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群行为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策
2022-10-29黄曦墨
■ 黄曦墨
集群行为是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不可预料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网络集群行为是在特定的事件发生背景下,网络中的群众通过发布观点等与其他网民交流等形式而阐明自己的态度,在网络空间中自觉形成团体的行为。网络集群行为因其场域网络化、行为情绪化、影响双面性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具有一定目性、实践性和超越性的教育活动,都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促进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业态,并具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优势。另一方面,无所不在的网络支配集群并影响现实生活,网络的介入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立足于网络集群行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之策。
一、网络集群行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网络人”为研究对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局限在家庭、学校等物理空间,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目前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节奏普遍较慢,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其强大的速度优势,通过信息的传达播送,为政治教育的快速反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网络以其传播的快捷性和超时空性、交互的即时性与匿名性,以及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满足了人们社会交往、现实生产以及学习生活的需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在课堂模式下完成“授”与“受”的过程,但通常模式单一、内容固化,很难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视频短片、实例例证甚至公益广告等直观的方式寓教于乐,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单向灌输模式提出了挑战。这种网络特有的非线性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既有话语权,拓展了意识形态领域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途径,激发人们潜在的求知欲望。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更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遵循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网上各种社会思潮,以期全社会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之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营造清朗的氛围。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针对课堂上的受教育者,更是面向全社会的受众。互联网世界,通过网络的联结,普通学校的学生可以听名校的教学内容,乡村的孩子亦可接受城市的教育资源,互联网与技术将变革学习与知识的运用。
二、网络集群行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削弱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即时交流技术的升级换代,彻底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而网络交往身份地位平等化,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权威危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也被弱化。网络交往主体之间地位平等,且赋予了每一位交往主体表达言论自由的权力。网络集群行为具有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浏览参与感兴趣的信息活动。网络给与交往主体这样最大限度的平等与自由,极大凸显了个人主义倾向和行为的随意性。在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的熏染下,在平等互动、自主选择交往方式的影响下,思想的自由度越来越高,也会逐渐生出质疑权威、挑战传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视若无睹的心理现象,使教育者的主导性被不断弱化。
(二)侵害受教育者形成健全人格
网络集群由于共同的话题、兴趣、爱好而集聚,或畅所欲言或聊寄情感,但由于网络中个体身份被匿名的虚拟符号代替,所交流传播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缺乏辨认真伪的能力,思想意识容易受到迷乱,从而促使受教育者人格发展偏离正确方向甚至扭曲。网络集群交互中长期耽于虚拟世界,对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害无益。
(三)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当网络主体进入到国际视野时,网络集群使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是意识形态碰撞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一个国家在蜂拥而至的“信息殖民”中被西方文化所同化,意识形态就会发生动摇嬗变,精神支柱就会锈蚀乃至坍塌。在网络领域,不同的意识形态式的交流、交锋、交融日益频繁,同时也给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土壤。我国网络用户在数量上居世界前列。一方面,西方国家搭载涵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借助网络渗透输入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我国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价值观难免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抢占了大部分的网络信息的资源空间和话语权,尤其各种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化输出极易冲击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侵蚀其政治立场和民族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开展带来了极大挑战。
三、网络集群行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之策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网络社会中以网络集群行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将现实社会的隐患和热点问题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畴,从教育模式、内容以及环境等方面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之策就有了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教育模式
1.活用教育媒体,增强教育互动性。要善于利用与其相关的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窗口,拓展教育信息输出的途径,推送符合社会发展的正向信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摒弃封闭性、独占性的教育内容,以开放性、共享性的网络化的政治思想信息呈现在其主体之间,在网络社会生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享互动的新的教育模式。
2.强化隐性教育,提高教育吸引力。网络之所以对集群有吸引力无外乎其宽松无拘束的环境及自由平等的交流。要借助网民对其的热衷性,以巧妙的方式暗示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跃现网络生活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感染影响网络集群的思想道德素质,将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观念内化为网络集群的自主选择和内在素质,在不知不觉间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肃整教育内容
1.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教育内容引导性。提升教育内容的引领力,必须首先加强文化自信。这次全球爆发的疫情在凸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优越性和民族向心力的同时,也暴露了希望国家体制上的缺陷,这也是对文化自信心最好的提振。
2.与时俱进,加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利用网络技术推送个性化服务,基于大数据算法的信息反馈机制,将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信息不断更新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将反动的暴力信息言论摒除在晴朗积极的教育环境之外。同时,把握社会发展大方向,“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同一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社会思潮作斗争,同一切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作斗争;同时并不摒斥自我批判,对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失误、矛盾进行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理性认识国情、世情。
(三)优化教育环境
1.加强平台建设,抵制不良信息侵入。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其言论的发表、信息的传播具有不可控性,对我国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造成了威胁与挑战。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首当其冲就要整顿糟粕信息,优化网络宣传,肃清网络环境,牢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防线。应该健全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制度,规划有关责任的判处情况,加强危害网络安全及传播不良信息行为的惩戒力度,对传播不良信息的集群起到威慑作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及时更新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严格筛选管控不良信息的浏览与转发,以期引导网民对不良信息始终秉持正确理性的态度。
2.完善教育机制,发挥网络积极作用。首先,要完善沟通与协调机制。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对受教育着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就要改善网络沟通渠道以及协调方式的有序、有效。其次,要坚持通过线上线下广泛且及时地收集网络集群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意见,细化评估内容,有效评估其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是否实实在在地发挥了积极的教育作用;注重反馈内容中的问题与批评,全面掌握网络集群思想动态兴起与发展的规律,以期更好应对网络集群行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