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落实措施 古蔺县肉牛品种改良成效显著
2022-10-28赵晓梅
赵晓梅
(四川省古蔺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古蔺 646500)
四川省古蔺县地处川南盆周山区,有草山草坡190 余万亩(1 亩≈667 平方米),年产农作物秸秆40 多万吨,同时酿酒业较为发达,年产各类酒糟20万吨以上,这为养牛生产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2015 年以来,古蔺县畜牧部门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着力加大配种网点建设,切实落实目标考核措施,紧抓肉牛良种补贴政策和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等大好机遇,把牛改工作列为全局工作的重心,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县牛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 年全县改良配种达到2.5 万头以上,比2015 年增加了1.7 万头,六年新增近三倍,开创了全县牛改工作新局面。现将工作措施分享如下。
1 加强配种网点建设
2015 年以前,古蔺县只有牛改配种点15 个,由于配种网点少,辐射面较窄,配种服务受到很大限制,全县牛品改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年配种量只有8 000 头左右,改良面不到20%。针对牛改网点建设薄弱这一问题,县畜牧部门在县财政拨付给本单位县级包干支农资金中,按照每个新建牛改配种点补助无偿资金0.5 万元,同时利用项目配套的设备无偿向输精点配备液氮罐和相关器材,鼓励支持人工授精点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投入30余万元,新增牛改配种点36个,使全县牛改配种点总数达到50 个以上,覆盖面达到80%以上,2021年配种量达2.5万头以上,改良面达57%以上,在2015 年基础上配种量翻了三番,改良面提高了37个百分点。
2 着力提高受胎率
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是影响品改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多年来,全县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一直徘徊在60%上下,群众牵牛配种积极性不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县局抽调主要技术骨干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工作。一方面每年对上岗的输精员安排1~2次培训,采取现场操作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重点让输精员掌握母牛发情鉴定、直肠触摸卵泡发育技术和人工授精规范操作技能。通过多次培训,全县输精员整体技术水平逐年得到提高,据2021 年统计,全县牛的人工授精第一情期授胎率平均达到83.5%,在2015 年基础上提升18.5 个百分点,其中有70%的输精员逐步掌握了直肠触摸卵泡发育技术,达到80%以上的受胎率,深受群众欢迎。另一方面,技术骨干还经常深入各输精点进行技术指导,对部分不易受胎的母牛,县局技术人员与输精员一道认真分析研讨,并亲自进行配种操作示范,尤其是对新上岗的输精员,县局还采取住点指导办法,让其尽快掌握相关技术和操作技能。由于近年来全县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大幅提高,增强了群众的信心,主动牵牛配种进行改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改良配种量逐年快速上升。
3 重视目标考核
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基层兽医站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为使牛改工作有具体的责任人,县局将牛改工作作为基层站的主要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每年将基层站绩效津贴的20%预留用于年终考核,其中5%用于牛改任务目标的奖惩,通过加强目标考核,充分调动了全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只靠输精员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促进了工作顺利开展。
4 切实落实肉牛良种补贴项目
古蔺县被列为四川省肉牛良繁补贴项目县以来,为落实补贴政策,县局指派了专人负责项目管理,十多年来项目补贴资金达300 多万元。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四川省财政厅要求,做好明细台账,免费给输精点分发冻精,同时要求每个输精点必须做好收发台账和配种数据的记录。由于严格按照要求兑现补贴政策,降低了配种成本,充分调动了输精员和母牛养殖大户的积极性,推进了牛品改工作的开展。
5 加大能繁母牛小区建设力度
2012 年以来,县局积极争取县财政投入资金,在养牛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了能繁母牛养殖小区。几年来投入财政支农资金200 多万元,分别在大村镇,龙山镇,箭竹乡等乡镇建设了分户散养母牛养殖小区6 个,资金主要用于农户购买杂交母牛补贴,按照每头800~1 200 元,共补贴购买杂交母牛1 500 多头,同时在每个能繁母牛养殖小区建设一个牛改配种点开展配种服务,方便群众牵牛配种。在建设小区基础上,组织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并支持建设肉牛育肥场,采用“小区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农业部门改良牛、专合社规模场育肥牛”的运作模式,使品种改良成为本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
6 大力开展肉牛育肥
开展杂交牛育肥是充分体现杂交优势和品种改良获得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对促进肉牛品改工作具有重要宣传引导作用,特别是古蔺山区,前些年由于农村养殖水平不高,杂交牛生长与本地牛差异不大,杂交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因而群众认为养殖杂交牛的效益不明显。2012 年以来,全县把肉牛短期育肥技术推广作为重要工作,抽出技术人员组建课题组,参加了泸州市农业局组织实施的肉牛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技项目,该项目将肉牛品种改良、秸秆加工和酒糟资源利用、人工种草、肉牛短期科学育肥等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集成。项目实施几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95 期,培训养牛户1.5 万多人,印发技术宣传资料2 万多份(册),组织650 多户养牛场和大户开展肉牛短期育肥,出栏3.9 万头,其中杂交牛育肥3.2 万头。通过测定,杂交牛育肥日增重达1.05 千克,比本地牛多0.3 千克,头均产肉达到195 千克,比本地牛多70 千克,头均售价比本地牛高4 000~5 000元。同时该课题相关技术经省专家组鉴定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课题荣获2017 年四川省首届“天府畜牧兽医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开展肉牛科学育肥,让群众真正体会到了品种改良产生的显著效果,助力贫困户早日踏上了脱贫奔康之路,进一步开创了古蔺县肉牛品改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