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外省经验 以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广西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研究

2022-10-31梁愉立梁华腾

市场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成果广西工业

梁愉立 梁华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和相关要求,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是乡村振兴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文章借鉴外省经验,以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广西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研究。

一、外省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对广西的启示

文章选择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具有特色的浙江省、安徽省、贵州省,借鉴三省的经验和模式,分析其对广西的启示。

(一)浙、皖、黔三省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做法

近年来,浙江省在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方面的典型做法是以“小”加工业实现“大”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来料加工是浙江省巩固脱贫成果工业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为促进浙江省脱贫农户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快促进以分散“小”的来料加工业为代表的农村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增强脱贫农户“造血”功能。目前,浙江省来料加工对易地搬迁小区和巩固脱贫成果重点村的覆盖率接近90%,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发放加工费超过100亿元,“家门口就业工程”的来料加工业,已成为脱贫农户持续普遍较快增收的大工业产业。浙江省发展来料加工实现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措施包括:一是促进来料加工提质上档。二是提升来料加工经纪队伍素质。三是强化对来料加工的金融、平台、政策支持服务。

近年来,安徽省在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方面的典型做法是选准抓好光伏巩固脱贫成果工程。找准突破口,将发展光伏产业作为脱贫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成果的重点,编制《安徽省光伏扶贫规划》,建成村、户光伏电站72808个。发展光伏产业既为脱贫农户增收,又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2021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6%。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6.6%;解决103万脱贫人口增收。工业产业不仅能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也能提高脱贫户、脱贫人口的技能,而且能实现稳定脱贫,很多脱贫户靠光伏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每年增加3000元收入,仅光伏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一项安徽每年就带动10万户增收。安徽省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措施包括:一是完善工业产业的区域布局。二是突出发展光伏工业产业。三是完善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与模式。四是加大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投入力度。

近年来,贵州在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方面的典型做法是以新型工业化发展助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贵州省将新型工业化发展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打造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工业产业园区、全面改善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产业,带动脱贫地区打赢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战。具体做法:一是理清工作思路,出台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10个配套文件,将工业发展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全面统筹推进,做好经济运行调度。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使工业产业发展成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中坚力量。三是完善通讯设施,以数字经济赋能工业产业和农村电商平台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四是加快园区建设,不断新增就业人数。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就业。五是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产业,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支撑。

(二)浙、皖、黔三省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

1.浙江省有: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来料加工。建立多元化来料加工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充分利用各地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和温州、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优势,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优势、协作优势,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经纪人负责业务订单、培训从业者、组织生产。二是因地制宜创办家庭工业。支持脱贫农户依托工业园区(功能区),因地制宜创办家庭工业,引导企业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扩散至家庭,积极推进家庭工业发展。

2.安徽省的主要衔接路径有:一是制定县级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规划。二是建立完善党委政府主导,农业、乡村振兴、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商务、旅游、金融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保障机制。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3.贵州省的主要衔接路径有:一是明确新型工业化巩固脱贫成果的各个环节。全面改善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产业等用新型工业化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二是着力做好“千企引进”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新增就业人数。

(三)浙、皖、黔三省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对广西的启示

1.强化规划引导。借鉴外省经验,建议广西研究出台《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专项规划》,以规划引领工业产业发展和形成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合力。鼓励各县区出台发展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的规划和实施意见。

2.发展县域经济与巩固脱贫成果统筹推进。借鉴浙江省发展县域经济和义乌、温州等地以来料加工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结合广西特点,支持各脱贫地区发展特色工业、小微企业创业园区、支持低收入农户依托工业园区(功能区)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等,创办家庭作坊和小微企业,积极推进广西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来料加工业的发展。

3.选准龙头带动工业产业。借鉴外省经验,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促进龙头企业与脱贫户、脱贫村、脱贫地区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大力开展村企对接活动,鼓励引导更多的龙头企业到脱贫村建基地、建分厂,发挥乡村振兴工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4.以信息化赋能工业产业发展。借鉴贵州省以数字经济赋能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全面改善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园区信息化建设,完善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支持政策。

5.完善工业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保障机制。要在工业产业发展规划、财税金融、工业产业政策、环境规制等方面强化政策引领,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二、广西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思路

(一)实施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根据广西乡村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特色工业产业和重大工业产业项目。按照“大工业产业、大巩固脱贫成果、大带动”“扶工业产业就是扶根本”和“产业振兴是关键”的基本思路,突出“工业产业覆盖、突出大项目、主体带动”的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思路,以工业产业促进“造血”巩固脱贫成果,系统推进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产业,有效促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利用广西乡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特色原材料优势,采取财政、税收、土地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工业企业进入脱贫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脱贫群众致富。实施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到2025年,每个脱贫县培育1个以上特色优势工业产业、培育5户规模以上企业、培育新增10户以上小微工业企业,具备条件的脱贫村发展1个以上特色鲜明、附加值高、脱贫致富效果好的工业产品,形成“一村一品”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脱贫县发展的每个重点工业产业,都要引进或培育1个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工业产业发展;特色工业产业覆盖到的脱贫村组建1-2个农民合作社,推动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三、广西工业产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路径分析

(一)发展小微工业企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小微企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车间”,投资小,运转灵活,收益快,可以带动群众集体脱贫。广西的脱贫人口分布广、文化素质低,小微工业企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可以为不愿外出打工的脱贫农户提供就业增收途径,适合贺州、来宾、河池等地缺乏大工业发展的脱贫县以及处于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脱贫县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二)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脱贫县要稳定脱贫,关键是选准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重要产业。突出市场导向,抓住市场的需求,在做优、做精、做特上下工夫,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广西54个脱贫县的条件不一,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也不同,依据农产品资源禀赋,从市场需求来考虑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柳州螺蛳粉是地方特色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加工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三)建没重大工业项目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在不属于生态功能保护区可以开发的脱贫县,应考虑加大重大工业产业项目的布局,对于已有的工业重大项目,要加快推进。例如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百色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在广西百色市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1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风电产业集群基地,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人,并带动形成相关新的就业机会。中国中车与百色市有着长达20余年的对口帮扶历史,这将发挥重大工业项目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长效作用。

(四)工业园区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工业园区建设有效地集中建设资金,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力支撑。如中泰产业园崇左市2022年开展“直播带岗”活动就有崇左理文纸浆制品有限公司、崇左广林迪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琪酵母(崇左)有限公司、广西湘桂酵母科技有限公司、崇左双胞胎猪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有力解决脱贫人口就地就业问题。

(五)多元化工业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广西各类脱贫地区的情况不同,同一个脱贫县的产业大多也并非单一化,因此脱贫地区工业产业多元化是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必然。在多元化方面,重点发挥广西生态环境优势,支持茶、水果、桂圆、糖、水牛奶等特色产业深加工,发挥脱贫县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创意化的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产业。通过这些产业的多元化融合,有力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四、加快广西工业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选择特色工业产业

1.脱贫县工业产业选择要精准。在广西脱贫地区尤其是54个脱贫县选准并实施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产业项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富民工业产业。例如,在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脱贫县,对于其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业产业的选择,要基于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精准选择农产品加工产品业。

2.工业产业经营模式精准。通过产业发展激发生产经营活力,选择合适的工业产业经营方式,确保脱贫户受益。鼓励和引导14个市及各县区出台扶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发展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工艺品加工等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就业车间或加工点,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为更多脱贫群众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创新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新模式。

3.工业产业支持方式精准。注重从产业项目、支撑体系、融资方式等方面来把握和推进。如鼓励以众筹方式建立防城港金花茶生产生态经济区,在扶持脱贫户的同时,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形成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方式。

4.脱贫人口受益精准。以工业产业精准帮扶为前提,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对象具体到户、增收时效有序到户、扶持资金挂钩到户、考评验收明确到户。科学确定产业,精准设计项目,明确带动主体,精准对接脱贫村、脱贫户,确保产业帮扶到人,实现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全覆盖。建议构建自治区级大数据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所要求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二)加快推进园区载体建设

1.强力推动脱贫地区工业园区建设。鼓励脱贫地区挖掘特色资源发展富硒产业、生态农业等新业态,引导脱贫地区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农产品、林产品、民族工艺品等加工产业,让脱贫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建议在百色、河池、来宾、崇左等市建设若干工业园区,形成工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和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2.加快重点地区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在54个脱贫县区要加大小微企业创业园的规划建设力度。建议自治区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产业发展资金中整合1-2亿元资金,支持脱贫地区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小微企业创业园区的企业在创立初期存在用地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以低廉的租金及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的优惠政策,吸引小微企业入驻,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初始创业的瓶颈问题,确保成功孵化。

(三)加强脱贫地区企业培育

1.大力培育脱贫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产业的带动作用。

2.强化企业帮扶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将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社会信誉好的涉农企业和加工企业纳入扶持对象,落实要素保障部门责任,进行全要素的重点扶持,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

3.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培育脱贫地区工业成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主导产业,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强化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脱贫群众的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出一大批适合本地发展的土专家、实用型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

(四)强化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1.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茶叶、畜牧、茧丝绸、中药材、水果、蔬菜等广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积极争取小微企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强化产业技术支撑。

2.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服务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为农户提供引种、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农户则保证种养殖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产品的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建立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脱贫地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强脱贫地区龙头加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打造脱贫地区产品品牌

1.引导和支持塑造品牌。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好质量品牌建设,指导工业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建立全区统一的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企业服务平台,积极帮助企业搭建沟通交流、信息获取等平台。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助力我区脱贫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和规模化生产,引导和支持脱贫乡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

2.提高脱贫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脱贫地区的工业企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涉农工业,振兴传统工业,培育脱贫地区尤其是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地方名牌工业和品牌产品。

3.做好品牌培育、推介、销售。做优做强广西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做好品牌培育、推介、引导和监督,扩大脱贫县特色品牌如巴马丽琅、六堡茶、茉莉花茶、防城港金花茶等特色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指导广西工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广西造”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六)强化工业产业的覆盖面

1.做大做强已有工业产业。实施“十百千程”等重大项目。在54个脱贫县推动生产、经营、产业三个体系转型升级,建立覆盖100多个自治区级园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持续放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和脱贫户增收。

2.加快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项目的招商工作。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挥产业招商优势,引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产业项目。

3.加大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业项目实施力度。实施一批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业项目。完善县、乡镇联动推进工业项目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为脱贫地区加快脱贫致富提供支撑。

(七)强化工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要素保障

1.降低要素成本。全力缓解工业企业资金压力。提升脱贫县、脱贫村的电力保障能力。推进脱贫县农网改造建设。帮助更多企业享受直购电和富余电优惠政策。

2.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比重。坚持“资金整合、项目带动”,聚集资源、捆绑资金,集中投向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要把政策性银行融资、中央小额信贷贴息、农业担保基金担保和农业保险补贴等支持政策,集中捆绑投向脱贫地区,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广西脱贫地区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培植等关键环节上。

3.深入推进金融保险助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金融保险业精准对接特色产业尤其是工业产业对金融保险服务需求,将资源向脱贫地区和脱贫人群倾斜,向脱贫地区工业产业企业倾斜,助推脱贫地区工业产业发展。

(八)不断完善工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

1.完善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制度体系。建议由自治区出台支持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文件,解决搬迁群众在搬迁后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长效脱贫问题。

2.推动脱贫地区工业产业发展相关的其它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联系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3.完善工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落实工业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责任制,培育一批能带动脱贫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并把工业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督查结果作为对各地巩固脱贫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成果广西工业
广西贵港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