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助力城市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2022-10-29徐荣
摘 要:坚持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进产业振兴,有助于推动新旧动能的持续转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方向发展。浙江省江山市产业振兴存在发展不均衡、现代产业体系不健全、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坚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完善配套设施,营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城乡产业发展环境,为东部地区及浙江省山区26县产业发展提供助力,使其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浙江省;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和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国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及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振兴、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发展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加快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举措,对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及社会大局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一、产业振兴助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产业资源丰富
浙江省江山市产业资源可划分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可分为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江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受地形的影响,原煤、石煤、石灰石等分布广泛,当地的矿种有20多种,其中原煤储量多达500万吨,石煤储量在1亿吨左右,石灰石也有广泛的分布,主要以市域北部地区最为集中,且储量较大。江山市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市土地面积为2019.48平方千米,分别占全省(陆地)、全衢州市土地总面积的2.02%和22.86%,有平坂和溪间谷地、岗地、低丘、高丘、低山、中山等多种地貌类型,其中岗地和丘陵山地共占总面积的88.8%,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71.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为河谷地带,整体为不对称的凹状。大面积的山地为林业及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地貌的立体分层也为多种经营奠定了基础。
经济资源以农业资源为主,如水稻、猕猴桃、绿牡丹等。其中,江山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猕猴桃销售集散中心。人文资源主要有名人故居、自然景区两类,打造了幸福大陈、书香清漾、秀美耕读、古韵浔里、七彩保安、醉美碗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古村落,推出了世遗江郎风采线、仙霞古道风情线、古镇养生风韵线等6条乡村旅游示范带,无不散发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向游客诉说江山市的过去,展示江山市的内在,展望江山市的未来。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清漾毛氏故居、江郎山、仙霞关等。浙江江山市产业资源种类丰富,地理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产业资源重组及挖掘空间大,能最大限度地推动产业发展,为全域产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位置对产业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关系到“走出去,引进来,留得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浙江省江山市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和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担负着浙江省全力打造“一地三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排头兵的重要使命。江山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打造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即以江山经济开发区为主,以贺村、四都和峡口乡镇功能区为辅的“一主三副”工业大平台,紧邻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促进省级产业深度融合。同时,依托“一主三副”工业平台,创新运营模式,同步打造特色新兴产业,推动城乡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此外,江山市分别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获得浙江省山区26县发展实绩考核第一名,为助力产业振兴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融合基础好
产业融合是产业振兴对传统产业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要更好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让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获得幸福感、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幸福感是促进产业振兴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标。浙江省江山市主要依托“一主三副”工业平台,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产业振兴具有较大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此外,江山市近年来在重点培育以门业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健康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的“1+3+2”产业体系,聚力打造时尚门业智能家居、智慧能源装备两大重点产业链。从此可以看出,江山市产业振兴仍处于积极谋划与探索的过程中,融合机制尚未健全,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为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产业振兴助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面临的
问题及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浙江省江山市在2019年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同时分别在2019—2021年连续3年夺得浙江省山区26县发展實绩考核第一名,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发展潜力较大。但不可忽视的是,江山市全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差异较大。例如,位于江山市西部的新塘边镇的企业数量达50多家,但其产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联系,未形成一个全面发展、整体协同、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体系。与之相对的是位于江山市西南部的峡口镇,其支柱产业为门业、农业、旅游业等。不同乡镇之间的财政收入存在差距,财政收入高的乡镇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财政收入较少的乡镇,产业振兴缺乏动力支持,停滞不前,形成恶性循环。
(二)发展环境约束性强
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必要条件。目前,浙江省江山市全域产业发展不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都不够完善,仍有待加强,不利于为产业振兴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产业链发展培育不强,新兴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融合深度不足,生产数字化、服务信息化、产品智能化等领域的推进动力不足。同时,产业承载力水平提升、发展空间壮大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浙江省江山市产业综合承载能力较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功能配套不完善,格局空间分布不精细。无疑,这些限制性因素给产业振兴带来许多发展障碍,导致其产业发展目标与现实情况相冲突。
(三)高层次人才匮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因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产业发展、产业振兴、产业融合离不开人才引进和培养。2020年江山市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区域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同时,大学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较小,而当前江山市中高层、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不利于推动产业振兴及产业发展。此外,新兴产业缺少源源不断的内在发展动力,形成了目前人才“留不住,不进来,走出去”的现状。
三、产业振兴助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和路径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浙江省委应深入贯彻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实施“一县一策”“一县一业”“一业一企”的发展方案,引导山区26县因地制宜培育1—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产业,让产业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积极提高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配套设施,精准划分空间格局。同时,浙江省江山市应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各类要素,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让经济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此外,必须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的优秀产业做强做大,让其成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出发点,真正打牢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真正实现产业有特色、企业经济好、居民好就业、政府有税收、社会有保障,从而助力地区产业振兴,促进经济循环发展。
(二)协调多方主体
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不能简单地认为单靠一个主体责任方就能实现,而要让市场、政府统筹,共同推进,要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政府要在宏观层面上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完善各要素发展相关配套,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要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让江山市人民在精神和物质上获得双重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绿色引领,创新驱动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则应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和有序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坚持主体责任的原则,在推动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让创新发展、绿色引领成为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让人民在创新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
(四)勤劳致富,弘扬城市精神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首先要鼓励勤劳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提升发展能力创造更加公平的机会,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其次,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让其通过自身劳动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世界,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真正获得精神物质上的双重富裕。再次,要大力弘扬“崇学、务实、包容、创新”的江山精神,积极践行重学、乐学、崇学的学习精神,倡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脚踏实地,干在实处,注重效率,讲求实效。最后,要进一步树立大气、宽容、合作理念,打造开放包容的区域形象,继续深化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习惯思维,敢于开拓追赶精神,咬定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创先争优,奋力跨越,从而为产业振兴助力江山市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四、结语
在坚持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产业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的必由之路。因此,要从变革产业发展模式入手,结合地区特点及特色产业挖掘新兴产业的内在发展动力,将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将有效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互联网信息平台维护与升级,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遵循主体责任的原则,弘揚城市精神,创新产业振兴的思路、理念、对策,促使产业朝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相统一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晓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取向、实践问题与应对[J].西部论坛,2020(6):38-47.
[2]丛培斌.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广德市为例[J].中国商论,2022(8):163-165.
作者简介:
徐荣,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