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

2022-10-29郭万江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0期
关键词:助力成果攻坚

■ 郭万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高校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切实担起历史赋予的时代重任,踔厉奋发,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内在逻辑要求,也是高校以服务国家为最高使命的生动体现。

一、高校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为做好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党委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做好总体要求,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帮扶方式,拓展帮扶内容,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二、高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实践探索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阶段,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继续发挥更加重要、持久的作用。但从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党建结对帮扶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党建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以党建促扶贫长效机制;二是帮扶资金分散,很难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高校帮扶项目从产业、基础设施、党建等多方面支持,形成合力和示范帮扶作用不够明显;三是对于如何发挥好高校科教优势,帮助帮扶县巩固脱贫成效、积极对接乡村振兴的思考还不足,工作思路和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加强。

为此,高校要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拓展深化帮扶形式和内容,定期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深化党建结对帮扶,组织就业技能、基层干部能力培训等常态化培训,继续选派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高校乡村振兴研究院、高校帮扶联盟等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寻找“契合点”,使其充分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中,这也有利于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新布局,将帮扶优势转化为学科专业发展动能,使高校和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同步而行。

长安大学作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在助力商南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安大学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助推“政产学研用金”多元融合发展工作新模式,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健全多元融合投入机制,探索建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树立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从领导机构组建、顶层设计论证、政策体系制定、考核强化责任等方面进行优势治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商南县乡村振兴研究院,搭建总结凝练脱贫攻坚典型经验、探索乡村振兴工作新模式和新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和合作平台。积极动员校友企业融合。吸引广大校友和校友企业到商南县投资兴业,鼓励校友企业家把对母校的情怀,融入到母校帮扶工作中,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二是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助力建设乡村大数据平台体系。利用已有的遥感监测、国土管理、地理国情等基础空间数据,设计试马镇乡村组织、人口、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特色资源数据库结构,建设乡村大数据中心,推动产业数字化。基于潜力评价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摸清试马镇资源禀赋现状,分析产业主要发展方向及重点布局地点,为当地调和人地矛盾、制定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代物流体系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组织从业技能培训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站点建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地域性或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流合作与业务对接,丰富村级站点业务容量。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发展。依据需求数据构建智能评价模型,实现生产、营销全链条智能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有针对性的农产品供给,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积极发展直播电商、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等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促进传统农产品行业转型升级。三是以试马镇为试点,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振兴示范镇。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力量,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通过乡村数字化和农业数字化建设,将科技成果向乡村振兴领域转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模式,提升农村基层信息化治理水平。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振兴示范镇。依据试马镇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构建新型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互联网+”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村电子商务,提升产品及服务品质,推动优势农产品行业及其关联的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结合各村镇生态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背景,探索定制农业、认养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发展茶香文旅、健康养生、游憩休闲等新产业。依托北茶小镇4A 级景区创建,全面推行“茶叶+旅游”,强化茶旅融合理念,年接待游客10 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达500 万元以上,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建设内在品质,着力建设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小镇。

三、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高校作为“五大振兴”资源优势汇聚的高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和人才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要素最优组合。

一是要聚力项目帮扶,增添产业振兴“新引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高校要将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帮扶地产业需求相结合,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探索以“党建引领变思路,科技助力强支持,资金撬动促发展,消费帮扶解难题,品牌运营促提升”的产业帮扶举措,推行“高校+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产业帮扶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二是聚力科教帮扶,提升人才振兴“源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高校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各类人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意义的宣传,引导师生积极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培训,储备职业技术人才。

三是聚力实践帮扶,搭好文化振兴“大舞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高校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理论研究的主要学术阵地和推广普及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组织等作用,积极助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组织教师在乡村振兴一线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和思政课程资源库,将结对帮扶村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引入学校思政课堂,为思政教育资源库注入鲜活素材,持续深化立德树人成效。

四是聚力党建引领,筑牢组织振兴“主心骨”。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深化党建引领,持续做好党建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发挥学校智力优势,助力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局面,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猜你喜欢

助力成果攻坚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验收成果
科技助力等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攻坚脱贫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