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术之光,铸善美之魂*

2022-10-31江红云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5期
关键词:乌龟小朋友美术

谈 靖 江红云

(肥东县店埠学区幼教集团岱山湖路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1600)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在中国大地传唱了千百年。善是道德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美蕴含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内容。善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崇高道德的体现。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善美力量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善美力量来推动,职业环境需要善美力量来提振精气神,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身边发生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传递着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我们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立德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美术活动把善美理念传递给孩子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美术活动,铸善美之魂。

一、善美品行,植根于心

教育家陶行知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理论素养、精湛的业务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爱模仿,可塑性强,教师的道德品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培养幼儿善美品行,教师首先要努力成为一名具有善美品行的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我们的身边,有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他们像一盏盏明灯,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着真善美;他们像一粒粒火种,在社会文明建设中播撒着光和热。我们要学习这样的人,用模范人物的道德品格浸润自己的精神生活,用模范人物的道德情操影响自己的价值取向,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用道德实践温暖每一个孩子。激励幼儿与自然为善、与人为善、与社会为善,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让善美成为幼儿一生的素养。

在创设班级自然角时,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两只穿着“花衣服”的漂亮的小乌龟,小乌龟就此成为他们的新宠,小朋友们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它们打招呼,兴奋不已地讨论着小乌龟,“它们两个好像在跳舞”“这两只小乌龟穿的衣服真漂亮呀”“它的贝壳上还有西瓜,真好看”“这是我的小乌龟,你们不要碰它,它会害怕”。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运用到多种材料的“给乌龟穿花衣”活动,有用彩纸撕贴装饰的,有用树叶粘贴装饰的,有用皱纹纸晕染装饰的,有用黏土搓捏装饰的,有用果壳粘贴装饰的,有用彩色泡沫装饰的,还有绘画的。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和可爱的小乌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冬天到了,小乌龟要冬眠了,怎么让这两只漂亮的小乌龟顺利地度过寒冷的冬天?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搜集资料,探讨方法,并寻求家长的帮助,通过反复的研讨,多方验证,最后决定把它们放在幼儿园的菜地里。寒假过后,开学第一天,小朋友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乌龟是否安然无恙,过去一看,乌龟正在舒服地睡大觉呢!此时,小朋友们都高兴地跳起来、唱起来。带来小乌龟、谈论小乌龟、照料小乌龟、给小乌龟穿花衣、帮助小乌龟冬眠……整个过程中,处处体现出教师的善、幼儿的美,善美品行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心田。

此外,我园在培养师德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每位教师都签订了师德承诺书,积极参加如“美术践行善美思想 美育滋养师幼人生”等师德演讲比赛,并经常开展如“聆听先进事迹 感受榜样力量”“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塑师风,铸师魂。

二、善美题材,实践于行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将其作为善美教育的素材。如画家吴冠中于2006年8月将代表作品油画长卷《一九四七年》,水墨作品《江村》《石榴》无偿捐赠给国家,并由故宫博物院永久珍藏。多年来,吴冠中捐赠给国家和公立机构的作品超过百件。吴冠中是大画家,每幅画都很值钱,他却把它们捐赠给国家。他的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善美,他的人格魅力不言而喻。吴冠中的作品《花草地》贴近生活,色彩鲜明,孩子们欣赏时能感受到春天的美,通过多种材料和有趣的作画方式,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这是很好的幼儿美术欣赏与善美教育题材。又如包拯是宋朝的大官,是肥东县包公镇人,为官二十多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勤政爱民,成为清官的楷模,人们尊称“包公”“包青天”,为历代民众所称颂,这也是不错的善美教育题材。春天的花、夏天的叶、秋天的果、冬天的雪、一根树枝、一块石子等都是大自然赐予孩子们最好的创作材料,他们在与丰富多样的自然物互动中,必定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会在班级群里发动家长,收集大量果壳,如开心果壳、松子壳、夏威夷果壳、瓜子壳、花生壳、桂圆核、苹果核、橘子核、车厘子核等,只要有的,统统让孩子带来。每天下午区域游戏期间,带着孩子们加入到“变废为宝”行动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呈现出来:孔雀开屏、虎年吉祥、小鸡吃虫……实在令人惊叹。这一行动既做到了废物利用,又保护了我们的环境,还创造了美,真是一举多得。不论是教师还是孩子,都沉浸在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幸福中,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后来,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几位教师一起到山上去捡树枝、采松果、挖泥巴……回来继续“变废为宝”,不断创造奇迹,如稻草人、荡秋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夏天各种水果、蔬菜受到大人、孩子们的青睐,我们又广泛发动家长,利用闲暇时光,带着孩子进行水果拼盘和蔬菜雕刻,通过切一切、拼一拼,设计出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的创意果盘、雕刻作品;并带着孩子用心探究雕刻技法技巧,运用雕刻技术娴熟地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雕刻作品。当小朋友们创作出果盘时,那份快乐、自信、成就感油然而生,有的小朋友还会把自己的作品带过来,与老师分享,老师也开心地给他们点赞,在彼此分享、赞美中传递着人间的善美。有时,我们也会收集果皮、菜叶,把它们设计成一件件新颖别致、创意无限的服装。孩子们穿上它们,来一场特别的“秀”,独具特色,创造了另一种特别的美。在大家表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善美之花也在悄悄绽放。总之,勤思考、善挖掘,选择合适的善美题材开展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去体验美、欣赏美,激发孩子心中的善美,是需要我们老师不断付出努力的。

三、善美种子,生根发芽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抹甜甜的微笑、一个暖心的动作,体现的都是教师本身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善美。当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通过作品呈现出来时,教师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想法,并蹲下身来,鼓励他们大胆地介绍自己的画作,无论他们画得怎样,都会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他们、赞扬他们。教师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善美,必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如教师借助吴冠中的名画《花草地》,引导幼儿调动各种感官去发现美,充分让幼儿感受到《花草地》的色彩美,以及花草的姿态美。孩子们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小花小草,和美丽的花草舞蹈,和可爱的蝴蝶、蜜蜂游戏。不知不觉中,他们产生了认知: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要与自然为善。此外,创作环节中,教师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工具,大胆尝试用棉签和手指点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创作欲望。孩子创作时,教师不过多地干涉,而是充分地尊重孩子,适时地引导孩子去创作美:你可以给小花小草多找些好朋友;你还喜欢什么颜色的小花呢?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神秘”地引出花蝴蝶:你觉得哪块花草地最吸引蝴蝶?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时而蹲下,时而侧耳倾听,时而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时而竖起大拇指,时而和小朋友们手拉手跳起舞,时而给孩子们卷卷衣袖,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平等地交流,这些都是教师传递出来的善美。又如在大班美术创作活动“版画—包拯”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和孩子们畅游版画世界。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与包拯近距离接触,包拯的善美品行自然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在创作环节中,王浩然小朋友急于创作,制版时对原来的线条加粗加深不够就开始印刷,导致印刷失败。教师发现后,并没有责怪或打击他,而是说:“你可以再想想办法,让包公的头像更清楚一些。”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通过反复尝试、探究,最终印刷成功,锻炼了孩子探究、坚持的美好品质。在欣赏环节中,一些先画完的小朋友自由、主动地欣赏别人的画,顺便对正在创作的小朋友提一些建议和介绍经验,画面是如此温馨、和谐。这种互帮互助是他们在长期的良好氛围中养成的好习惯,善美理念已扎根他们心灵深处。

人人都有对爱和善意的需要,我们要学会表达心中的爱和善意。友善其实很简单,一句真诚的道谢,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双援助之手,一个鼓励的拥抱……我们将友善的种子播撒,爱会长在每个人的心田,温情流动于整个世界。种下善良,收获感动;种下美好,收获幸福。善美是人类独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如兰花一样淡雅高洁;它如雨露一般滋润万物;它如春风一样温暖大地;它如旋律一样扣人心弦,在心湖上奏出最动听的音乐。善美是一盏心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脚步;善美是一片绿洲,装点生命的诗行。生活中有了善美,就像生命中溢满了阳光,定会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蝶飞花舞、草长莺歌、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你给我一个微笑,我还你一个拥抱;你给我一条小溪,我倾其一片海洋。心中有善,生命有美,播种善美,传递温暖,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中华民族向善向美的优良传统,祖国必定因善美而变得更精彩。

猜你喜欢

乌龟小朋友美术
创意美术
乌龟胖胖
小乌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朋友们都哭了
乌龟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