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2022-10-31孟沙巴基斯坦
文/孟沙(巴基斯坦)
2021年6月15日的到来,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SCO)已经走过20 年的历程,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是各国共同践行多边主义的光辉历史篇章。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是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响应。
在探索中前进: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历程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主要是由于五个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安全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需要一个合作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起源于1996 年成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 月26 日,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之后,“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在上海成立。“上海五国”元首第二次会晤于1997 年4 月24 日在莫斯科举行。五国元首就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达成协议,这是“上海五国”的进一步合作与行动,并为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带来安全与稳定。第三次首脑会议于1998 年7月3 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五国确认了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家间分歧的原则。第四次首脑会议于1999 年8月24 日在吉尔吉斯比什凯克举行,成员国强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和贸易合作的重要性。第五次,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前最后一次首脑会议,于2000 年7 月5日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举行,成员国重申决心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武器走私、毒品贩运和非法移民。2001 年6 月15 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这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诞生。在这次会议上,各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通过回顾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过程,可以发现其有一个明确的议题,即打击恐怖主义、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解决边界争端、区域合作、加强人民之间的接触,以及通过成员国内部的双边或多边对话解决任何问题。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加强这几个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亚太地区国家在建立睦邻关系方面开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对该地区的安宁、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成功的秘密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来源于各国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信任,以及彼此之间希望通过平等的沟通对话来解决问题的美好愿景。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灵魂和成功的秘密。换句话说,上海合作组织是“上海五国”的最终形态,“上海精神”的形成是基于“上海五国”之间的信任和多次磋商,具有跨时代意义。
“上海精神”是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指导方针。“上海精神”的实质与中国在20 世纪50年代确立的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常一致和兼容,并具有互利和共同发展的新内涵。它不仅是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宝贵文化和制度资源,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新型国家间关系的潜在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遵守的新的国际关系准则。
自从“上海精神”被提出后,就得到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的普遍认同,并成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因为这一精神是这些国家这么多年来合作积累的宝贵财富,并指导上海合作组织工作各部分的运转,维持了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了避免原则、共同协调原则和求同原则来避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上海精神”很好地发挥了这一作用。现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切实按照“上海精神”行事。
“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组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秘密之所在。一方面,20 年来,上海合作组织自身在贯彻落实上海精神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组织实践、经验和记忆。它在安全合作领域的行动是上海合作组织最初授权的三大领域之一,总体而言非常成功,尽管此前该地区内外都有人怀疑这种合作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最近全球环境的变化凸显了“上海精神”的价值。由于冷战后全球化的挑战,美国和大多数西方自由主义国家迅速退出了国内“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践,这种实践过去强调相互尊重、和不同文化和平共处。相比之下,“上海精神”以其自身的方式勾勒出了一种基本的世界主义世界观,其基础是成员国之间的横向合作关系,尽管大多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内政治制度与西方社会存在差异。因此,“上海精神”值得上海合作组织内外更多的赞赏。正如中国有句话所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现在正是所有与会者讨论如何进一步贯彻和弘扬“上海精神”的时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巴基斯坦国情的思考
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案例,因为这个平台解决了他们之间90%的边界争端。历经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上海合作组织积累了丰富的解决边境问题的经验。上海合作组织有助于解决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边界问题,为改善两个国家的关系提供经验和谈判的平台。巴印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增加两国在反恐问题上的互信,解决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有利于减少两国的恐怖袭击。上海合作组织打击恐怖主义威胁、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共同繁荣的决心与巴基斯坦所寻求和迫切需要非常一致。各国共同努力打击恐怖主义,并共同努力阻止恐怖主义滋生,会使得制止恐怖主义成功的机会更大,而巴基斯坦可以为这项努力作出贡献并从中受益。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上海合作组织对于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巴基斯坦和印度自2000年初以来都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组织。2017 年6 月9 日,两国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峰会上以正式成员身份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亚国家而言,他们有较为相近的文化,都使用俄语,因此,上海合作组织的标志有俄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亚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国际贸易是积极的,因为所有中亚国家彼此之间都有非常宽松的签证制度,在他们内部和俄罗斯联邦之间进行跨国流动不需要签证。中国的签证制度对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也相当宽松。所有中亚国家、中国和俄罗斯之间都有铁路和公路联系以及强大的航空联系。如果我们看看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他们的贸易指标一直很高。除去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俄语足以传播到整个上合组织集团。因此,如何同这些国家打交道是巴基斯坦应该考虑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巴基斯坦与上海合作组织中有关国家的关系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巴基斯坦的文化和文明在中亚有着深厚的根基。
巴基斯坦是欧亚大陆未来发展的枢纽,也是整个地区“和平、安全、贸易、发展和繁荣”的门户。同时,巴基斯坦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希望推进世界和平,愿意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和利益与共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关系。巴基斯坦决心向其所属地区寻求解决其经济困境和其他脆弱性的办法,这代表了巴基斯坦富有远见的外交策略的转变。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为该组织增添了活力,因为其在全球和区域贸易和经济活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巴基斯坦拥有2 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商业潜力和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为上海合作组织实现互利合作和实现组织愿景提供了巨大机遇。而且,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支点,也与上海合作组织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愿景相得益彰。巴基斯坦致力于出口多元化,并为其产品寻找新的、易于进入的市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拥有近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与巴基斯坦在地理上接近且交通便利,构成了其出口的主要市场。同样,巴基斯坦可以吸引一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基础设施部门的必要投资。巴基斯坦在该地区的战略位置及其经济潜力也有助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潜力。
总之,上海合作组织在巩固世界新秩序、消除该地区易受外国干预的脆弱性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或许是加强地区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最佳论坛。巴基斯坦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解决自身的安全和发展问题。巴基斯坦也将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更加积极和广泛的作用,并有助于实现其目标,同时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提供机会的受益者,因而尤须弘扬“上海精神”,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