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会体育的特征及文化自信

2022-10-31赵小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传统体育

赵小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至今的精神沉淀,能够展现国家的独特风貌,是国家发展所离不开的支柱。这也使得我国的社会体育与西方不同,更具备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所形成的体育竞技精神也与西方不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通过修身养性做到神形兼备、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这使得中国体育对于任何年龄段、性别和职业的人群都有不错的适用性。该文就目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社会体育具有的文化特征以及如何实现文化自信展开分析,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其更适应当今社会,展现中国独有的魅力。

1 社会体育的概念

大部分人对社会体育这一概念较为陌生,通过其基本含义和国内外研究来看,主要包括下述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军事体育3 个概念无较大重合,是与其相对应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学校体育面向学生和教职工,竞技体育面向专业运动员,军事体育面向从军人员,那么社会体育便是面向社会居民,由社会居民进行运动、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一种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按照其所举办的场所,可分为家庭体育、单位体育、社区体育等,作为具体的体育活动,它所包括的体育项目较多,如体操、舞蹈、攀爬、步行等,是一种相对较小的概念。第二种观点是,社会体育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和军事体育同属一类,也就是说,学校体育被合并到社会体育中,社会体育应当以全社会参与为特征,丰富人们的生活,促使人们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锻炼过程中,获得健康体魄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无论学校体育是否被归于社会体育,都能看出,社会体育涵盖男女老幼,任何职业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这便是社会体育的特性。

2 传统文化视阈下的社会体育特征

西方的社会体育大多与竞技体育相关联,甚至偏于极限运动,具备高难度和观赏性的特点,讲究人在运动过程中与自然的融合感,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则更多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此表现出与自然的相同和不同特点。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来源于传统节日活动,这使得这些体育项目更贴合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中国体育项目协调自然的特点。

2.1 养生观念与体育观念的协调

养生源于中国,主要通过各种方法做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长自身寿命的一种活动。养生包含保养、涵养、滋养3 个内容,其中保养与体育更加贴合,主要指人通过遵循生命法则,进行适量运动等方式,让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和休养,更快地恢复其机能。因此,将养生观念与体育观念相结合,充满中国特色。我国的养生文化早在战国时期便开始盛行,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运动养生意识已渗透到广大人民的思想中,对于大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运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人怕不动,脑怕不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等俗语,都表明适度锻炼能够有效增强人的免疫力,刺激人体内细胞活性,从而有效降低患病率。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拳法,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人对太极拳的第一印象是“慢”,与西方体育中的“快”完全不同。太极拳是由中国传统思想中太极、阴阳等理念作为核心思想的运动,通过调动全身的肌肉和力量,使身体得到锻炼。太极拳具有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重功能,它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刚柔并济的拳术。太极拳法虽然动作缓慢,但人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全身肌肉都会运动。太极拳虽然是一种拳法,但其并不主张正面对敌,而是重视“以柔克刚,粘连粘随”,使得这一拳法不仅能够用于克敌,还能用于养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刚柔并济和动静结合都在太极拳上有所体现,加上明显的健身性,使其具有养生功能,成为我国社会体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被许多外国人熟知和练习。

2.2 与环境协调统一,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恩格斯也曾说过,人们不能过于陶醉在征服自然上,否则终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通常会先寻找二者存在的联系,而不是将二者的关系进行对立。只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统一,才能形成“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我国社会体育项目中所蕴含的思想。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美好的风景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锻炼过程中,如果周边环境状况良好,绿化程度较高,会让人们的情绪变得平缓,让人有一种超脱感和陶醉感,在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好的体育运动体验,从繁重的生产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充分展现出人的生存本质。我国许多传承至今的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可分为两类。一类体育项目由人们的生产活动演变而来,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协调。这类体育项目需要关注人与环境的适配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类体育项目则对环境的要求较低,但也不能完全脱离自然环境。这类体育项目对环境的依赖性不强,人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锻炼,如体操、绣球、沙包等,适合在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锻炼,相较于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协调而言,更强调人与自然的适应性。

2.3 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

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大多为自然性体育,对体育器材的依赖性较少,加之古代文人崇简的影响,使得我国人民养成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除此之外,户外环境相对于室内来说,空气流通更强,且自然环境带给人的体验更加舒适,使得中国人宁愿在户外进行慢跑等活动,也很少会选择去健身房参与系统化的体育运动。即便近年来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但仍有大部分人选择自然性体育。不得不说,我国绿色健康崇尚节俭的消费观念,对中国自然环境和世界环境的保护,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2.4 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他人的目光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含蓄内向性格人群不愿意单独参与社会体育的原因,但当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这类人群也会参与到社会体育运动中。这使得中国人民无需官方组织,便能自主参与社会体育。单独进行体育运动所获得的体验感不足,而参与社会体育运动,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够锻炼与他人交谈的能力,有助于寻找同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对于老年人而言,子女工作繁忙,相处与交流时间较少,这也使得他们参与社会体育运动的意愿十分强烈,这也是在公园、广场等场所常见到老年人成群结队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他人互诉心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收获灵魂挚友,培养人们的团结精神,做到邻里和谐共处。

2.5 有助于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许多文化都是经过传承和发展而闻名于世的,体育项目也是如此,尤其是武术类项目,大多由师徒或家族传承而来。这种类型的体育项目不同于自然传承体制,相对于常规社会体育而言,它的受众更窄,且现如今和平的环境使得其实用性较低,更偏向于表演。在如今的生活中,体育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使得传统体育更多地与锻炼体能和养生保健相关,人们所接触到的体育项目以西方的竞技体育知识和训练为主。即便如此,我国社会体育中传承和发展至今的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占据主流,尤其是太极拳、太极剑等武术类体育项目,能够让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其次,广场舞等自然发展而来的体育项目,也更受民众的追捧。体育的自然传承优点较多,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优点在于这种传承方式成本低廉,且十分便捷,而其缺点在于,自然传承不具备规范性和统一性,我国传统武术的派系众多,无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再次,这种自然传承的方式顺应农业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社会体育快速发展的需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然传承无法承担将我国传统体育推广到全世界的重任。即便存在这些缺点,但自然传承仍然作为我国社会体育传播的独有文化特征而存在,同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我国社会体育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从本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此外,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动词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有些还包括小吃、风俗等传统文化。全球化趋势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巨大潮流。中国体育文化涌入这股潮流,又不疏离自己的文化本源,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

3.1 我国社会体育文化自信的缘由

中华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其所沉淀的文化也独具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中华文化没有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是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和传承,表现出创造性发展的一面。中国传统体育表现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摔跤、赛马、射箭、龙舟等体育项目,都是从我国古代传承发展至今的,不仅是用于展现自我价值的竞技表演,也是帮助人们规范礼仪道德的活动。对于武术来说,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是当代传统武学艺术的一种展示。独具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不仅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内核,而且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息。

3.2 中国体育文化自信的特征

中国体育的文化自信存在价值性、民族性、包容性。文化自信中的价值性在于,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展现人的身心状况,也是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统一,从而实现体育的本质回归。在体育运动中,弘扬中国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文明和谐等方面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中国体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迎合了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符合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包容性体现在任何民族的体育项目,都能被称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尊重文化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多样性,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3.3 做到文化自信的方式

要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下做到文化自信,就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首先,坚持主体性的文化意识。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一种文化形态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最持久动力,莫过于体现该文化的内在精神及其个性。在发展社会体育文化时,不能迷失自我,也不能过于自大,要将我国社会体育当作一种独立、具有特色的文化进行传承和思考,使我国社会体育具有自身的自律性、独特性、自觉性等文化属性。其次,要保持开放的胸襟,学习西方为主的体育现代化历程,缩小了中国体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逐步融入世界体育大家庭中,成为国际体育舞台上重要的一员。在跟上时代的步伐、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后,我国社会体育文化一定会在保持自己鲜明特色的同时,以璀璨夺目的形象和深邃的内涵,屹立于世界社会体育之林。最后,要保证文化生命的活性,使其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体育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基本上是“自在”的体育文化,是以传统、习惯、经验、情感等自在的要素构成的体育文化,是在身体活动中自发的体育文化形态,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历史意识也不是外在的、灌输的,与“自觉”或“自为”的体育文化相比,具有惰性和稳定性,更谈不上鲜活性。“自觉”的体育文化是通过承传、理论、系统化的规范,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人们的体育行为,因而能够使其永葆鲜活性。在这方面,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体育科学工作者,应该担负更大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让我国社会体育充分发挥其文化特性,让其符合文化自信内涵,就需要提高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深入挖掘体育文化资源载体,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体育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增强中国体育文化自信力,创造更坚实的经济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彰显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持久的影响力、中华体育精神的号召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为增强中国体育文化自信力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体育文化建设将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体育文化自信将进一步增强。

4 结语

我国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民的积极作用,通过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同时,进一步挖掘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丰富我国体育文化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这有助于提高人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身,形成强健的体魄,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实现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双丰收。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传统体育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少年力斗传统
我们的“体育梦”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