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从文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看文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2-10-31杰,高挺,孙

中国瓜菜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张 杰,高 挺,孙 丹

(1.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河北邯郸 056004; 2.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邯郸 056004)

乡村文化是深层次理解乡村社会的切入点,是乡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的创新化发展、现代化发展需要挖掘农村的内生文化内涵,赋予农村、农民、农业更多的文化话语权,展现乡村的内生文化逻辑、乡村精神内核和乡村集体认同,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逐层深入和有效践行。由曾蓉著的《从文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一书是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以文化研究为切入口,探讨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问题,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事业部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以此为基点,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探索、建设与创新提供实施路径的建议与参考。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聚焦我国古代,围绕我国农耕文明中孕育出的乡土文化探讨了古代乡约制度、古代乡贤文化以及我国家风家训的传承演变;第二章聚焦当下,论述了当代中国乡村文化的现状,强调了当代中国乡村文化的没落与沉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的重振与发展目标;第三章到第七章以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探讨了民俗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路径、旅游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产业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生态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以及红色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多元视角推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局面。结合该书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多元视角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的引领作用。

1 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价值与发展现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内在灵魂,也是一个城市、一个乡村的标志性名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国有着悠久的乡村历史文化,包括历史传说、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集体共识以及特色器具、民俗、节日、饮食等,这些丰富而多样的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乡村历史文化逐渐边缘化,面对强劲的城市文化侵袭,乡村历史文化的栖息地日渐缩小,最终表现出了衰微、没落、遗忘、匮乏等态势。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村文化室的应用、农家书屋的建立以及新型农民的培育等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以期改变乡村文化没落、沉寂的社会现实,在广大农村构建和谐可持续的文化发展生态。

具体对乡村振兴来说,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文化是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深化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民俗民风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只有通过乡村文化的建设发展,乡村振兴才能够更好地以文化为载体,找到农业、农村、农民安身立命的灵魂与特色所在,进而推进富有乡村文化特色内涵、升华乡土文化精神、凝聚乡村集体共识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二)乡村振兴是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但这不意味着让两者走同一条发展道路。相反地,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认识到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着力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来构建属于农村自己的文化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延伸创建农村自身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产业模式、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内容形式等,从而让乡村文化在建设中形成与城市文化相互呼应、相互联结、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创新发展。(三)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为乡村振兴事业输入营养,重视乡村振兴中“人才”“文化”“集体意识”等的积极作用,比如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增进农民对惠民政策的理解与响应,新型农民的培育可以提高乡村人口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可以打造好山好水的生态家园,推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等。总之,乡村文化建设能够给乡村振兴事业带来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基础,强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事业推进中的基础作用、引领作用和驱动作用。

着眼乡村文化建设现状,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农家书屋、新型农民、农村社区体育等的文化建设活动所起到的作用不及预期,农村特色的内生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体现,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不强,且因为不同乡村的基础和条件不同,所以乡村文化建设中不同地区的农村农民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较大的差异。从现状出发,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问题主要有:(一)将文化建设与文化振兴事业建设联系起来的意识不强,未能很好地挖掘乡村文化的资源价值,也未能很好地发挥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事业,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产业建设等方面的文化驱动作用。(二)乡村文化建设中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只一味依靠政府主导,主体创造性未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进而导致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不高,很容易流于形式,实效性、功能性弱化。(三)乡村文化建设中出现了标准化、均等化、同质化的错误发展导向,乡村文化建设忽视了本地本乡的基础条件和自身特色,盲目随大流,最终使得文化建设有表无里,无法可持续地长效发展。

2 文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路径分析

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事业推进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现状中的问题和不足,我国应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的建设,在文化的引领下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便更好地发挥乡村文化建设的驱动作用,凸显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战略意义。

2.1 探寻乡村内生文化,立足自身文化特质

乡村文化建设的一大背景是乡村文化的没落、沉寂,这并不意味着乡村没有内生文化。相反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地区孕育并积累了丰富的乡土文化,从古到今的农村生产生活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这是乡村振兴中的一大文化财富。对此,相关人员应当重视乡村自有文化、内生文化内涵的挖掘、继承和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向他者、向城市进行模仿、复刻,否则不仅会造成乡村自有文化资源和内生文化资源的浪费,还会深陷于同质化的发展泥潭,迷失自身的独特定位,给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现在很多乡村文化建设都处在这样一种困局当中。有的乡村地区盲目向城市现代化靠拢,认为城市文化是先进的,因而追求农村生活的城市化,使乡村的道路、建筑、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向城市化方向发展,但农村的基础和条件与城市不同,且差距较大,很容易给农村农民带来文化上的失落感、无措感,不仅不利于农村文化的建设,还容易强化农村文化的边缘性特征,激化城乡矛盾。有的乡村则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的出发,向网红村、模范村学习,一味地将自己的村子也改变成它们的模样,以期吸引游客,但是同质化明显的乡村旅游产品只会增加不良竞争,后来者很容易得不偿失。鉴于此,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一定要立足乡村地区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着力探寻乡村的内生文化,找到该地区的文化特质,增强当地农民对其文化建设成果的认同感,进而为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推进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2.2 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农民培育

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源头,只有补齐源头上的短板,健全和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才能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满足农村农民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客观要求。其中,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文化广场,农村文化墙、民俗墙、宣传栏,农家书屋,农村体育文化场地、设施,农村基础电信、网络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能够很好地畅通农村文化资源的挖掘路径、整合路径、培育路径和发展路径,让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在基础设施的保障下系统推进。同时,这些文化基础设施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是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健全和完善的,很多乡村地区已经拥有了不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不仅通路、通电、通网等得到了落实,而且农家书屋、农村体育文化设施、农村文化墙民俗墙、农村文化广场等的建设也在逐步推进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落实乡村文化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推进新型农民培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重要的举措之一。新型农民的培育不仅要培养有知识、有技术、有理想,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人才,还要关注当地农民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社会精神文明的濡染和学校的教育等,切实开阔农民的认知视野,增进农民对各项政策的理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推进当中。

2.3 多元视角探索乡村文化助力振兴的方向方法

多元化时代下,乡村文化建设也应当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以期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地与乡村振兴结合,最大化发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事业推进中的引领作用。正如该书探讨的那样,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从民俗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化视角出发,因地制宜地挖掘了当地内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并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各乡村区域自身的战略方向、目标和规划出发,有选择地推进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新,确保乡村文化的建设能够与乡村振兴事业的推进协同共振,共同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多元视角开阔了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发展视野,为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向方法,使得乡村能够依据自身的文化基础和条件,科学合理地构建乡村文化图景,并将其与自身的特色经济产业相结合,以内生文化带动现代乡村产业的建设,增强乡村内生文化的效应,提升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性。也就是说,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事业的实践路径不止一条,各区域的农村应当实事求是,在多元化发展路径中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文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强调的是乡村内生文化的挖掘、振兴、创新、再造,并要求以此为基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事业与乡村振兴事业之间的联系,发挥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事业推进中的引领作用和驱动作用。基于当下的现实需求和实践经验,文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需要充分重视乡村文化的振兴,守本开新,创设积极、主动、团结、和谐的乡村振兴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推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