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农旅一体”新模式的发展
2022-10-28马洪昆梁岩岩
马洪昆,梁岩岩
(1.山东省枣庄市乡村振兴局,山东 枣庄 277800;2.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 枣庄 277101)
刘村梨园旅游扶贫项目是典型的“镇级统筹建设+旅游+资产出租”项目模式,位于滕州市南部的柴胡店镇,该镇下辖6个办事处,4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总面积62.72平方公里,耕地4.5万余亩,林地2万余亩,果树种植面积8000余亩,柴胡店镇先后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森林乡镇称号。
2021年初,柴胡店镇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870户1919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的有727户1588人,分布在全镇41个行政村,平均每村17.7户38.7人,范围3~58户。其中,因病致贫的有482户,占比66.3%;因残致贫的有149户,占比20.5%;因缺少劳动致贫的有43户,占比5.9%;合计占比95.1%。有普通劳动能力及以上的有633人,占比39.86%;弱劳动能力或半劳动能力的有202人,占比12.72%;无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有753人,占比47.42%。高中及以上学历仅有91人,占比5.73%。由此可见,该镇脱贫享受政策户存在插花式分布;因病、残、缺劳动力致贫占绝大多数;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劳动能力不足;且受教育程度低。
项目所在地刘村梨园风景区,位于刘村“万亩梨园”的东部,由鑫润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建设,投资规模约1.1亿元,景区规划总面积5000余亩,现已开发精品旅游景区520亩。按照“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观灯”的开发思路,对千年梨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开发建设,建设了贡梨采摘园、农舍风情园、湿地游乐园、梨文化园等10个节点景观单元,开发了流芳亭、梨树王、钓鱼台、竹笺影墙等24处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浏览景点,形成了以梨文化为主题,集民俗文化、趣味采摘、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科研种植等多种功能综合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区、国家AAA级景区。
1 主要做法
1.1 构建旅游扶贫新格局
一是打造生态旅游扶贫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围绕凤凰谷景区进行布局,积极打造农耕、采摘、领养等体验式基地;围绕国家级传统村落葫芦套老村,瞄准健康疗养、高档民宿等,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围绕葫芦套打造影视、文化创意基地,发展影视、军事、文创体验项目;围绕胡楼烈士陵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二是打造“旅游+农业扶贫”示范区。依托古薛文化和葡萄文化,与张汪镇协同连片发展,发展精品采摘园,壮大扶持安后葡萄、山后火龙果、鲁庄猕猴桃种植。同时,大力发展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农业,刘村酥梨、安后葡萄、龙山油蟠桃、坦山后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全省乡土产业名优产品,各类农业合作社实现收入1000余万元。
三是打造旅游扶贫共同体。推广“农旅一体”模式,按照“农业园区化、景区化、一体化”的理念,培育了旗润、知农等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共7家,优先流转境内贫困户土地、聘用贫困人口、帮扶资金入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按照“土产变特产、手艺出工艺”的方式,开发沙庄苹果、龙山油蟠桃、卜掌核桃等特色农产品13种和铜唢呐、千山石雕等特色工艺品4种。依托网络电商,培养贫困户家中年轻人开设网络店铺,销售特色产品,实现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村里面创业、指尖上增收。
1.2 助推旅游扶贫大发展
一是整合分散资金。柴胡店镇坚持自愿、有偿、规范原则,经33个行政村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及贫困户代表开会研究并同意后,将分散在各村的3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委托柴胡店镇政府统筹使用,经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后,柴胡店镇政府购买刘村梨园景区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动物园、梨园垂钓中心鱼塘、观光娱乐区、挹秀园餐厅、木制独立餐厅包间、生活区、办公区)。
二是资产出租经营。柴胡店镇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下,与滕州市鑫润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扶贫资产出租合同,将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出租给对方经营、管理、使用,每年通过收取租金的形式对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补助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实施家政岗、村政岗、务工奖励等方式进行发放补助资金。合同期满后,滕州市鑫润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原价回购资产,回购资金存入镇经管站村级账户。
三是实施“授之以渔式”帮扶。开展“旅游+就业”工程,依托园内挹秀园四星级农家乐、每年采摘节、梨花节、梨树生产管理等载体,组织周边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刘村梨园进行务工,为公司提供除草、施肥、管理、采摘等服务,带动50余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授之以渔,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四是实现“三赢式”效果。通过扶贫项目公司化经营,实现了企业发展、产业壮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三赢。一方面,项目实施主体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扩大了企业规模和产业品质,促进了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和当地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扶贫产业项目收益用于贫困户,解决其收入问题,实现贫困户经营性收入长效化;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近就业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实现依靠工资收入脱贫。
五是确保资产监管到位。制定下发了《柴胡店镇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制度》等文件,明确“一项目一专班”,每个扶贫项目资产都设有一名由副科级领导为组长的管护专班,并同镇政府签订了管护协议,定期进行巡查管护,切实将扶贫资产监管到位。
2 取得成效
柴胡店镇刘村梨园旅游扶贫开发项目,通过资产出租带来租赁收益,每年产生的收益不低于24万元,按照投资金额比例明确到村,使村集体与贫困户共同受益,累计使33个村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户282户300人受益,每人每年实现稳定增收800元。在该核心景区的示范带动下,2020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带动400余人稳定脱贫。
3 经验启示
3.1 旅游脱贫须改革强保障
柴胡店镇联合成立了旅游扶贫推进领导小组,整合了扶贫、文化旅游服务等职能,建立监管问题责任清单,实施动态监测,确保特色旅游产业以精准带扶贫。定期对项目情况进行资料汇集和分析研判,确保项目发展壮大、发挥成效,既要充分运用好使用活上级相关政策,也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盘活坑洼、山林、旱地、住宅等闲置资源。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起利益链接共同体,从而实现沉睡资源“活”起来、产业发展要素“动”起来、贫困农户“富”起来。
3.2 旅游脱贫须配套增活力
柴胡店镇近年来大力开展人居生活环境污水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已完成了21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综合处理,新施工建设地下水道管网30余公里,改造老旧污水塘坑50余个;同时,投资150余万元,新建星级标准化公共厕所12个,累计完成5173户旱厕改造;新建四好农村路12公里、美丽乡村22个,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为全域发展旅游扶贫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做好旅游产业配套服务,是推动旅游产业脱贫的重要要求,要以乡村旅游景区为发展中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增加有效的服务供给,精心布局配套服务性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配套基础性设施,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3.3 旅游脱贫须融合聚合力
将乡村旅游产业和其涉及的相关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壮大、发挥减贫致富的关键所在。要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业与新型现代特色高效农业、文化休闲特色旅游小镇有效融合联动发展;与医养健康、休闲娱乐、军事体验、体育运动、视频影视等相关产业嵌入式融合共发展共兴旺,不断开发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加快产业优化转型改造升级,有效开拓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价值链,着力打造形成“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新型全域旅游模式,实现彼此联动搭台,汇集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