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乡寨

2022-10-29刘益善

山东文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笔筒坛子老婆婆

刘益善

凤乡寨是一处乡村民俗旅游景点,景区总经理,大家都称寨主的余凤兰,一个俏丽的农家媳妇,但她可是个传奇人物。

凤乡寨坐落在武汉市东部,大别山余脉南端的新洲区凤凰乡,园区占地三百余亩。园区过去是块缓坡丘陵地,杂树野草,没种规矩庄稼,算是开发利用。园区旁边有一小村,叫凤乡塆,七八户农家,都是茅草屋。新洲区凤凰乡是个老苏区,在新洲县未划归武汉为区时,与红安、麻城紧临,一旦公鸡打鸣,三县都听到。凤凰乡穷人当年随红安、麻城的穷人闹革命,参加红军。抗战时,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在这里成立武工队,打击日本侵略者。

在新州,凤凰乡是个穷困的乡镇。扶持老区,让乡人自嘲的不如鸡的落汤凤凰,脱贫变富,腾飞起来,任重道远。

凤乡寨是老区脱贫的一个产物。

说凤乡寨的产生,我们先说它的创建者余凤兰,余凤兰被称是凤乡寨主。北宋时期,骊山有个穆柯寨,女寨主穆桂英,一代巾帼英雄,武艺十分了得。如今凤乡寨主余凤兰,无武艺,只是一介农妇。

余凤兰,小名凤妮,生在凤凰乡的余家塆。余凤兰的父母都是种田的,这里人穷,能供女孩子读个初中毕业,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了。凤妮初中毕业,回家帮父母种田,那田长不了高产的庄稼,再努力下劲,也只能让你不挨饿,有衣穿,没有余钱去做其他事。

凤妮的父母都是老实正派农民,生养的一儿一女都听话懂事。凤妮自小聪明慧敏,模样周正,如果是生在城镇或是富裕地方的家里,连续考高中读大学肯定没问题。但她生在贫困乡村,初中毕业就回到家里。凤妮想她不读书,父母负担轻一点,让弟弟凤山多读些书,能读多高,她愿意与父母供凤山读多高。可惜的是凤山不是读书的料,上了高中后,读不进去了,高二辍学回了家。

凤妮的家乡还这样穷着,凤妮想,自己要是有能力,一定要把老家变得富起来。但是她没能力,她想不出办法。一个乡间的女娃子,还能干什么?到了二十岁后,就把自己嫁出去,只愿嫁个好人家,将来养一两个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让下一代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一个还没出嫁的女孩子,就这么想象着,期盼着。想到嫁人想到生孩子,凤妮不觉面红耳赤。

凤妮出嫁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凤妮的婆家也在凤凰乡,就是凤乡塆。一个很小的村子,七八户人家,茅草屋。她看中的小伙子,浓眉大眼,高大壮实。中意的人是第一重要的,穷点儿没关系,可以用双手去改变。

凤妮的丈夫叫柱子,姓李。李柱子是个石匠,打石头搞建筑都是好手,李柱子和凤妮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两人都中意,水到渠成,一个家就建立了。

李柱子为了迎娶凤妮,修造了家里的茅草屋。屋顶换了瓦,房子也扩建了两间。结婚买家具,买衣服,给岳父岳母送彩礼,办酒席,待一切都尘埃落定,凤妮成了李家的媳妇,李家共欠债两万余元。

公公婆婆还有两个儿子要成家,凤妮结婚后,很快有了孩子。有了孩子的小两口分家过日子,两万多元的债务,凤妮和柱子承担下来。他们不愿让父母和两个未成家的弟弟,为他们还这笔给他们结婚而欠下的债。

两万多元债务,在今天看来不多,但在二十年前,在一个贫困的乡村,那听起来也是有点吓人的。

余凤兰是个仗义的女子,是她让柱子把这两万多元债务接过来的。按说,照乡下人的说法,有钱娶媳妇,无钱打光棍,柱子父母让柱子娶媳妇,花多少钱都该父母负担,欠债至少应该大家一起还。

但是风妮让丈夫全部承担下来,不要公公婆婆负担,她相信她和柱子两人能挣到钱,能还得了债。

一切的一切,从两万多元债务开始。

凤妮和柱子很快有了儿子,凤妮把儿子喂奶到一岁,便决然地断奶,把儿子丢给公公婆婆去照管,出去挣钱还债。

先是跟丈夫一起出去打工,后来柱子与人在武汉干活。凤妮如果到了武汉,不能天天回家看儿子,她就一个人在家乡干。她要找一个事情,既能挣到钱,也能每天回家看到儿子。

新洲区政府所在地邾城,也就是过去的新洲县城,离凤妮家凤乡塆只有十几里路。如果在邾城找个事情做,每天晚上都可以回家与儿子在一起。

凤妮有个初中的同学,嫁到邾城镇上,两口子在一条小街上有一间门面,干什么呢?回收废旧物资,用乡下人的话直接些说,就是收废品。

凤妮决定去找这个叫秀秀的女同学。凤妮去过秀秀的回收店,她去的时候,借了一辆板车,把她和柱子结婚时,公公婆婆用新的替换下来的旧东西,破烂水桶、脚盆、木椅子、便桶等等,装了一板车,朝邾城出发。年轻人,力气足,走路快,个把小时,凤妮就拖着板车到了秀秀的店里。

秀秀看到凤妮拖了一板车的破烂,笑着迎上前说:“哟,美女,你卖破烂啦?太欢迎啦!”说完帮凤妮停下板车。

凤妮把板车交给秀秀,擦了擦脸上的汗珠说:“你们家不是开回收店么?就来看看老同学,顺便把这些旧东西带给你。这些东西当柴烧都没人要,乡里的柴多。”

秀秀把板车停好,拉着凤妮说:“更圆润更艳丽了啊,过去我与你在一起,当陪衬,你就更美女,我就更丑女了。”

秀秀的模样一般,但两人在学校的感情却不一般。

秀秀的男人朝凤妮憨厚地笑了笑,表示欢迎。

凤妮和秀秀一对闺蜜到里屋谈家常,屋外的事秀秀男人一个人承担了。

俩人谈了结婚后的家常和感受。凤妮说了他们结婚婆家借了钱,她和柱子主动承担债务,她想外出打工挣钱还债的想法。但孩子小,她不能到外地,必须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和孩子在一起。

秀秀想了想,一拍巴掌说:“这事好办,跟我做废旧物品回收。你到各乡村塆子和小集镇上,收各种人家没有用的旧物品,运到这里来,我给你钱。咱们姐妹,我不赚你一分钱,帮你转卖。别小看了这收废品哟,要不了几年,你的债肯定能还清,将来做得好,说不定还能发财。”

凤妮说:“发财?没想过。柱子在外面跟人搞建筑,除去了自己花销外,带回家的钱,能供我娘俩生活。但这两万多的债不能拖,越拖就越重。能把债还清,是我们近年的奋斗目标。”

“就这么定了!你做回收废旧物资工作,这工作有意义,既可保护环境,又可废旧利用。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秀秀说完,拉着凤妮到隔壁小餐馆吃饭,走时对她男人说:“你守好店子活计,我请同学吃饭。”

秀秀老公朝凤妮扬手再见。

凤妮拖到秀秀店里的那一板车旧东西,秀秀查看了一下,给了凤妮三十元钱。

凤妮不要,秀秀说:“我们的生意从现在开始,亲姐妹,明算账,这是你拉来的废旧品应该值的价。”

秀秀的指引,凤妮找到了一条路,用凤乡塆人的话说,凤妮拉着一架板车,收起了破烂。

从此,一个俏丽的小媳妇吃过早饭,就拖着板车从小村出发,到四乡八塆里串游,见了人就笑脸相迎,大哥大嫂大妈大娘大爷大伯地叫,叫得人心里暖。

随着乡村生活的变化,农民日常生活用具也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下雨,农民下田穿戴的是斗笠蓑衣,现在塑料雨衣带帽子,又轻又便宜。农民原来的斗笠蓑衣没用了,凤妮就用几毛钱或一两块钱收下来。过去乡村用的水桶及其他木制桶盆类的,现在都用塑料盆桶,那些被替换下来的旧木盆桶就成了废品,凤妮也一一收购下来。农民也高兴,乐得这些没用的旧物换几个零用钱。还有一此破衣旧棉絮废铜烂铁旧书报纸,凤妮都收购,收了一板车就拖回家里。

凤妮将住房后面的一间空置的旧牛屋清出来,存放她收的废旧物资。她把这些废旧物品,根据秀秀教给她的办法,逐门分类,然后再往邾城镇上运,交给秀秀。

凤妮人长得周正,待人热情一脸笑,大哥大嫂大爷大伯大婶喊得亲热,她这个收购的事也就特别地顺利。乡村的人都愿意和她打交道,那些废旧物值多少钱,没有一个标准,全由她说了算,卖的人家也高兴。

这乡村收废品,过去没什么人做,凤妮悄悄地做了,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个三五百元的收入。凤妮想,照这样的速度做下去,四五年就能把那债务还了。

凤妮把废旧物品整理了,大约可装满一辆家用小卡车。凤妮请了隔壁塆子的王树生帮她送到邾城去。王树生自己买了辆农用小卡车跑运输。王树生是个高中毕业生,因为腿子有点残疾,没到城里去打工,自家贷款买了车跑运输。王树生已经给凤妮拉过好几次了,每次收的费用不高,只要十块钱。

王树生把车开到凤妮的废旧物品仓库跟前,然后帮凤妮把已整理好的废旧物品一件件一包包地装上车,让凤妮坐在副座上,他开动农用卡车朝邾城出发。

到了秀秀的废旧物资回收站,王树生帮忙卸下车斗里的废旧东西后,凤妮给王树生付钱,王树生说:“凤妮,今天你不用给我钱了,你送我一件东西吧!”说完,指了指那堆废旧物品里面的一只乌糟糟的木制笔筒。

凤妮说:“那不亏了你吗?这笔筒是人家装筷子的,后来换了只塑料筷子筒,我只用五块钱收的!”

王树生说:“这不叫亏,你回收旧物,是要赚点钱的,要不你怎么过日子,五块钱收,抵十块钱,很合理。”

凤妮同意了。王树生拿了笔筒高高兴兴地开着农用车,和凤妮道了再见,回村去了。

凤妮把废旧东西都搬到秀秀的收购站后,两个闺蜜又叽叽喳喳地说家常,秀秀非留下凤妮吃午饭后才回家。

凤妮在凤凰乡周遭农村回收废旧物资,凤凰乡十里八里都认识了这个俏丽和善微笑对人的媳妇。一年过了,又一年过了,凤妮在儿子三岁时,把欠的两万多元债务还了一万二千元。再做个一两年,债就可以还完,然后自己存钱,和柱子一起,在村里建幢楼房,改变一下家乡的面貌。

凤乡寨主余凤兰由一个乡下收破烂的普通媳妇,最后成为占地三百余亩,名扬鄂东北的乡村旅游景点的总经理,其传奇,其成功是得自国家的乡村脱贫运动。

新洲凤凰属于贫困老区,武汉市有关部门负责这里的脱贫,脱贫工作队在这里打起了长期脱贫攻坚战。

武汉收藏界有位叫李儒宾的人,年近六十,在武昌徐东古玩城开了家小古玩店,卖点字画玉器手镯之类的。李儒宾从部队复员择业专搞收藏,他很关心凤凰乡的脱贫事情,他属于脱贫攻坚的民间志愿者。

李儒宾的想法是,用搞收藏来建乡村旅游景点,带动一方群众脱贫。

余凤兰遇上了李儒宾,是一个机遇,是一种缘分,也是脱贫时代的必然。

在凤妮还在想着还完外债然后攒钱在村里修楼房时,村驻扶贫工作队员老刘,有一天领一个人来到凤乡塆,他们找到了凤妮的家里。凤妮这天没出门,在旧牛屋整理她收回的一些废旧物品。

老刘向凤妮介绍那位儒雅平和的男人,说他叫李儒宾,是武汉来的志愿扶贫人,他今天特地来找她,要和她谈一谈。

凤妮连忙停下手中的活,洗了手,拉了两把椅子让老刘和李儒宾坐下,给他们倒了茶。

李儒宾说,他是志愿者,经常到凤凰乡来。他认识给凤妮运废品的王树生,是因为王树生的爷爷过去是他父亲的朋友,现在两个老人都不在了,但他还时不时到王家住一两天。凤凰乡是老区,他父亲曾经在这里战斗过,他是想能不能找到契机,为凤凰乡脱贫做点事。

凤妮听了李儒宾的话,说:“李叔叔,太好了,你为我们家乡脱贫来的啊!欢迎,欢迎李叔叔和老刘同志。”

“我找你聊聊,是想请你做些事,共同为凤凰乡脱贫做贡献。”李儒宾说。

“我能做什么事?需要我做的事,李叔叔说。”凤妮给李儒宾和老刘的茶杯里续了水,说。

“我先给你说说这个废旧物资回收的事。”李儒宾说起来。

废旧物资回收,就是收破烂。收到的物资,有三种用途:一是废品加工后成为新的用品,像废纸编织品等纤维的东西化浆后,可造纸。二是旧物品改造成为装饰品陈列品,像旧水桶旧马桶类的,再加工后成为栽种植物的盆子,韩国、日本等国家大量从中国进口。三是少数旧物品,老百姓不知其价值,其实是价值很高的文物或收藏品。你在凤凰乡村跑遍了村村塆塆,回收了许多的废旧东西,你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吗?应该说你大部分知道,恐怕还有些东西不知道。例如这乡间替换下来的木制容器,可以改造后出口韩国、日本,这乡下的蓑衣斗笠雨天穿的木屐钉鞋、旧镢头、风车等等旧农具旧用品,稍作些修整,可以送到博物馆当陈列品。乡间有价值的文物收藏品不多,难得碰到,但不是完全没有,有许多珍贵的东西在民间呢!

李儒宾的一席话,等于给凤妮上了一堂废旧物资回收课。过去她只是从秀秀那儿知道破烂分类的常识,现在从李儒宾这儿听到了废旧物资回收的学问。秀秀说的是常识,李儒宾说的是学问,凤妮心里对李儒宾充满了敬意和感谢。自已与他无亲无故,在此之前根本不认识他,他和老刘特地到家里来给我说这么多,这位李叔叔是热心真心助人,值得信任。

李儒宾接下来说的一件事,让凤妮听了惊讶得差点儿合不上嘴巴。

李儒宾问凤妮,你送给王树生的那只旧笔筒是从哪儿收的?还收得到吗?那笔筒有多少,你都设法收回来。

凤妮问:“那只旧笔筒有什么蹊跷,是不是李叔叔刚才说的文物?”

“文物还说不上,但是一件可供收藏的贵重物品。你送给王树生的笔筒,是明代的红木笔筒,市场价可值五万元以上。笔筒还有紫檀木黄花梨木制作的,如果是黄花梨木制作的,那就更加金贵了,黄花梨现在是以克论价了。”

“哎呀,我的个妈呀?”凤妮叫起来了。一只笔筒五万,那我的债还完了还有赚的。我能不能去找他要回来呢?凤妮想。

李儒宾似乎猜到凤妮心里的想法,笑了笑说:“你在与王树生都不知笔筒的真正价值的情况下,把笔筒作为运输费抵给了他,你现在不可以反悔,就如你也不能把笔筒退给你收购的那个农户一样。收藏界叫这为捡漏,捡漏是凭眼光运气,东西出手,是真是假,都不能反悔。这是规矩,搞收藏的都得遵守这个规矩。事实上,王树生还不知道你给他的那只笔筒的价值,他只是喜欢用笔筒装笔,才找你要的,我是因为在他家里见到那只笔筒,问清楚了来历才特意来找你的。”

“如果我们知道了对方将很有价值的东西当废品卖了,我们用很少的钱买了很贵重的东西,心里会不安的,这是不是一种商业欺诈啊?”凤妮问。

李儒宾很耐心地给凤妮讲了他所知的道理,这个媳妇心地好,很纯,但搞收藏捡漏宝,也有道上的规矩。

李儒宾讲了一个故事:

说是在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闲暇时,郭老喜欢逛地摊淘宝。那天,郭老见一小地摊上,摆着一件造型古朴可爱的铜老虎。郭老就蹲下来,拿起铜老虎看。哪知一上手,那只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天哪,这是兵符。对文物深有研究的郭老立即感到这是件珍贵的文物,是宝贝。郭老不动声色地用几个小钱,买回了那只铜老虎。回家后,郭老对照古籍考证,发现他买回的铜老虎上的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秦阳陵虎符。这只虎符极其珍贵,价值亿元,被郭老用很少的钱买到。郭老并不是商业欺诈,他有功,慧眼识珠,拯救文物。因为无保护意识,也缺少文物知识,有许多珍贵文物在民间遭到了毁坏,以至消失。在收藏界,如果没有郭老发现虎符,那铜老虎说不定就流落在民间,最后被当破铜烂铁回了炉化了铜水,从此世上再无秦阳陵虎符。

李儒宾的话,凤妮听得一愣一愣的,她觉得今天碰到了高人,她觉得她与这位父辈的人很投缘,她要拜这位李叔叔当老师,她觉得在李叔叔的帮助下,她能干出一番事业来。这是老天给的机遇,她要紧紧抓住不放。

凤妮做了午饭,留工作队员老刘和李儒宾吃饭,还让李儒宾喝了几杯酒,老刘因工作队有纪律不喝。凤妮说要拜李儒宾做师傅,李儒宾答应了,这正合他选择一个人,从收藏搞旅游开发角度来扶贫的设想。工作队老刘也连连说好。

吃完午饭后,李儒宾给凤妮留了电话和武汉家的地址,告诉凤妮有事随时找他。

工作队老刘也说,有什么事可随时找他。

李儒宾两天后又来到凤妮的家,他是自己开车来的。他送了一叠有关收藏的书,图文并茂,让凤妮有空看一看。他很快就开车走了,他在新洲还有其他事情要办。

凤妮和李儒宾认识后,在他的指点下,觉得自己选定还债的这个权宜之计蕴藏着无限的希望,具备有开发的大好前景。过去收破烂,就只是收破烂,换钱还债。现在收破烂,那破烂之中有名堂,这不是权宜之计,这是一个事业。李儒宾不断地引导和指点凤妮,把收破烂与老区脱贫和建设美丽乡村联系起来。凤妮看到了自己在乡下的大有作为处,看到自己也有理想也有追求,真是与有知识有理想的高人对话交往,胜读十年书都不止。

李儒宾自己开车,从武昌到新洲,很是方便。他三天两头到凤凰乡,他选定了余凤兰,他和余凤兰谋划着,他要让这个叫凤妮的青年农妇在家乡脱贫建设方面,做出一番事业,带富一帮乡亲,让老区早日致富。

凤妮怎么实现这一理想?收破烂!

凤妮的富裕家乡理想,是从笔筒开始的。她送给王树生的笔筒,李儒宾告诉了她的价值后,她又读了李儒宾送给她的鉴宝知识,图文并茂。凤妮自此之后,再也不会犯那种不识宝贝的错误了。

凤妮回忆了那只笔筒收购的村庄,那村庄是个大塆子,明清时代留下的青砖瓦房子垮塌尽净。据说这个塆子在明清时出过不少举人秀才,这些人都是在邾城的问津书院读的书。这个塆子后来说是风水被破了,败落下来,读书人的后代再没任何出息,靠种田糊口。凤妮一次次地到这个塆子,她用她敏锐探寻的眼睛,一家一户搜索。她的搜索成功巨大,她的讨人喜欢的言语和面相让村里人很相信她,把她看中的废旧物资卖给她,她给的价钱村里人也都很满意。

凤妮在这个破落的大塆里收购到了十几只笔筒,都是五元一只收购的,她还收购了八只古砚台,这都是村人的祖先传下来的。

凤妮把这些值钱的东西背回家,她不敢声张,她是悄悄地进行着的,她把东西藏好,等待李儒宾来鉴定。

李儒宾那天开车来了,李儒宾看了凤妮收购到的笔筒和砚台,高兴万分地对凤妮说:“凤妮,你发财了,这笔筒中有一只是海南黄花梨的,其余是红木和紫檀木。这些砚台有一方歙砚,一方端砚,其余均为鲁砚。笔筒和砚台是古代人读书不可少的用品,那时这些物件或许很平常,读书人家都买得起。但是现在这些木头稀有,加之传下来的年代意义,这些东西现在都值钱了,根据我在古玩界这么多年的经验,估算一下,你的笔筒和砚台可值三百万元左右。”

凤妮吃惊了,她没想到这些东西能值这么多钱,在以往,这些东西也就几十上百元的卖出去了,谁也不觉得上当吃亏。她有点高兴了,她对李儒宾说:“李叔叔,那我们的美丽乡村计划可以开始了!”

李儒宾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可以开始了,我这次来就是和你商量这事的。原来我准备通过朋友,从银行中贷一笔款子出来做这事,现在有你这笔款子启动,可以暂时不贷款了。记住,这仅仅是启动,实现我们的计划,还需要钱,但我们会想到办法的,市里区里也会支持我们。”

凤乡寨乡村民俗旅游区的方案,李儒宾和驻村工作队给予了支持与指导,凤妮在和丈夫柱子,以及公公婆婆小叔子,还有村里的其他农户商讨后,拿出来了,然后向新洲区旅游局申请报告。

凤妮的丈夫柱子,从武汉回家协助妻子工作,凤乡塆的几户人家都加入到了凤乡寨项目的打造与建设。他们利用村里的一块空地,围建了一个院子,院子里搭起了几个棚子。

凤妮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出去收购废旧物资,他们到凤妮买笔筒与砚台的那个大塆子,把已经坍塌的老房子的旧砖、旧瓦、石墩子、条石都收购了。他们跑遍了新洲的各个乡镇,把那些已经闲置的石磙、木犁、牛轭头、石碾子、石磨、石臼,还有打谷桶、风谷机、手推水车和脚踏水车、旧米筛、旧簸箕、舂米臼,还有陶坛、陶缸、瓷坛、瓷缸、瓷碗,统统地收购运回来。他们还收到了两顶旧木轿子,还有各种木凳、木床,木床有描花的,还有雕花的。凤妮的乡村废旧物资回收站,不到一个月,收回各类旧物数万件,他们存放废旧物品的大院子很快堆满了。

凤妮把李儒宾帮她卖笔筒砚台的几百万块钱,作为启动资金,拿出一些给乡亲们计件发工资。物件大的价值高的,先记上账,将来项目批下来,公司再行付钱。

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李儒宾通过市、区两级政府的有关部门,让凤乡寨项目的申报、调研、认证,进行得十分顺利,项目批准之时指日可待。市、区两级旅游管理部门都认可这一项目,确定是老区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如果项目正式批准后,李儒宾将作担保,为余凤兰借贷的一笔资金很快到位,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机遇这事还真是说不准,当你需要时,可以让你锦上添花,好上加好。当然也有当你困难时,可以让你雪上加霜,一点温情都不给你。

在等项目审批的时候,凤妮碰到了一个机遇,是锦上添花,春风送暖。

新洲区有个阳逻街,原是一个古镇,后来建成了武汉阳逻开发区,是长江边的一个水码头。阳逻很古老,古老到殷商时期即有人居住。小镇“依山结庐”“逐水而居”,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朝时已是著名水埠。阳逻处长江之北,《水经注》云:“水之北为阳”,三国时,孙、刘联军北拒曹操,刘备士卒在此“旦大逻吴兵之至”,遂取一“阳”一“逻”,阳逻的名字出处久远古老。

凤妮曾经到阳逻收过废旧物资,收获很小。城镇居民,卖的废品多为旧报纸书刊,还有旧彩电、旧冰箱、旧洗衣机之类,基本是转手运至收购站,赚个苦力费。但凤妮想到阳逻这么个古老的镇子,在她收购废旧物资已经有了目标性的思想后,她认为是一定会打捞出一些什么来的,她似乎有种预感。这个乡村的小媳妇,在李儒宾的指导与引领下,加之她自己的聪慧悟性,她已经进入收藏界的领地了。她相信缘分,机遇随时都在,就看你的缘分到了没有。

有阳逻的熟人给凤妮打了个电话,说阳逻街有些地方在搞拆迁,居民们搬家,肯定有不少废旧物资丢弃,你要不要来看看?

凤妮是一定要来看的,她早饭后从家里动身,到邾城后去秀秀店里暂坐。秀秀知道凤妮在建凤乡村民俗园,平时留心店里收购的废旧物品,中间有凤妮需要的,就让凤妮拖走。秀秀坚决支持闺蜜凤妮在家乡投身脱贫致富事业。秀秀说:“谁说我们收废品的不行?我们凤妮要让你看看她的厉害!”

凤妮在秀秀店里吃了午饭,然后出来,坐车到了阳逻。凤妮现在收购废旧物资,既不像原来那样一根扁担两只箩筐,也不拉辆旧板车。她只背只双肩包,像个出门旅游或走亲戚的少妇。

凤妮到了阳逻镇,她找到了熟人电话中告诉的要拆迁的那条街。那是一条旧街,僻静闭塞,与新建的阳逻开发区的大街高楼有些格格不入。这条街的房子上都写上了大大的“拆”字。但是写了“拆”,并不是马上就可以拆,那个拆迁工作的漫长过程,没做过这事的人是搞不清楚的。

凤妮在旧街上逛了一个来回,街上人很少,是下午三点钟左右,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里没人的锁了门,开了门的人家多是老人带着小孩。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很平静,就是说,这里的拆迁还在计划中,还没到“拆”的时候。

没有真正拆迁,凤妮觉得没什么废旧物资可收购。她到这里来,本来就是看看情况,并没想到真正收购拆迁后留下的废旧物资,即使收购,她也会安排村里那些力气大的人开车来收。

是的,凤妮只是来看看,来看看情况后再说。

凤妮背着双肩包,在写满了“拆”字的阳逻街上走着。凤妮一边走一边观察街边的民居。她在旧街东头看到一户人家敞着门,一个老婆婆坐在小板凳上,在堂屋里择苋菜。老婆婆看上去七十多岁了,头发全白了,但脸上红润,慈眉善目的。凤妮的脚步停下来,情不自禁地走到门口。

“奶奶,您忙呢!”凤妮满面春风地和老婆婆打招呼。鄂东习惯,青年妇女是以自己孩子的名份称呼人的。

老婆婆抬头见一青年女孩子站在门口,女子面善端正,笑意盈盈,很招人喜欢。老婆婆说:“没什么忙的,丫头你找人?”

“奶奶,我是来旅游的,听说阳逻是古镇,特地赶过来看看的,我是凤凰乡人呢!”凤妮说着,赶忙上前,蹲下来帮老婆婆择苋菜。

老婆婆用脚推过一只小板凳,让凤妮坐下,问凤妮喝水不?喝水,她去倒。

凤妮说她带着矿泉水,在背包边放水瓶的袋子里呢!

老婆婆家房子不大,摆设简单,堂上一座屏风墙,墙边摆一只乡下常见的大方桌,方桌两边各摆一条长凳子。

凤妮坐到老婆婆推过来的小凳子上,帮老婆婆择菜,与老婆婆聊些家常。她夸赞老婆婆气色好,一定是行善心好之人,高寿是肯定的,而且子女后代一定有出息,做大事。

凤妮嘴上和老婆婆聊家常,眼睛却把屋里的摆设看了个遍,她看方木桌下有一只釉色奇异的椭圆形坛子,这坛子看上去年代不短,虽有尘垢,但仍难掩其典雅与清丽来。坛子里泡着青菜,屋子里有一股浓浓的泡菜香味。

凤妮被这只坛子吸引了,她不知道这坛子的年代,也区分不了这是什么瓷窑出的,本能的感觉是好希望把这坛子买下来。

凤妮皱了皱鼻子,说:“奶奶,你屋里好香,腌了什么菜吧?”

老婆婆笑了,说:“丫头,你的鼻子真狠呢,我这腌的是辣椒呢!在这条街上,我腌的辣椒有名气呢!”

“哎呀,奶奶,怪不得这么香呢,我最喜欢吃腌辣椒呢!别人说酸男辣女,我怀儿子时,却偏偏喜欢吃辣椒!奶奶,您这辣椒太香了,卖一些给我带回去吧,我太想吃了!”说完之后,一口涎水咽下去,咕咚一响。

老婆婆笑了,看了凤妮一眼,说:“那我就把这坛辣椒卖给你吧,算我们娘儿俩有缘,我再去腌。”

老婆婆捡好已经择净的苋菜,起身把方桌下的坛子抱出来,打开坛子盖子,一股浓郁的香味立即迷漫全屋。

老婆婆说:“我去找个袋子帮你装上,你看着给几个钱就行了。”

凤妮说:“奶奶,你给个袋子装了,我还要走远路,不好拿,您干脆连这个坛子一起卖给我算了,我多给您一些钱。”凤妮忙从老婆婆手上接过坛子。

老婆婆犹豫了,说:“按说这只旧坛子值不了几个钱,可这坛子是从我婆婆手上传下来的啊!”

凤妮忙从钱包里掏出两百元钱,说:“奶奶,这坛子连同一坛子辣椒,两百块钱,我一起买了,好吧!哎呀,今天真是有缘,碰到您啦!我有腌辣椒吃了啊!”

老婆婆接过钱,说:“这也要不了这么多啊!”

凤妮说:“奶奶,您别推了,就算我有缘分碰到奶奶,多的钱,算是我给奶奶买些糕点作礼物啦!”

老婆婆见凤妮这样诚恳,把钱收了,心想今天碰上个好女子呢,有缘分有缘分。

凤妮把坛子和辣椒一起放进双肩背包里,背到肩上,和老婆婆依依不舍地道了再见。

凤妮出了老婆婆家,快快地离了旧街,找到车站,搭车到邾城,再从邾城回家了。

直觉告诉凤妮,她从阳逻买回的那只坛子是个好东西。当然坛子里腌制的辣椒也是好东西。凤妮把辣椒取出来,用另一只土坛子装了,自己慢慢吃。她对老婆婆说的是真话,她特别喜欢吃腌辣椒。

凤妮用洗洁精,小心翼翼地把从阳逻背回来的椭圆形坛子洗干净,洗干净了的坛子立即闪耀出灼人的光泽。

凤妮打电话给李儒宾,告诉李叔叔她在阳逻买到一只瓷坛子,觉得是个有年代的好东西,让他有空来凤乡塆鉴定一下。

李儒宾开车从武汉到了新洲,到了凤乡塆。

李儒宾看了凤妮抱给他看的坛子,眼里放出光来。

一切不用多说了,凤妮买到的这只装腌辣椒的坛子,奠定了凤乡塆民俗旅游园的牢固基础。

李儒宾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凤妮买的这个坛子,如果他没看走眼,是南宋末年官窑出的钧瓷坛子,值多少钱?真不好说,这个坛子成了凤乡寨的镇寨之宝,凤乡寨的建设资金,有了这只坛子,就有了保证,何况还有扶贫工作队和李儒宾作后台呢!

凤乡寨民俗旅游园的项目很顺利地批下来了,凤妮的丈夫李大柱,通知了他昔日的建筑队的伙伴,拉回到乡下,投入到凤乡寨的建设中。李儒宾被聘为总顾问,市、区、乡三级政府把这个项目列为扶贫项目,给予了政策优惠和种种支持,不言而喻,凤乡寨民俗旅游园很快就建成了。

凤乡寨园区里,依着低坡缓地,道路四通八达,塘水清澈映面,湖边菖蒲、芦苇碧绿滴翠,塘中鱼戏荷叶莲蓬。园子里的亭台楼阁,戏台上在演楚戏,楼阁中有人举办古典婚礼,唢呐花轿,拜天地。

园子里有磨盘坡,几千扇石磨垒成;有石磙林、石臼阵、碾盘角,还有坛子山、陶缸岩、水车潭,游人可脚踩水车手拉水车,把潭水提出来灌溉稻田。而在农博馆中,展出的各种旧时农具与家具,更是让人回到农耕时代,回到童年岁月,令人体验到一股浓郁的乡愁和诗意。

凤乡寨还在继续建设,旅游项目不断增加。

凤乡寨园子外面,有宽大的停车场,每天从武汉与周边来游览的车辆把场子填得满满的。农家乐餐馆,乡间客舍,情侣屋,吃饭的,住宿的,生意兴隆。

凤乡塆、凤尾塆、凤翅塆、凤羽塆,紧挨着凤乡寨民俗园的大小村塆,家家有生意,人人参与管理。

凤乡寨主余凤兰,把这一切管理得井井有条。

李儒宾,被市里评为扶贫志愿者先进个人。

余凤兰、李大柱的家乡,与中国一起,宣告彻底脱贫。

当了凤乡寨主后,凤妮只要得到信息,仍然一个人悄悄地背着双肩包出门,进行她的废旧物资回收工作,不断地有收获。每有收藏品出现,凤妮必电话告诉李儒宾老师,李儒宾就从武汉开车过来,师徒俩共同欣赏。凤妮邀请,李儒宾也同意,决定把自己的古玩店开到凤乡寨来。

猜你喜欢

笔筒坛子老婆婆
卖坛子
“鼠来宝”笔筒
The Old Woman Who Lived in a Vinegar Bottle 醋瓶里的老婆婆
最棒的玉米
盲人买坛子
坛子菜
无敌笔筒
老婆婆的绳子
(贪心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