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地铁下穿老旧建筑沉降控制技术

2022-10-28

四川建材 2022年10期
关键词:管棚风道监测点

阮 超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117)

1 工程概况及背景

为方便施工,节约工期,设计利用原有风道作为施工通道,风道进洞后,经19 m直线段后转直角弯,下穿地表后堡房屋区。房屋区多为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旧建筑物,基础为条形板式基础,埋深2.5 m;受开挖扰动,房屋区地层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会导致房屋开裂。因此密集房屋区的沉降控制工作非常重要。

2 现场监测及分析

2.1 沉降情况

经第三方评估单位数值模拟计算,当累计沉降量达到27.5 mm时,房屋可能会开裂。为了保证地表房屋区的安全,在地表房屋区设置若干监测点。其中,风道下穿房屋监测点如图1所示。

图1 监测点平面布置简图

风道施工至房屋区下方以后,房屋监测点(JGC-11-4点)开始出现沉降。尽管及时采取了超前和回填注浆加固措施,但随着施工的继续进行,该点沉降仍以0.5~1.3 mm/d的速率递增;风道施工至11 m(穿过房屋基础2 m)时,累计沉降量达到10.64 mm,沉降情况如图1所示。

2.2 原因分析

监测点沉降曲线见表1。

表1 监测点沉降曲线 单位:mm

1)风道穿过房屋一角,埋深14 m,拱顶距房屋基础11.5 m,埋深浅荷载大;加之施工扰动,使得地层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使房屋受拉变形。

2)车站穿越的岩层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且岩层倾角较平缓;风道拱部主要沿砂、泥岩界面延伸;在施工过程中,拱部围岩的容易发生砂、泥岩脱落现象,造成超挖,进而导致地层土体损失,使地表发生沉降。

3)根据洞内监测数据,洞内变形量不大,分析地表沉降的原因是施工扰动和初期支护的收敛变形影响。

在圈定的注浆加固范围之内,以1×1m的间距对注浆孔进行布置,呈梅花形布置。孔位布置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对其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3 加固处理方案

3.1 地表加固方案

由于地表房屋区建筑物密集,作业空间小,无法全面展开房屋区的加固工作;加之加固的范围较小,控制作用有限,直接对地表房屋区基础进行加固工作的方案难以实现。

在参考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实施在竖井上方布设管棚及注浆管,对整个房屋区基础进行加固的方案。具体操作为:在通道上方,向房屋区基础下部土体打入两排长管棚,然后进行注浆作业。这种方案的优点有:一方面,通过注浆加固了房屋区基础下方受扰动的土体,有效控制现有沉降;另一方面,通过管棚的棚架作用,加固和提升了房屋区基础地层的刚度,有效控制后续施工引发的继续沉降。

3.1.1 管棚施工

1)管棚参数。为有效发挥棚架的作用,管棚覆盖整个房屋基础底层。管棚采用的钢管直径为89 mm,壁厚为5 mm,长度25 m;一共设置两排,自上而下梅花形布置;第一排布设于地下4 m,第二排布设于地下3 m,如图2所示。

图2 管棚布置和钻孔顺序图

2)成孔方法。钻孔作业主要采用XY-2型管棚钻机。具体工作实施如下:先使用陀螺仪确定钻孔仰角,钻直径为130 mm的孔;然后安装直径为89 mm钢管,每节钢管长3 m,两节钢管之间用丝扣连接。

3.1.2 管棚注浆施工

1)注浆管加工。先用壁厚5 mm、直径89 mm的钢管加工成花管,然后接直径42 mm变径钢管。加工形式如图3所示。

图3 注浆管加工示意图

2)水泥浆。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8∶ 1~0.6∶ 1。在施工过程中,先稀后稠,根据注浆量和注浆压力适时调整水灰比。

3)注浆量。注浆量根据式(1)确定。

Q=ηαA

(1)

式中,η为地层加固孔隙率,%;α为填充率,%;A为地层加固的体积。

本文工程中,房屋区地基土层主要是黏土,地层加固孔隙率η为60%,填充率α为30%,扩散半径为0.5 m,总注浆量4 m3。

4)注浆管封口。管棚施工过程中,钻孔直径为130 mm。为了使注浆起到有效作用,保证管口不漏浆,需要进行注浆管封口。为达到理想的封口效果,口端3 m不打孔,在距口端2.8 m的位置处焊接直径为130 mm的钢板,钢管从钢板中间穿过,如图4所示;在钢管上方设置直径为4 mm的排气管;钢管安装完成后,先用麻丝和水泥浆堵塞钢板与钻孔间的缝隙,然后从钢板处压注水泥砂浆,堵塞注浆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最后在风道的衬砌处用C20的细石混凝土做封堵墙封堵。

图4 钢板开孔加工示意图

5)作业顺序。为节约工期,钻孔和注浆平行业。为避免管棚串浆,注浆作业按照先外围后内部、跳孔间隔的注浆顺序进行。第一排施工完成以后再进行第二排施工。

6)注意事项。注浆过程中,注意排气。在开始时,把泄气阀门打开,直到连续冒浆后,再关闭阀门,进行封闭注浆。

在注浆过程中加强地表观察,加强对地表和洞内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动态控制注浆压力,并对注浆量进行了控制,防止浆液流失。发现异常时,停止注浆并分析原因。

3.2 洞内加固方案

为了控制风道隧洞初期支护的收敛变形和底层受扰动的松动变形,根据施工经验,对风道隧洞采取径向和系统锚管注浆加固方案。在开挖地段的拱部和侧墙部位,沿开挖面垂直方向径向打入直径42 mm,长度6 m的注浆导管;导管呈梅花型布置,间距1 m×1 m,然后进行高标号水泥浆注浆工作。

为有效控制后续施工引起的沉降,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对风道隧洞的后续开挖采用超前导管注浆加固方案,每2 m施作一环,环间距为0.2 m,每根导管长2 m;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缩短开挖支护时间,及时注浆加固土层,控制超挖,控制沉降。

4 加固结果

注浆加固过程中,单孔最大注浆量4.3 m3,平均注浆量3.6 m3,实际注浆量与预期设计相一致。在地表和洞内加固作业实施完成后,对地表和隧洞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点JGC-11-4没有继续沉降,其余各监测点的沉降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说明加固作业作用明显。在风道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各监测点的沉降速率没有再出现报警的情况;至风道施工通过房屋区为止,各监测点位的累计沉降量都在可控范围,累计沉降量最大值仅有17 mm,现场巡查也未发现细微裂缝,房屋安全状况良好。加固方案的实施有效增强了地层的刚度,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管棚注浆加固技术具有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加固范围广等优点,地表注浆对因施工而受到扰动的土体起了加固作用,而洞内的注浆则对初期支护产生的变形起了加固作用;在双重作用下,有效提高了土层的刚度,进而使得体层的整体稳定性得以提升,从而控制了房屋区的沉降量。

南滨路车站工程采用这种技术进行施工加固,有效控制了沉降,使得下穿回填土密集房屋区的浅埋隧道施工顺利完成,有效保证了房屋区建筑物的安全,为后续的地铁施工提供了条件,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ID:013921]

猜你喜欢

管棚风道监测点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提升隧道洞内管棚施工质量技术研究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卡门涡街对锅炉冷风风道危害的研究与对策
某汽车运输船货舱风道通风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对岐山县耕地质量定点监测地力变化的思考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干熄焦炉环形风道静态侧压力分析
地铁车辆空调系统送风均匀性仿真及优化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基于变基床系数下双参数模型的管棚力学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