上,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中药材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此外,以人参为代表的道地药材在各个乡村种植中有较好的历史沿革,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批以大健康产品开发产业化为主要特点的大型企业。其中龙头企业可以消化人参、苍术等大宗道地药材品种,对于种植规模小、用量少的道地药材品种,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均可与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确保农民收益稳定。

该项目的实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饮片供给基地,提升道地药材品质和供给能力,实现优质道地药材稳定有效供应,提高中医药诊疗效果;构建一批符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药材绿色生态种植和推广模式,形成北方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提高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优化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夯实中医药发展物质基础;打造一批中药材旅游示范线路,为东北地区中医药与旅游融合提供示范模式;培养本土科技人员500人以上。

助力乡村振兴 大有可为

“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一是在中药材资源保护上,走生态种植模式。该项目基于传统中药材生长规律和种植模式研究积累,充分利用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南麓等地区丰富的林地、草地、荒坡地资源,增加道地药材人工种植数量,减少野生采挖,开展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有效避免物种资源枯竭,保护生态多样性,以品种为载体,通过单元技术优化集成,探索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生态种植模式中生物菌肥的应用及低毒农药的筛选,减少生态污染,促进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基于中药大健康理念开展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基于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开展区域道地药材功效及其炮制、转化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开展高效温度差提取、发酵、膨化等关键技术的转移、提升和优化,开发系列功效因子明确、作用机制清晰的健康产品,同时开展非药用部位和中药药渣的高值化综合利用。

三是构建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可复制的推广模式。在单品种整合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构建和优化“公司+农户”“公司+科技人员”“政府+科技特派员+科技人员”“合作社+乡土技术人才+科技人员”的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可复制的推广模式。

项目前期研究基础深厚。研究团队建有北方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收集道地药材种质资源2000余份,其中野生人参种质资源40余份。仅人参一种药材,以林下、坡地等不同种植方式在东北三省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现有人参种植示范基地20个以上,培育人参、西洋参、五味子等中药材新品种40个,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前期基础。并构建了覆盖中药材种植全产业链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课题成员除了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外,还涵盖了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基层技术能人等,对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整合了延边大阳参业有限公司(吉林)、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宝参茸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黑龙江省北方本草种业有限公司等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企业,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多个中药材品种种植和加工过程中衍生很多成果。

未来,中药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草药种植基地除了规范化种植功能外,还将附加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科普研学教育等多元化功能。中草药精深加工则可以衍生工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链条,成为具备高附加值的混合产业综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猜你喜欢

人参药材中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人参娃娃
胡萝卜为什么被称为“小人参”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期行情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