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助推文旅融合策略研究

2022-10-29侯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景观规划

摘 要: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乡土民俗文化更加重视。惠州是广东重要的乡村文化旅游地,“十四五”时期是惠州旅游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对实现惠州高质量发展及推动大湾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景观规划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以惠州市霞角村旅游景观规划为例”(2021WQNCX224)研究成果。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国内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们对乡土民俗文化愈加重视。如何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乡村振兴可分为五种类型:带动产业振兴的项目驱动型,助力生态振兴的集聚提升型,实现人才振兴的创业激活型,提升文化振兴的古村活化型,引领组织振兴的红色旅游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使文旅产业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既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又深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拥有充足的乡村旅游空间和自然资源。2021年,惠州“十四五”规划在加快发展文旅产业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划,提出引导资本流向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同时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景观规划设计,这对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惠州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全域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模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提升服务意识,培育新业态。因此,对在美丽乡村视角下深化惠州全域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是惠州市从战略高度合理规划和有效扶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也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协调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形象的现实需要。

一、惠州乡村文旅资源及建设规划概况

(一)惠州市乡村文旅资源分类

1. 非遗鉴赏型文旅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国家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技艺、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等。惠州目前有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非遗27项、市级非遗74项、县级非遗156项。

2.生态康乐型文旅资源

惠州市依托丰富的山林海资源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及文旅产业升级,完善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利用北部山区森林资源引进项目,依托象头山、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四大名山,构建绿色生态长廊,发展生态康乐型旅游。

3.民俗体验型文旅资源

惠州地处客家、广府、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且水域陆路交通发达,具有明显的多元文化特征。惠州民俗在岭南民俗中有其独特的亮点,其中包含以粤菜三大菜系之一的东江菜系为特色的东江饮食文化;以龙形拳、李家拳、白眉拳、莫家拳、东江麒麟、客家山歌、惠东渔歌、舞火狗为特色的游艺民俗;以苏东坡传说、罗浮山神仙传说为特色的东江民间文学;以东江凉帽等为特色的东江民俗服饰等。东江民俗文化中多种文化形态兼容共存,使得惠州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民俗活动。

4.古建活化型文旅资源

惠州市有关部门支持乡村积极活化古建筑资源,打造村级文化部落。目前,惠州多个乡村已利用古建筑积极发展特色民宿及文化部落,如博罗观背村、惠城墨园村、惠阳周田村、博罗旭日村、龙门功武村等。同时,在传统客家村落及历史建筑中对客家文化、渔家文化等乡土文化进行活化利用。目前,博罗上良移民村、惠阳秋长木公幌村、凤悦秋长谷里、良井原乡、旭日古村、万洞古村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各有特色。

(二)惠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概况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惠州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惠州市正在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惠州市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的指导下,惠州市目前正在开展“多规合一”试点村庄规划建设,未来将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现代美丽乡村。

2017年,惠州市提出要做中国乡村振兴典范、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中心、深莞惠先进制造示范基地、低碳生活质量引领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将惠阳区良井镇打造为大湾区生态科技示范第一镇,将矮光村、时化村、大白村、霞角村等连片行政村,建设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

二、惠州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现存问题

惠州通过文化赋能旅游,并采取美丽乡村建设助推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思路。乡村文化旅游景观规划建设在此背景下得到初步发展,但仍存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成熟、品牌宣传渠道狭窄、配套文化旅游设施不足、本地文化特色未深入开发等问题。

(一)项目同质化现象明显

近年来,许多乡镇村庄在打造文旅项目时,未能充分结合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项目同质化严重,乡村照抄照搬其他地区旅游项目和经营模式等现象屡见不鲜,乡村人居环境从建筑材料、景观设计风格到植物选择等都出现同质化现象,导致千村一面局面形成。

(二)不重视景观原真性保护

不重视对乡村景观原真性的保护,区域文化特色不突出。对乡村景观原真性的保护包括对人文社会元素及乡村生态元素的保留,保持乡村生态景观的原真性是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三)引领性品牌企业缺乏

目前,许多乡村虽具有景观规划意识,但没有成熟的规划策略,零散资源整合能力及整体规划能力仍需提升。如今,国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为景观规划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如果没有龙頭企业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将无法提升产业附加值,也无法吸引人才返乡、下乡创业。

(四)专业性人才紧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文旅产业的专业人才主要包括管理运营人才、科技人才、本土文化传承人三种。管理运营人才能对本地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科技人才能为当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本土文化传承人是本土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其老龄化和消逝会直接导致本土文化艺术流失率的提高。目前,由于培养与保护机制不健全,文旅产业出现领头羊缺失、人才外流等现象。

(五)本地特色文化开发不足

针对惠州特色文化开发不足的问题,应该在挖掘惠州本土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提高惠州本土文化自信,依托政行校企的力量,打造区别于江苏永联村、浙江高家堂村、河南平乐村等案例的惠州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案例。

(六)服务单一化

在开发乡村文旅项目时,易出现无层次、单一化的状况。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层次及功能过于单一,不能针对各类细分客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服务。

三、惠州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一)政策利好,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惠州市印发的《惠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方案(2021—2023年)》及《惠州市推进乡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对深入推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围绕“镇-村-组”区域整合、“点-线-面”功能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线索,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示范镇。同时,构建示范带推动乡村旅游,突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通过点线面结合,高标准创建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二)因地制宜,引入优质企业统筹规划

根据大湾区经济建设的方向,引入优质企业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近年来,良井镇采用市场化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产、村、人”深度融合。其中,霞角村计划通过引入具有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实力的大品牌,整合废弃零散房屋土地,统一进行景观规划,打造生态旅游村。

(三)以人为本,保持乡村生态景观的原真性

充分尊重当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乡村文化资源和人文特征,为其制定适宜的旅游发展策略,真正做到从乡村旅游环境及内容两个方面来体现传统的乡村文化,这也对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因地制宜,在发挥本地文旅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升级优化传统农村产业

对惠州传统的农村产业进行升级优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通过将传统农业区规划为观光农业区,实现产业升级。生态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是立足于生态建设,利用农业资源、农田景观、农业生产活動和农业文化,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及体验农业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生态观光农业规划将为霞角村片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绿色基础设施,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五)活化古建,科学开发及保护利用

传统村落承载着独特的乡土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近年来,惠州市引导乡村依法合理地开发乡村古建筑旅游,活化乡村古建,打造传统村落、文化部落。目前,惠州市博罗县观背村打造了特色文化部落,惠城墨园村、惠阳周田村、惠东范和村、博罗旭日村、龙门功武村等多个乡村利用古建筑,发展特色民宿及其他相关产业。同时,可以在客家传统村落及建筑中,融入客家文化、渔家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龙门农民画等优势资源,活化传统建筑。

(六)组织文化活动,活态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惠州非遗资源丰富,其中,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27项、市级74项、县级156项。因此,要在惠州丰富的非遗资源及民俗文化中,挖掘惠州传统客家文化、农耕文化等,建设文化体验区,提高本土文化自信。秉持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突出文化的理念,以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客家风情互动及原生态拓展训练等文旅活动为载体,将农旅文活动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为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

(七)细化客源,进行差异化景观设计及活动规划

文旅产业目标市场可被粗略地分为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通过细化客源市场,可根据不同需求将客源市场分为家庭度假、商务休闲、文化游览、乡村休闲、婚庆蜜月等多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客群进行差异化旅游景观区域规划及活动规划。

四、结语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下,通过进行多形式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建设生态农业区、农产品展销区、党群活动基地、民族风情区、儿童游乐区、特色民宿区、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等多种区域,带动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乡土景观营造、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乡村文旅融合等协调发展,促进乡村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开展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对稳步推动惠州乡村高质量发展及大湾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2-07-10].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

t20171027_524003098.shtml.

[2]陈健,毛霞.国外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发展的实践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6(11):15-16.

[3]周心琴.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3):85-90.

[4]谢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233-234.

[5]李立勋.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若干思考[J].热带地理,2017(6):757-761.

[6]陆咏媚,奚少敏.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研究:以惠州新“四东文化”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3):13-14.

[7]蔡文.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J].兰州学刊,2010(2):44-46,52.

[8]王思诗,刘卫东.论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再生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2):117-118.

[9]王甲迎.国内外美丽乡村研究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448-449.

[10]蒋昕,傅才武.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宁波“一人一艺”乡村计划为例[J].江汉论坛,2020(2):43-50.

[11]廖建宇,奚少敏.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背景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营销界,2019(34):104-105,108.

作者简介:

侯婷,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