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10-29许晓绵广州华立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9期
关键词:高产文献节点

许晓绵 广州华立学院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文献,综合运用Co-Occurrence12.6、VOSviewer和UCINET分析工具,对1999—2022年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领域内的主要核心作者、机构、研究主题和研究前沿等,发现近几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均等化、服务营销、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以及未来可能成为热点的研究主题——智能化、文化治理和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

目前,国内学者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文献进行的可视化分析多是基于单一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与主题分析,鲜有基于多个中文数据库进行的研究。因此,本文以1999—2022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论文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文献的核心作者、机构、研究主题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归纳目前主要的研究主题,并探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并分析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的研究文献,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词或题名=“公共数字文化”或“公益性数字文化”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或“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或“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并筛选出期刊论文,检索得到的文献数量分别为:1018篇、2206篇和744篇。经过去重、剔除不相关以及匿名作者(无作者标识)文献后,最终筛选出2096篇文献,检索日期为2022年6月18日。

研究工具

本文利用Co-Occurrence12.6(COOC12.6)和VOSviewer1.6.18作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工具,通过分析文献的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形成共现网络图。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热点分析

发文量与时间分布

将筛选后的论文题录载入COOC12.6中,提取出“年代”关键字段,绘制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相关文献的年份分布折线图(如图1),其年代分布情况如下:2006年之前该主题发文量较少;2007—2017年,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发表数量增长较快;2018年出现下滑后近几年有所回升。通过调研发现,该主题的发文量与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中央文明办等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呈正向线性相关性,说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为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图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文献数量与年份分布(作者自绘)

高产作者共现

把题录数据载入VOSviewer,采用Full Counting,统计出共有2339名作者,结合普赖斯定律,Nmax是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为36,计算得出K=4,因此高产作者发文量为4,剔除重名作者后,最后得到48名高产作者,通过网络图谱展示(如图2),图中节点越大,表示作者的发文量越高,节点之间有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合作发文,线条越粗代表合作次数越多。

图2 高产作者及其合作团体网络图谱(作者自绘)

经统计发现,35名高产作者有较为固定的合作小团体(共10个)(如下表),其中小团体(1)、(3)、(4)和(9)因“合作关系”形成更大规模的合作团体a(共16人),小团体(1)、(5)、(6)因“合作关系”形成更大规模的合作团体b(共12人)。发表量排名前10的作者均有属于自己的合作团体。发文量位居前3位的合作团体分别是以戴艳清、肖希明以及郑建明为主导的团体(6)、(1)、(4)。

表 高产作者及其合作团体分布(部分)

机构共现

将题录导入COOC12.6,统计出共有1388个机构,从其中筛选出频次为4次及以上的机构(共107个)构建共现矩阵,再导入UCINET绘制机构共现图,并展示出有合作关系的机构(如图3)。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节点之间有连线代表机构之间有合作发文关系。节点越大代表与之有合作关系的机构数越多,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节点较大,说明与其他机构有密切合作,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国家图书馆研究院、武汉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可见,关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合作机构团体,且大部分机构的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强度不高。

图3 高产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作者自绘)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将题录导入COOC12.6,对关键词进行同义词替换,删除重复的或无意义的词,然后统计出关键词共3239个,筛选词频为1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83个),构建共现矩阵,再导入VOSviewer绘制关键词聚类图(如图4)。图中每个圆圈代表一个关键词,右下角有一个从蓝色渐变到黄色的时间刻度线,节点颜色越接近黄色说明该节点代表的关键词出现的时间越晚,也越有可能代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节点越大表示出现次数越多,也最能代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近十年的研究现状。

图4 关键词聚类图(作者自绘)

如图4所示,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等节点较大,其中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图书馆出现在同一聚类中,两者都可具体到均等化、阅读推广;在公共数字文化的聚类网络中,服务营销、服务模式节点颜色接近黄色且节点较大,说明近年来其研究频率很高;另外,资源整合、服务体系等关键词都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本文选择服务均等化、服务营销、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4个关键词进行深入讨论(图4中用箭头标出)。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题演化分析

通过COOC12.6软件生成的主题演进图谱(如图5),可以看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近十年的研究发展情况,并对研究前沿的趋势进行预测。2012—2016年,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和数字资源的研究大幅增加,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数字图书馆、均等化、资源整合、服务效能、服务营销和公共文化云等,代表了学术界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研究积累。2018—2022年,主要的突现词为人工智能、精准扶贫、数字平台、文旅融合、文化大数据等,研究脉络逐渐向智能化、文化治理和数字平台建设等领域扩展,代表了学术界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未来研究方向。

图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题演化图(作者自绘)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工具COOC12.6和VOSviewer软件对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比1999—2022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题研究的发文量与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频数,可以看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题研究的发文量与相关国家政策发布数量呈正向线性相关性,也说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2)从高产作者及其合作网络来看,目前高产作者有48名,其中与其他高产作者有合作关系的约占73%,大部分有合作关系的高产作者就职于同一单位,并且集中在图书情报界。

(3)从高产机构及其合作网络来看,目前高产机构有107个,其中有合作关系的约占30%,说明关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题的跨单位/机构合作规模、合作强度方面仍有待提升。

(4)从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来看,目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主题集中在“服务均等化”“服务营销”“服务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

(5)从文献研究主题的演化情况来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相关研究主题已经从前期的数字资源建设研究演变为智能化、文化治理和数字平台建设等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代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高产文献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