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路径

2022-10-29赵子彤蔡建文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0期
关键词:抗疫新冠科学

■ 赵子彤 蔡建文

2019 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来势凶猛,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等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然存在,对全国人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高校要根据当下形势,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正确引导大学生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培育大学生爱国、团结、奋进和奉献精神。

一、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对伟大抗疫精神作出了最科学、最系统、最全面的阐释,将伟大抗疫精神集中概括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了解伟大抗疫精神内涵,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提升其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引导其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生命至上的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发生最严重的传染病,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党中央不惜一切代价,为保障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全国援助医疗队奋勇向前,救死扶伤,努力救助每一个生命。目前,全球新冠疫情远未结束,毒株不断变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中,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并出台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一系列方案,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当代大学生需要去学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切实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充分了解相关知识,传播正确防疫信息,并积极投入到各社区、各抗疫部门的工作中,为抗疫贡献力量。

(二)举国同心的精神

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是一场全国人民参与的斗争。在这场斗争刚开始时,虽然在除夕之夜,但仍有一大批白衣天使放弃与家人团聚,舍小家,为大家,从死神手里争分夺秒,仅仅4 万名工人只用10 余天的时间建成了临时新冠疫情医院。粮食、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等连夜从全国汇集。全国人民都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2020 年春节放弃了与亲朋好友的团聚,以家庭为单位自觉闭门不出,及时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链,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着贡献,集中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高校应培育大学生听党指挥的政治意识,每个人都有为国家做贡献的义务与责任,在疫情期间,人人都应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做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与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舍生忘死的精神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疫情形势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奋不顾身、夜以继日、默默坚守在抗疫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率先拉响警报,提出此次不是一般的流感,在工作中不慎被新冠病毒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4 岁;张定宇隐瞒了自己的病症,顾不上被新冠肺炎感染的妻子,咬紧牙关,坚守一线。正是有这些平凡的坚守者,他们无私付出、甘于奉献,才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才换来令世界惊叹的中国抗疫速度。高校应将舍生忘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衔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忘我精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素养。

(四)尊重科学的精神

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打破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中国共产党在此次疫情攻坚战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局出发,及时做出应对之策,研发疫苗、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划分“三区”等举措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有序开始复工复产,社会经济得以复苏。这是依靠科学所收获的不易成果,也是尊重科学的有力证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培养学生秉持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善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相信科学,正确分辨谣言,不制造恐慌,不歧视感染人员,理性应对新冠疫情。

(五)命运与共的精神

在这场战疫中,命运与共是更真切、更深刻的认识与感知,是中国抗疫经验、抗疫精神的科学总结和准确凝练。中国政府坚定与世界各国携手抗疫,与病毒斗争、与未知斗争,组成了一股又一股新生力量,使大国形象展现的一览无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高校应当培养当代大学生塑造时代主人翁的意识,与全国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用实际行动塑造出一个个“能上岗”“有作为”的青年大学生形象,实现人生价值,担当社会责任。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是寄托着民族希望的一代,因此,应将在抗疫实践中凝练而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

(一)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命运,忧国忧民,前仆后继,为国捐躯。如今,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依然是复杂而艰巨的。在这三年的战“疫”中,全国人民凝聚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居家隔离的方式支持抗疫。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各个省份援助物资,所有人自愿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都是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体现。要培养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要勇于改变自身,适应新时代的变迁。通过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日常学习,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把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去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响应祖国和时代的召唤。

(二)培养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由于事发突然,初期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威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对此病毒一筹莫展,但无数个医务工作者,抱着“我将无我、不负使命”的大格局与大情怀,奔赴疫区第一线,用一己之力尽可能地守护更多的人。除了医务工作者,还有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真正能做到在关键时候顶的上,危难时候豁得出。在疫情面前,要鼓励大学生志愿者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累、不挑活,服从组织分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用青春在抗疫阵地树立起一面鲜红的旗帜,以实际行动彰显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强化大学生的勇于担当意识

青年一代是充满希望的一代,是肩负民族使命的一代,青年一代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紧紧捆绑。因此,社会责任感教育成为时代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要让大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深深明确并筑牢社会责任感。高校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基层、西部,通过对社会进一步地了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接过老一代的接力棒继续奋斗,在实践中强化个人担当,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的后备军和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戮力前行。

(四)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求真、向善、向美内在涵养的基因流淌。党和政府在面对严峻的疫情和汹涌的舆情时,以务实高效的态度科学研判形势,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扩散蔓延。与病毒的较量,与疫情的作战,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引领。无论是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对疫情当前局面的研判,还是众多医护工作者对病人的救治,以及普通民众日常的科学防护,无不彰显着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应把握人生中黄金学习时间,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钻研专业问题,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

另外,大学生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与锻炼。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加以磨炼,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灵感,塑造其科学创新精神,培养其求真务实的品格,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精神教学的实效性与意义。

猜你喜欢

抗疫新冠科学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