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减量发展之后津冀如何在服务北京中发展自己
2022-10-31中国经济周刊王红茹孙冰二十大现场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孙冰 | 二十大现场报道
10月18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一场记者集体采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I摄
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10月18日下午,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一场记者集体采访会上,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三地为协同发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超大城市
2015年4月30日 发 布 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自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新阶段。北京,也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主动减量发展,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北京是在全国超大型城市中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概念的城市,并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刻践行了这一发展模式。”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在记者会现场表示,减量发展,首先是发展,只是在要素投入上该减的减下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减量发展,也是北京这10年来立足于首都功能定位,从城市功能布局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个大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选择。”
近几年,北京实施了两轮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天津、河北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态势。赵磊将其归纳为“五量”。
第一,在不可再生生产要素的投入上坚决做减量。比如,土地是非再生资源,不能为了增长,一味地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源。
“我们实施了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共减下来1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疏解了一般制造业2000多家,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2021年比2013年下降了9.5%。中心城区要在4个密度上降低,除了常住人口的密度要下降,在商业密度、建筑密度、旅游密度上还要下降,要更加突出首都的功能定位。”
第二,在创新要素投入上坚决做增量。高质量发展靠科技、靠人才、靠创新驱动。近几年,北京一直加大技术的投入,特别是研发投入,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达到了6.53%,在全国遥遥领先,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不惜重金在科技生产力布局上下了一盘大棋。
“另外,北京是全国人才第一高地,全国的两院院士,北京就占了一半。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比如,每年都从全球各个地方招揽英才,对英才到北京干事创业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再比如,我们在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去年数字经济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40%以上,在全国遥遥领先。”
第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处理好变量。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变革也带来很大机遇。
“为处理好这个变量,北京市明确提出来‘五子联动’、下好‘五子棋’,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还有抓好北京的‘两区’即自贸区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示范区的建设,重要的一子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把这五子落好,抓住了这五子,就处理好了这个变量。”
第四,在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上要扩容量。“今年北京到现在为止,PM2.5平均浓度已经降到了29微克/立方米。”“不只是大气、水、土壤,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清洁性、多样性,这几年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水环境治理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天蓝树绿水碧,山清水秀这样的景色,在京华大地随处可见。”
第五,坚定不移地在人民福祉创造上给老百姓带流量。“要紧紧地抓住就业,北京的调查失业率,现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收入这10年平均增长了百分之六点多,基本上和经济增长同步。把蛋糕做大的同时,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切给老百姓更多的蛋糕,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五量’上继续发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北京的贡献。” 赵磊说。
天津:服务好北京和雄安新区建设
随着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京津冀三地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自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协同办”)。三地协同办在中央协同办的指导下,从规划编制开始,转变观念,打破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在记者集体采访会上介绍了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他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三地均有自己的定位,同时在发展中注意协同性。中央给天津的定位是“一基地三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我们聚焦这个定位,在产业协同对接、区域协同创新、体制协同改革、基础设施协同建设、社会协同治理等方面,发挥天津独特的作用,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以及服务雄安新区的建设。我们主要是服务好北京、服务好雄安新区的建设。”金湘军着重谈了以下四个方面。
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方面,天津注意和北京、河北形成一个有效的衔接、错位。北京是自主创新、原创,像中试、孵化可以天津来承接。而产业大规模的拓展,可以和河北梯度地来联手。
在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天津港方面,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天津会同河北周边的一些港口,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港口群。作为天津港,要打造北京和雄安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方面,天津的金融创新主要在融资租赁和FTA账户方面有一定的领先和独创。天津的融资租赁,像飞机、船舶、海工装备的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80%。在天津共同注册、运营融资租赁的,很多是来自北京和河北的企业,既有央企,也有北京市的企业和河北省的企业,大家合作得非常好。天津东疆保税区基本成了融资租赁的高地。
在改革开放先行区方面,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的第一家自贸试验区,进行了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先行先试,有154项先行先试的制度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得到了试运行,最后成熟的有38项制度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
河北:在对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在记者集体采访会上表示。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廉毅敏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交通一体化。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已经建成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越来越便利。
二是建设“三区一基地”。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河北的定位是“三区一基地”。第一个区是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河北的钢铁产能由峰值的3.2亿吨目前已经降到2亿吨以下,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在加快发展。第二个区是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现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第三个区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1—9月份,PM2.5平均浓度34.2微克每立方米,所有城市都已退出了全国重点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的后10位。一个基地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国家级和区域性的物流枢纽,包括陆港、无水港和环渤海港口群布局,都在协同发展。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动力,京津冀协同创新推进得非常快,上半年,河北承接京津技术合同转移交易额增长39.4%,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由5800多家增加到了1.5万多家,企业家创新意识非常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长了29.7%。
国家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5年来,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雄安新区将如何推进高质量、高规格的建设和发展?廉毅敏从三个维度进行阐述。
第一个维度是讲规划。坚持规划引领、质量第一,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完成了“1+4+26”规划体系,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稳扎稳打推动建设。现在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的推进非常顺利,累计已经完成投资4600多亿元,雄安高铁站、京雄高速等都已经建成通车。
第二个维度是牢牢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初心。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央企全部在有序推进,中国中化、中国星网和中国华能等央企的总部已经启动建设,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已经基本建成。
第三个维度就是生态环保。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一体推进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划定了鸟类的栖息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会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雄安新区的建设。聚焦雄安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聚焦承接功能,形成示范效应,打造干事创业的城市;聚焦生态环保,持续保护好白洋淀,建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宜居城市。同时,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聚集高端高新产业,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廉毅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