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培养对林学专业本科人才质量提升的成效评价

2022-10-29傅松玲朱孟一马玉华王兆成唐雪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林学本科生用人单位

刘 华,傅松玲*,朱孟一,马玉华,王兆成,唐雪海,任 杰

(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在面对全球疫情的严峻挑战的局面之下,找工作难仍然是本科生乃至全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骤增,林学专业较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更难就业。林业领域工作环境艰苦,加之林业企业的待遇偏低,导致诸多高等林业院校林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要加快林业经济及生态的转型,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法宝。高等林业教育以校园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园地,与企业、科研单位、基层林业管理部门充分合作、多元培养,把生态和环境意识固化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中,对提高林业人才高效就业十分重要。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通过对林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行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多元化培养林学专业卓越人才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将多元化指导和国际化教育结合,开拓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国际联合培养教育协同创新下林学专业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培养高素质林业管理人才提供有效途径。林学专业本科生多元化培养圈层关系如图1。

图1 林学专业本科生多元化培养Venn图Fig.1 The Venn diagram of diversified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forestry

1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8—2020年安徽农业大学所有林学本科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共发放问卷182份(在计算就业率时去掉升学人数的样本),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去向、就业满意状况以及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等方面。问卷收发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2018—2020年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问卷调查统计

以多元化培养本科人才为指导方针,分析用人单位对多元化培养模式下本科毕业生的评价。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及专家进行座谈、随机员工的访谈调查,从专业技能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学习积极性、综合评价4个方面分别打分(每项满分10分),收集、整理反馈意见后评价其对多元化培养本科毕业生的人才满意度。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林业院校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林学专业本科生人才质量的因素,将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层(A、B、C和D层)(图2)。

图2 林学专业卓越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Fig.2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outstanding talents in forestry

基于“林学专业卓越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图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影响效益,邀请学校及用人单位等相关专家进行重要指标赋值打分,通过对同一级指标进行两两对比,按照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重要性赋值;重要性评级标准分别为绝对重要(9分)、非常重要(7分)、明显重要(5分)、略为重要(3分)、一样重要(1分),根据结构关系构造A-(B1-B2)、B1-(C1-C2-C3-C4)、B2-(C5-C6)、C1-(D1-D2-D3)、C2-(D4-D5-D6-D6)、C3-(D8-D9-D10)、C4-(D11-D12-D13)、C5-(D14-D15-D16)、C6-(D17-D18)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并用SPSS进行一致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质量是考量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之一,就业率及就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情况。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一方面要夯实本科生专业基础能力、提升本科生工作成效,另一方面要展现出林业行业特色,转变就业工作观念吸引人才深入研究。

图3为安徽农业大学2018—2020年林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变化明显的就是就业方向呈现出对高质量岗位选择逐年增加的趋势,尤以对国企及有高技能水准岗位的重视不断增加。其中2020年选择政府单位、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的林学毕业生人数较2018和2019年分别提高了8%和5%左右。2020年选择国企的林学毕业生人数较2018年提高6%左右,较2019年提高了4%左右。而2020年选择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的林学毕业生人数较2018年降低14%左右,较2019年降低5%左右。说明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岗位的竞争热情有所消退,这主要源于多元化培养的本科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自我价值观重新定位,这与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密不可分,与国家对高质量人才就业的大力扶持政策也息息相关。因此,教学质量提高必然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增进了卓越人才对高质量岗位追求的热情。

图3 2018—2020年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百分比Fig.3 Percentage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forestry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from 2018 to 2020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比较看重工作经验,而应届毕业生也常常因缺少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从问题出发,多元化培养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受企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基层林业推广站技术员、硕博研究生等联合指导,通过进入优秀企业设立的专业相关工作站学习、参与博士研究生科研课题研究,供学生校内学习之余参加实践工作、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为学生就业夯实专业基础。

专业技能水平、团队协作、学习积极性等是用人单位考查毕业生岗位适配度的重要指标。由表2可见,用人单位对2018—2020年多元培养的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评价优于未经多元化培养的学生,但2020年多元化培养和普通培养两类毕业生的综合评分分别比2018年增加22.6%和28.6%。其中,2020年经多元化培养的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评分高出未经培养毕业生1分左右,但该年度两类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评分较2018年的分别增加24.5%和34.3%。2020年两类毕业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各为(9.44±0.17)分和(8.09±0.09)分,较2018年的分值增加了29.3%和23.7%。2020年两类毕业生的学习积极性评分分别为(9.11±0.06)分和(8.38±0.10)分,两类毕业生学习积极性评分较2018年分别增加14.3%和22.9%。

表2 用人单位对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评价

林学专业卓越人才标准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属二阶矩阵,不需要一致性检验。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B1>B2,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权重更高(表3),因此林学专业卓越人才标准层评价中,毕业生对岗位选择的主观感受更为重要。

表3 标准层的比较判断矩阵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比较判断矩阵分析表明(表4),λ=4.263,CI=0.088,RI=0.890,CR=CI/RI=0.099<0.1,通过一致性检验要求。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C2>C3>C1>C4,薪资待遇的权重最高,毕业生对薪资待遇关注度明显最高,其次为工作性质的选择。

表4 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比较判断矩阵

用人单位评价的比较判断矩阵属二阶矩阵,不需要一致性检验。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C6>C5,综合素质满意度权重更高,相比于岗位适配度,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就业者的个人综合素质水平(表5)。

表5 用人单位评价的比较判断矩阵

毕业生对工作环境的需求分析中,λ=3.039,CI=0.019,RI=0.520,CR=CI/RI=0.037 <0.1,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D3>D2>D1,工作地点的权重更高,说明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对上下班成本的在意程度是比较高的(表6)。

表6 工作环境的比较判断矩阵

毕业生对薪资待遇的需求分析中,λ=4.116,CI=0.039,RI=0.890,CR=CI/RI=0.043 <0.1,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D5>D4>D7>D6,五险一金的权重最高,说明毕业生对工作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基础生活保障关注度较高(表7)。

表7 薪资待遇的比较判断矩阵

毕业生选择就业时对工作性质需求分析中,λ=3.000,CI=0.000,RI=0.520,CR=CI/RI =0.000<0.1,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D9>D8=D10,岗位稳定性权重最高,强调毕业生更关注人员变动程度较低的用人单位,这与其在岗位内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表8)。

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发展空间中,λ=3.039,CI=0.019,RI=0.520,CR=CI/RI=0.037<0.1,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D13>D11>D12,行业发展前景权重最高,毕业生更偏向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岗位(表9)。

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岗位适配度分析中,λ=3.029,CI=0.015,RI=0.520,CR=CI/RI= 0.028<0.1,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D15>D16>D14,团队协作权重最高,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10)。

表8 工作性质的比较判断矩阵

表9 发展空间的比较判断矩阵

表10 岗位适配度的比较判断矩阵

用人单位评价的比较判断矩阵属二阶矩阵,不需要一致性检验。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为:D18>D17,道德水平权重更高,说明人才的道德水平是用人单位看中的能力(表11)。

表11 综合素养满意度的比较判断矩阵

3 讨论

通过科研活动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科研训练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基于课题或问题的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紧密结合大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社会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空缺严重以及学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足的教育现状,理论结合实践,鼓励本科生在校就读期间学习之余去基层单位实践,并积极向老师、博士硕士生请教。使得本科生在受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本领,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了解社会及企业需求,让学生有清晰的自我价值观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使得本科生将理论上升到实践。这种加强校企合作、国内外留学生交流、博硕研究生指导道路的多元化指导及国际化教育,对林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成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当代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和通识知识体系的教育以外,在专业培养方面,应立足自然生态环境建设,面向林业,培养具有按自然规律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经营管理的综合型自然科学人才;培养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发挥生态系统的内在经济效益。高等林业教育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园地,要主动适应这个趋势,把生态和环境意识固化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中去,为这种趋势的发展起到促进和催化作用。

用人单位普遍对受多元化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满意程度较高。这与培养的模式息息相关,高等林业院校采取农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博硕研究生共同指导的多元化指导及国际化教育的道路。建设“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开设林业方面实践实习课程,组织学生在基地实习培训,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林业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并且地方院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国内外导师有效结合,为国内的研究生传递最前沿的国际化专业信息,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综合培养出高素质卓越林业人才,深得用人单位认可。

猜你喜欢

林学本科生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地方民族院校复合应用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