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安全需要警钟长鸣

2022-10-31王建创

环球时报 2022-10-31
关键词:警钟长鸣安全事件公共安全

王建创

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29日晚的严重踩踏事故引发国际广泛关注,目前已造成15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这是2014年“世越号”客轮沉没事件以来韩国发生的伤亡人数最多的事故,也是一个月内亚洲乃至全球发生的第二起致死人数超过百人的公共安全事件。10月1日晚因,球迷印发尼生东暴爪哇力冲省突一和场警足球方发比弟赛催泪弹,导致球场出口发生踩踏,造成134人死亡。

在对们也应遇难者表示看到籍国哀这悼次的,严同时,重踩踏以“教训”的形式,再次将防范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这个全世界的共同难题摆在世人面前。

大型公共安全事件往往有几个特点:一是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大中城市,二是发生在重大节日庆典等时间节点,三是现场短时人流过密、空间狭小、救援困难。大型活动现场一旦发生踩踏事故,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因为混乱嘈杂中人们无法弄清状况,而恐惧情绪却传播飞快,几个人的异动就会快速传播到所有人,“羊群效应”容易使人盲从并拼命拥挤逃生,导致恐慌性踩踏、大量窒息死亡。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公共安全事件并不鲜见,除了组织方思想上缺乏足够重视大体上都有预防准备缺失、现场管理不力、安保配置不足、应对处置不当等原因。韩国这次踩踏事件留下的经验教训十分惨痛,回过头看又很独特,像是诸多疏忽叠加而致。比如没有清楚规划人群行进、进离现场的路线,没有维持治安的纠察队、管理者甚至没有主办方。仅仅因为网络上的呼朋引伴以及公众人物出现等消息,就使现场人员情绪突然'爆发并争先恐后往同一方向快速移动,结果酿成惨剧。

大型公共安全事件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实际上是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韩国这次严重踩踏事件再次表明,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安全问题尤其要警钟长鸣,否则很可能会付出血的代价。

具体说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尤为重要。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通常来说,重要节日庆祝等无主办单位的大型群众性活动,都存在安全风险评估不足、准备不充分甚至管理空白等问题。对于此类活动应该高度重视,对可能的人员聚集甚至恐袭等安全风险要进行充分评估研判,未雨绸缪地制定分类详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构建统一的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加强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和重要时段的现场监测,特别是对台阶、扶梯、连接通道等特定区域的人员流动进行管理,实时跟踪大规模人员聚集、大流量交通等情况变化,及时发布提示信息。搞好应急力量配备,针对轨道交通、高层建筑、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专项处置和救援演练,确保现场处置和救援有序高效。

二是加强快速反应和即时处置,它力。有备无患,建立权威、高效、灵敏的应急领导指挥机构,对大人流场所和重大活动现场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像跨年、球赛、演唱会这样人流密集的窗口性及地标性区域,加大安保巡查力度,加强一体化应急联动,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就需快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果断采取限流、划定区域、疏出阻入、单向通行等管控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好善后工作,通过组织新闻采访、政务发布等形式,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做好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

三是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增强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平时要加强社会各阶层的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和能力。加强大中小学安全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市民参与安全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增强安全防范常识,提高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充分利用应急广播、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和相关提示,规范引导市民游客采取合理避险措施。

安全防范千万条,说到底,谨慎和责任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故往往发生在懈怠之时、疏忽之地。正因如此,防范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才特别需要警钟长鸣。▲(作者是公共安全问题学者)

猜你喜欢

警钟长鸣安全事件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警钟长鸣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析
企业党员干部应坚持“警钟长鸣”清正廉洁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