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能做些什么
2022-10-29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李思雨
文/北京医院消化内科 李思雨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等一系列疾病,甚至会演变为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划分为I 类致癌物,它是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55%的人口感染或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健康问题。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改善胃炎表现,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进展,治疗消化性溃疡,降低胃癌风险。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经口传播,故有共餐习惯的东南亚地区感染率高,存在家庭聚集现象,且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多发生于儿童时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分为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检查。对于非侵入性检查,13C 或14C 尿素呼气试验最常用,在医疗机构普遍开展。其中13C 是稳定核素,没有放射性,14C是不稳定核素,具有低剂量放射性,不推荐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使用。两种呼气试验诊断准确度相似,均可以诊断幽门螺杆菌的现症感染,检查前需注意近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部分中药等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需要提前停药。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试验也是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之一,诊断准确度与尿素呼气试验相当,主要检测定植于胃黏膜上皮并随上皮更新脱落的幽门螺杆菌抗原,其受药物影响小。幽门螺杆菌抗体的血清学检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筛检,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数周后血中才出现特异性抗体,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血中抗体还可存在数年时间,故血清学阳性不能用于诊断患者的现症感染,亦不适合用于治疗后复查根除结局。侵入性检查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是常用的方法,通过胃镜检查时活检取材进行检测。尿素酶试剂变色时间与组织中所含菌量多少呈正相关,但检测结果易受到取材部位、组织大小、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故快速尿素酶假阴性的情况时常出现。
那么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是否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呢?根据最新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家族史、胃早癌接受内镜下治疗/胃次全切除、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患者均强烈推荐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胃增生性息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等疾病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亦可获益,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无上述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无根除治疗抗衡因素的情况下,亦建议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对于老年群体的幽门螺杆菌诊治有如下推荐意见:老年患者发生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风险更高,但老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有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部分老年患者预期寿命有限,治疗获益不明确。但近年来高质量临床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仍可持续改善消化不良症状,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的获益相比青、中年人群更明显,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故对老年患者采取根据根除治疗的“获益-风险个体化”原则掌握根除指征。
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耐药率高,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故铋剂四联14 天疗法是我国人群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方案,传统的三联疗法已不做推荐。四联疗法中包含抑酸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组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过性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腹胀、恶心、味觉异常,根据不同抗生素组合还可能出现头晕、耳鸣、皮疹、腹泻等不适,服用铋剂可出现黑色便。停药后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可消失。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结束,停药1 个月以上后需复查根除结局,推荐13C 或14C 尿素呼气试验进行复查。由于幽门螺杆菌有导致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风险,故我国指南推荐35 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提高胃内病变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