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2-10-28

人民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乌审旗文旅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实施“旅游+”“文化+”战略,以文强旅,以旅兴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打造具有乌审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增强文化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深入“三区两地”和“五个乌审”建设,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全旗创新创业的优势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产业和富民强旗的支柱产业,实现乌审文旅高质量发展。

实施顶层设计、规划引领、项目为王工程。完善顶层设计,修编印发了《萨拉乌苏文化旅游综合体策划》《乌兰陶勒盖全域乡村旅游规划》《无定河镇巴图湾村特色旅游小镇规划》《萨拉乌苏旅游区5A级景区提升规划》《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规》。积极开展文旅精准招商引资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发挥文旅产业扩张、链条延伸的吸附带动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招商引资方式,主动参与鄂尔多斯市文旅局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宁夏、延安、西安、榆林等城市设立文旅招商营销中心工作,积极搭建招商平台,与行业内领军企业对接文旅招商引资工作。乌审旗人民政府印发了《乌审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制作《乌审旗萨拉乌苏流域文化旅游招商文案手册》和招商视频,制作完成新版乌审旅游手绘地图、精品旅游线路折页,全域旅游宣传片正在拍摄中。2022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同比增长1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3.4%。

实施精准营销和节庆品牌工程。实施“引客入旗”战略计划,打通蒙陕宁一级客源市场,培育二级客源市场,组织参加昆明、西安、北京和上海等地区旅游交易会,调动全旗各行各业参与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共享文化旅游成果,抓住重点节日,做大特色节庆活动,以节庆促营销。贯彻实施“惠民演出全覆盖”工程,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文明、送欢乐”等为主题,成功举办2022年元宵节文化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驾临乌审 顺旗自然”乌审人游乌审启动仪式等大型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以毛泽东主席骑乘的“菊花长鬃青马”为原型,研发“小青马”等系列文创产品和鄂尔多斯“五个第一”红色文创产品,艺术化延伸蒙古马精神,打响乌审文旅品牌,乌审文旅品牌和形象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实施现代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制定印发《乌审旗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实施方案》,乌审旗博物馆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图书馆、乌兰牧骑演艺大厅主体建筑已完工;完成全旗基层文化阵地摸底调研,进一步完善《乌审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建设实施方案》《乌审旗文体特派员、文化管理员实施办法》,为部分文化阵地和场所配置器乐等设施设备,用于文化阵地开展群众文旅活动,提升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与内蒙古艺术学院建立校地协同实践实习基地,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了合作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完成乌审非遗大院和巴音陶勒盖马文化产业综合实践基地。完成35家基层场馆整改工作,并以乌审旗博物馆为中心,推出乌审特色文博旅游线路。

实施文旅产品提档升级和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制定出台《乌审旗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无定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确定重大文旅项目6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5个,甘霖乌素旅游区申报国家3A级旅游区通过专家组实地测评,完成8家民宿的提升改造工程,建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巴图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无定河村和神水台村、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黄陶勒盖嘎查;启动勇泰朗景酒店申报四星级酒店工作,乌审旗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重点产业园区,完成了甘霖乌素旅游区、博源生态旅游区的提升改造工程,接待游客突破4万人次;完成乌审走马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提升方案和二期规划,将其打造成自治区级非遗景区。嘎鲁图旅游度假村、神水台、沙沙滩村研学基地建成投用。

实施文化艺术精品打磨工程。乌审旗人民政府印发了《乌审旗鸿雁文艺扶持办法》,围绕“两个打造”,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作完成歌曲《血脉相承》《为你自豪》、马头琴管弦乐曲《草原人民歌唱祖国》《草原红色浪漫曲》,举办歌舞晚会《萨拉乌苏儿女心向党》等20余件文学艺术精品,成功举办音乐晚会《唱响北疆 唱响乌审》,完成歌舞剧《绿色的守护》剧本编创工作。完成《乌审旗革命史》、《乌审旗革命斗争史料汇编》(一、二集)初稿编纂,并提交相关党史专家校对。发挥利用好乌兰牧骑、马头琴乐团、文化馆和图书馆等作用,广泛开展戏曲、非遗、文博、图书和演出进校园、进景区、进基层等活动,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和“创”文化的转变。

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为实现“牢记战略定位,勇担历史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绿色优势,在新征程上奋力建设高质量的绿色乌审”战略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制定印发了《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实施方案》《乌审旗革命故事征集通知》和《乌审旗革命文物征集通知》,完成了《乌审旗红色旅游规划》修编工作,征集革命历史文物重要会议材料、老照片、生活用品等115件,革命歌曲20余首;完成了10个红色革命点讲解课件并开始应用;绘制完成革命遗址遗迹资源分布图。同时,推进萨拉乌苏遗址公园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研学基地打造建设工作,推动萨拉乌苏遗址王氏水牛发现地展示棚和范家沟湾考古体验棚建设工程,申报萨拉乌苏遗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岔河古城考古发掘和保护工程项目,对新发现文物、革命文物保护点开展普查调研、申报工作。

实施文旅市场阳光工程。一是严格落实旗委政府双疫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实行全旗各类景区、文旅经营单位每周免费核酸检测,印发了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疫情防控宣传折页和指示牌,督促240余家文旅企事业单位严格落实体温检测、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二是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扫黄打非”各项行动深入开展;创新文旅市场管理模式;开展文物保护执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市场、旅游市场检查和社会用语用字综合执法检查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引导文旅市场规范发展。

猜你喜欢

乌审旗文旅旅游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乌审旗1961—2018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乌审旗区域自动站数据分析及应用
文旅照明的兴起
旅游
2001-2014年乌审旗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生态移民安置中牧民再就业问题探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