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斗,大美生态文明“绩溪样板”越来越绿
2022-10-29周明助
文| 周明助
十年前,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还是一个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十年后,“绩溪蓝”从“奢侈品”变为“日常品”;十年前,绩溪县因出境水质劣Ⅴ类,屡被邻县投诉,十年后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优良水平……
十年时间,桑田巨变。2016年,绩溪县被国务院批准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7年,绩溪县荣获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8年,跻身全省10个空气质量最好县(市);2019年获得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2020年入选“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并连续3年荣列“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生态质量考核奖励县;2022年,绩溪县成为宣城市首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10年巨变看环保。党的十八大以来,绩溪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着力调“优”产业结构,调“绿”经济形态,调“高”发展质量,做足“生态+”这篇文章,开启了“生态争样板”的绿色发展之路,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持续做“实”优良生态环境。2017年绩溪县跻身全国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后,将“生态争样板”列为第一目标,重点围绕水、气、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了非煤矿山、采砂制砂、畜禽养殖、农村小水电等 “五大”环保整治行动,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17个,23家采砂场全部退出,关闭拆除设在禁养区的养殖场112户,拆除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并建成运行全省首个县域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对县经开区总体环境、经开区重点企业、重要河流水质及城区道路的扬尘及噪声的即时监测监控,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持续做“强”产业转型升级。绩溪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借助生态功能区优势,以“绿色发展行动”为引领,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先后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项目22个,涉及投资金额近30亿元;突出发展壮大新能源、食品药品精深加工、电工电气、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设立绿色食品产业园、健康医药产业园,引导化工产业向健康医药产业转型;加速建设电子商务等绿色产业,创建完成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农村电商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持续做“活”新安江生态补偿。绩溪县作为新安江重要源头,积极融入和参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重点从放大机制推动、项目杠杆、生态整治“三个效应”上狠下功夫,先后投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和财政配套建设资金14.4亿余元,编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六大类140个项目,始终致力于把境内扬之河、登源河这两条新安江流域源头水保护的“压舱石”打造成新安江源头流域最美生态河流。同时,绩溪县在宣城市先行开展“生态美超市”试点建设,全县11个乡镇81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自“生态美超市”开办以来,全县参与兑换群众达3.85万余人次,绿色账户开户1.01万余户,兑换烟蒂等不可回收物质4.8万公斤、农业地膜等可回收物质16.5万公斤、有毒有害物质1.58万公斤,新安江流域源头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境内扬之河等主要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功能区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持续做“优”林长制、河长制。近年来,绩溪县启动了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实施网格化“护绿”、规范化“增绿”、信息化“管绿”、产业化“用绿”、市场化“活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8.35%,林木绿化率达82.94%。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金融改革,探索建立林权收储担保、林业金融定向激励和风险缓释等机制。目前绩溪县林业产值已达31.45亿元,通过“点林成金”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2亿元,有力促进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此外,绩溪县还在全省率先推行“民间河长制”“河警制”,构建“行政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驻县河长办检察官室”的“四长一室”共治共管工作格局,全县大大小小的每一条河流都有人管、有人护,这些措施实施后水更清、岸更绿。
持续做“足”生态空间布局这篇文章。绩溪县自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后,及时编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并于2020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编制,明确了禁止类、限制类产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办法。通过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等区域保护,生态空间布局得到全面优化。
仰望星空,脚踏净土。十年来,绩溪县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绩溪县的发展过程充分证明,抓环保,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绩溪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