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农头工尾”农业协调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2022-10-28

新农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格局城乡

袁 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各地有益经验,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2020年7月公开发布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要“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统筹产地、销区和园区布局,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格局”。农业协调发展格局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拓展了农业发展新思路,重构了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统一。

1 “农头工尾”是推动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农头工尾”就是以农业为起点,紧跟市场需要,优化农业结构与加工业布局,打通田间到餐桌的各种梗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格局,是把拓展农业产业链放到空间功能区划中统筹谋划,是农业产业“链条+空间”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使农民分享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上所有环节利益,使农民有了更多增收途径,给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给城镇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高品质农产品,实现“种得好,销得也好”,有效解决“三农”难题,是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有效路径。

从空间布局上看,统筹产地、销区和园区,是以产业集聚和空间集约发展的理念来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由于农业种植产品大多以鲜食为主,所以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节点之间的时间、空间间隔越短越好,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收储、转运成本,更有利于提升客户食用的口感和品质。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可以推动城乡空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构建更高效、更协调、更可持续的空间拓展模式和乡村治理系统,促进产业、人口、资源集聚流动,为实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从链的拓展上看,形成农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是以扩展农业产业链、增值农业价值链和紧密联结利益链的理念来统筹的。延伸农业“产业链”,是通过开发产后服务带动、精深加工主导、商贸物流引领等措施,使农业从纯农产品种植延伸到二、三产业领域,拓宽了农业增值空间。提升农业“价值链”,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户和龙头企业向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转变,增加农业附加值。密切农业“利益链”,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把农业生产中的产供销服各环节和参与主体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形成协同发力机制,逐步实现工农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农业三链齐补的格局,增强了农业融合的协同效应,最终形成乡村振兴、多方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2 实现“农头工尾”,形成农业协调发展格局面临的掣肘

“产业融合+城乡布局”存在割裂,农业协调发展格局的全盘系统谋划缺失。对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内存逻辑和有效衔接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全局去把握农业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等目标一致性。近年来,把城郊农村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的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屡见不鲜,而且各地也纷纷出台乡村振兴规划。这类规划形式上并未突破单一目标的规划思维,城乡发展战略规划,是以城镇发展为中心展开的,而乡村振兴规划又更多强调“三农”,这类规划设计并未将各自为战的产业规划、城建规划、乡村规划等,转化为全域、全业的统筹谋划和行动,存在三产协调与城乡协同空间布局割裂的现象。

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均等,致使农业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要素的能力受限。工业化和城镇化从起始到快速发展,对农业发展的挤出效应不断加大。由于农业种养殖业的微利性及风险性,使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在快速获利和风险规避的驱使下,由农村流入城市的趋势日益显著。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影响生产要素公平竞价,城市的虹吸效应对要素流动产生了截留效果,进而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农业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

农产品品质起伏较大、规模效应不足,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产业链接动力不足。农业产业链接上,由于主体分散、规模较小,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工业布局不合理,导致农业后期精加工、高端技术研发和品牌推广参与积极性严重受阻。如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80%以上,然而在新疆境内,棉花产业链仅仅延伸到纺纱,印染、成衣、服装设计等下游配套高附加值、高技术增值产业基本空白。棉花深加工缺少技术创新,棉纱质量不高,距市场远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棉企参与的积极性,致使新疆棉花产业链短、收益低。据2018年走访调查,新疆棉花收益中75%来源于种植,15%来源于轧花和纺纱,仅有10%来源于成品加工。

3 多措并举优化“农头工尾”协调发展新格局

系统谋划一揽子规划形成科学合理农业协调格局。统筹各类规划的系统衔接,按照系统论的方法制定规划集,制定一个顶层规划,向下延伸形成各类分项规划。以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高为主线,空间功能布局定位为模块、资源要素为关键、政策机制为保障,按照协调一致、综合集成实施的原则,推进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有机对接,促进产业融合、城乡功能和空间布局协同发展。蓝图+行动是新时代顶层设计付诸实际的保障,编制一套由“任务书、作战图、项目库、时间表”所组成的“操作手册”。

利用区域优势定位链接点助力农业产业协调格局形成。找准区域的相对优势,深度挖掘其与农业发展的有效交叉衔接点,将精力注重于产业链中的某一环或某几环上,以实现市场需求为方向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内主导产品的拓展方向,紧扣区域集群内主要产品拓展的方向,快速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争取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区域产业市场竞争力。引导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主产品下移,建设原料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对接消费商场,参与国内、国际分工,使产业发展格局向更加协调迈进。

夯实高质量基础支撑体系加速农业产业协调格局形成。农业协调格局同样离不开基础支撑,基础设施的质量决定了产业链接的效率和产业格局的协调程度。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补齐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不仅要着力从交通物流、水电网络、排污处理上下手,更要向提高质量转变,建设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绿色、智能、舒适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导引投资向区域内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优势产业、加工业,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内农业产业集聚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构建扎实的根基。

完善“产业+空间”协调运行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协调格局形成。加快改善市场主体的数量和结构,激发市场活力,要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引进与培育并举、提质并重。既要重视支持小农户、中小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灵活多变、接近市场等优势,更要发挥农业基地、大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利益分配风险共担机制是核心,平均利益分配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要按照主体承担风险大小、贡献多少,用多组合法进行利益分配。同时配合有效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在产业协调发展中促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并及时防范和化解矛盾,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协调格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农业协调格局快速形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代需要和至关重要的因素,加强各类信息技术运用,使农产品精细加工、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质量效率上台阶。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云技术,拓展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有效将线上互联网+农业线下展示相结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大脑,将先进农业科技、发展模式与绿水青山完美结合,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格局城乡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城乡涌动创业潮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