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护理辅助抚触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的效果
2022-10-30王欣胡月婷孙金金
王欣 胡月婷 孙金金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河南 郑州 450000)
早产儿是指妊娠不满37 w 仅达28 w 的分娩者,其代谢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均未发育成熟,胃肠道粘膜较为娇嫩,多项消化酶缺乏,肠道菌群不完备,容易导致胃肠道粘膜缺氧损伤,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多表现为早产婴儿在开奶后出现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会阻碍胃肠喂养导致营养不良,损害早产儿生长发育[1]。抚触护理是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常用手段,通过舒适的抚触对机体产生刺激,减少早产儿哭闹,增加睡眠,利于促进早产儿生产发育[2]。但单一应用抚触干预效果有限,有部分患儿接受干预后,生长发育缓慢,需辅助其他干预措施以强化护理效果。发展性照顾护理也称发育支持护理,是一种针对新生儿护理的高效护理模式,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同时根据不同早产儿的个体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呼吸、消化系统,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3]。鉴于此,本研究收集8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发展性照顾护理辅助抚触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收的88 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 例。观察组女23 例,男21 例;平均胎龄32.43±1.33 w;平均出生体重1932.54±141.32 g。对照组女25例,男19例;平均胎龄32.51±1.25 w;平均出生体重1936.46±136.46 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第9 版)》中早产儿诊断标准[4];②早产儿有腹胀、呕吐、胃潴留症状;③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无需机械通气。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颅脑疾病、合并全身性感染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早产儿;②先天畸形早产儿;③存在严重并发症,需长期禁食。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早产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抚触干预。在早产儿进食后1h 将其置于辐射式保暖台(温度为36.5℃,湿度为60%-65%)上以模拟子宫内部环境,进行抚触护理操作,要求抚触人员双手保持柔和、温暖,不能留长指甲、不能佩戴饰品、不能有死皮,抚触人员涂抹润肤油并摩擦手掌至发热,依次对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行抚触干预,①头面抚触:拇指从前额中央开始渐移动至两侧,再从下颌中央向外及上部移动;双掌面沿着前额发际轻柔按压,向后、向上滑动到后下发际,再到双耳乳突处为止。②胸部抚触:从胸部外下侧抚触,渐移动至对外侧。③腹部抚触:掌心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从内至外抚触,手指对左小腹部行揉搓,若有腹胀,延长抚触时间。④四肢抚触:双手抓肩,在挤按的同时逐渐向手腕滑动,揉搓大肌肉群、关节,下肢抚触同上肢,从大腿根向足部滑动抚触。⑤手足抚触:从早产儿指腹向指端移动,对手指尖行提捏,并活动腕部关节、手指关节。⑥背部抚触:早产儿俯卧位,从脊柱中央按摩至两侧。逐渐增加力度,每次6-8 次,约10 min 左右,每天2-4 次。连续护理4 w。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制定护理计划:对早产儿进行个体化的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符合早产儿生理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睡眠时间。②细致健康宣教: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新生儿知识讲解,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讲解,使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新生儿护理的内容,并发放育儿手册,包括母乳正确喂养方法、优点、突发状况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日常护理方法等;在产妇分娩后第1 d,及时评估产妇乳头条件,是否有初乳,向其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指导其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体位、婴儿含接姿势、更换尿不湿等注意事项;并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述发展性照顾护理的优点,及时告知其产后康复及母婴护理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方式等信息;同时鼓励同病房的产妇相互交流沟通,互换哺乳经验,若存在疑惑,护理人员及时进行解答。③对早产儿减少侵袭性操作:进行具体干预操作前轻柔呼唤、抚摸早产儿,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护理时动作要缓慢与轻柔。④体温护理:早产儿入院后将其放入恒温箱,定期测定体温,根据体温变化调整恒温箱的温度、湿度,保持早产儿维持在中性温度。⑤喂养护理:非营养性吸吮(让早产儿吸吮安慰奶嘴,时间10 min·次-1,每隔2-3 h 进行1 次)和微量喂养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发育和成熟。连续护理4 w。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效果
记录两组早产儿经干预4 w 的护理效果,包括每日摄入奶量、睡眠时间。
1.3.2 生长发育
于干预前、干预4 w,比较两组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检测,包括体重、身长、上臀围。
1.3.3 护理满意度
干预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向所有患儿母亲发放医院自制的干预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评分范围0-9 分:0 分为很不满意,1-3 分为不满意,4-6 分为一般,7-8 分为满意,9 分为很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和n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干预4 w,观察组早产儿每日摄入奶量,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护理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早产儿护理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生长发育指标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上臀围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w 两组早产儿体重大于干预前,身长长于干预前,上臀围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大于对照组,身长长于对照组,上臀围大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表2 干预前、后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早产儿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干预满意度
干预结束时,观察组母亲对本次干预的满意度评分(7.00(5.00-9.00)分)高于对照组评分(4.00(2.00-7.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42,P<0.001)。
3 讨论
早产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其发生与母体应激状态、感染、宫腔过度扩张关系密切,早产儿的吮吸能力及吞咽反射均较差,胃容量较小,消化及吸收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呛咳溢乳、腹胀等症状[5]。现多用母乳喂养加合理的护理干预以防止喂养不耐受,其中抚触干预是提高早产儿耐受程度的常用手段[6]。但其不能兼顾早产儿个体情况,干预效果有限需采用其他干预手段强化护理效果。发展性照顾护理理念根据不同基础状况实施不同的个体化护理措施,更加注重早期行为唤醒和环境因素对早产儿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 周,与对照组早产儿比较,观察组早产儿每日摄入奶量、体质量增长量高,睡眠时间长;体重大,身长长,上臀围大;母亲对本次干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抚触干预辅助发展性照顾护理可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度,促进其生长发育水平,患儿母亲对干预满意度高。分析原因在于,发展性照顾护理通过模拟子宫内部环境,可增加新生儿安全感和舒适感,减少外界环境对新生儿的刺激,避免噪音损伤患儿较正常儿童相对较弱的听觉神经,对改善早产儿外周血管的收缩能力、血压饱和度、颅内压等有较好作用,从而可加强早产儿的生物节律性,稳定早产儿情绪,增强食欲及能量储存能力,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行为发育,改善早产儿睡眠,后行个体化环境护理、体温护理、喂养护理等多方面护理进一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5-6]。抚触干预选用俯卧位可降低腹内容物对早产儿膈肌的影响,而以早产儿肚脐为中心,顺时针从内至外抚触,可刺激早产儿胃肠道,加快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早产儿腹胀、呕吐等症状的发生,此外,抚触干预通过对早产儿头部、胸部、四肢等多处进行抚触,可对早产儿皮肤感官产生较为温和的刺激,促使早产儿的感觉器官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信号,从而促进胃泌素的释放,增强早产儿机体对食物的吸收能力[7-8]。故发展性照顾护理辅助抚触干预对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度,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有较好效果,患儿母亲对干预满意度高。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护理辅助抚触干预可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度,促进其生长发育,患儿母亲对干预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的其它文章
- RANKL/RANK 信号通路介导肿瘤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 生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探析#
- Evolution of immune gene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Black Death
- Imprinted antibody responses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 sublineages
- Recognition of cyclic dinucleotides and folates by human SLC19A1
- Evaluation of mRNA-1273 Vaccine in Children 6 Months to 5 Years of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