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保卫战告捷 *
2022-10-29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文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最坚定的决心和最有力的举措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是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完善。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在七大流域统筹设立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上强化了统一监管。积极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全国335余万家排污单位全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推进排污口管理改革,全面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化水功能区管理改革,各省(区、市)全面完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发布。推动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牢牢守住水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二是大江大河保护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大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截至2021年,长江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水体;黄河干流全线达到或优于Ⅲ类。珠江流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东南诸河水质状况保持为优,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三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总体实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目标。各地新建污水管网9.9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88万吨/日。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直接投资约1.5万亿元,在治理污染的同时有效拉动了地方投资,有力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四是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深入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治,有力提升了涉及7.7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完成全国1.06万个“千吨万人”水源保护区划定和1.94万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划定。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4.2%,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五是工业水污染控制不断巩固深化。不断规范工业排放环境监督管理,制修订铅锌、磷肥等工业行业20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常态化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达标排放。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2700余家工业园区建有3400余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企业环境守法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六是与疫情相关的医疗废水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对医疗废水处理处置情况开展全面排查,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应有贡献。
2021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4.9%,比2012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2%,比2012年降低了9.7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更加突出服务大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加突出人民至上,努力提供更多优质水生态产品、创造更多更好亲水空间,让工作成效体现在人民群众直观感受上;更加突出稳中求进,将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基础、提升质效上,力争在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更加突出“三水统筹”,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锚定精准治污的要害、夯实科学治污的基础、增强依法治污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