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拥有强大的增长动力

2022-10-31平浩东

环球时报 2022-10-31
关键词:双循环疫情经济

香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原题:中国经济拥有强大增长动力内外双循环与人才储备丰沛在《亚洲周刊》记者与经济学家雷鼎鸣教授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交流中,雷深入分析了内外经济双循环的概念,并对中国理工科人才储备情况做出详细分析,认为两者对于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中国的储蓄率高,且储蓄资金最终几乎全部会用来投资。如果投资率继续保持在GDP的40%以上,那么经济高增长可维持很长的时间。生产力水平提升和城市化人口增加息息相关,因为疫情防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流动率不足,但从长远讲,经济增长依然是乐观的。举个例子,即使遭遇疫情,中国各行各业仍可使用在线办公模式,这对生产力的贡献不可小觑,因此疫情对经济基本盘的影响并不大。

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并不景气,将来市场走向和趋势如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也曾因市场发展过猛出现大量烂尾楼,但被之后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所消化。随着社会进步,中国人对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面积的要求越来越大,地产市场的潜力仍巨大。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人目前的城市平均居住面积为39平方米,农村为40多平方米,与欧洲的50平方米和美国的六七十平方米相比,中国房产市场仍有较大潜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是个不可逆趋势,这也是未来城市房产存量被消化掉的潜在要素。

中国有哪些产业是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

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是很强的。新能源领域,中国也会加强出口优势。世界范围的碳中和及碳排放政策越来越严格,这些政策对中国利好,未来几十年中国凭借较强的技术可实现盈利。而中国在科学教育领域投资不断增加,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前途依然光明。

中国正形成强力的经济双循环系统,已使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在未来将占据主动,这使美欧压力更大。在中国经济内循环方面,虽然在全球范围有中美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各国之间的分工协作遭破坏,但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加上自力更生的传统理念与政策优势。中国虽目前受到国际形势的负面影响,但地大物博,不同省市的分工能力很强,因此负面影响对中国的杀伤力较低,中国也顺势产生经济内循环的概念。目前中国处于过渡调整时期,对分工和产品的调整会遇坎坷,但从长远来看,趋势是向好的。

在经济外循环方面,中国从20年前就在布局。拿能源举例,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越发明显,但中国是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因此美国并不能真正围堵住中国,其他国家也不可能都听从美国号令。从长远来讲,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外循环非常强,经济发展极富潜力。▲(作者平浩东)

猜你喜欢

双循环疫情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