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蟋蟀声里解乡愁

2022-10-28梁惠娣广东

散文诗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秋虫悲秋声声

梁惠娣(广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不知不觉秋来到,风儿划过墙头,扰了庭院的清梦,躲在墙角的蟋蟀慢慢地低吟浅唱起来。

蟋蟀是个寻常的小虫子,又名“蛩”和“促织”,在村庄和野外常常可见。它清悦脆亮的叫声,从古至今,曾撞进文人骚客的耳里、心里,继而跌进了他们的诗词里。

蟋蟀,早在距今2500年前的《诗经》中,便客串了一把。《诗经·唐风》中有《蟋蟀》篇,其诗曰“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等,《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见,蟋蟀是一只有故事的秋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诗人杜甫在作这首《促织》时,正宦游在秦州,远离家乡,久别亲人。在秋天凄清的夜,蟋蟀微细而哀婉的叫声,就像孤单的妻子对他声声动情的呼唤,教他心里的思念泛滥而起,令他动容而感秋。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在那一个秋夜,诗人白居易安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月光照着前门的柱子,又把梧桐树的影子映在台阶上。那蟋蟀的叫声就像在床边,声声清脆,悠悠萦绕,就像深深的叹息,使他陷进往事的回忆中,感慨良多,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一个无眠的夜后,他写了这首《夜坐》。那一只蟋蟀,曾陪伴着他度过一个漫漫长夜。白居易又有《离蛩》诗曰:“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可见对于白居易来说,蟋蟀是一只陪伴在床畔的亲密的秋虫。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诗人贾岛旅居外地,月明之夜,独自徜徉,阵阵的蟋蟀声传来,像针尖儿一般刺在了他的心上,孤独和寂寞像蔓草一样在心里疯长、蔓延,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思乡的痛啊!

还有唐代雍陶的“窗灯欲灭夜愁生,萤火飞来促织鸣。宿客几回眠又起,一溪秋水枕边声。”宋代史慥之的“蛩音唧唧最关情,无限秋光映画屏。银烛高烧更漏永,不堪听处总成吟。”……不胜枚举。诸多的诗词里,大多数是悲秋感怀之作。唐诗宋词里,似乎只要蟋蟀出场,都是悲秋离愁的感情色调。想来也难怪,蟋蟀是秋虫,当它在窗下鸣琴、在阶前鼓瑟时,已是天凉岁暮时节,适逢诗人离家在外,孤单,寂寞,思乡,念亲,自然而然便有了秋愁。正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在众多的诗词中,唐代诗僧齐己的《蟋蟀》是难得不见呻吟秋思愁怀的一首,也算是奇葩一朵了。其诗曰:“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此诗中的蟋蟀声,听着,倒能让人多少有了一点快乐之感。

除了诗作大家外,不少画家都十分喜爱蟋蟀。绘画大师齐白石就曾绘制名作《蟋蟀图》、《兰花蟋蟀图》、《豆荚蟋蟀图》、《蟋蟀斗趣》等,对蟋蟀的喜爱溢于言表。齐白石是画草虫的大师,据说他为了画蟋蟀,曾在家自养蟋蟀,仔细观察,直接进行写生。他简单几笔勾勒,蟋蟀的形象就跃然纸上,逼真传神。看他画中的蟋蟀,令人感觉天真满卷,童趣盎然。

记忆中,自从我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有再见过蟋蟀,没有再听过蟋蟀鸣琴的天籁了。在我生活的沿海城市高楼上失眠的夜,我常常异想天开地想,到乡下捉几只蟋蟀来,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让它在阳台上弹琴、在床畔鼓瑟,能常常听到它们熟悉动听的欢唱,也不失为治疗失眠的一个良方。正如著名演员王铁成说:“我每年都要养上几十只蟋蟀,每天早上醒来听到蟋蟀的叫声,就似听到了天籁之音。”这真的是蟋蟀声里解乡愁啊!

猜你喜欢

秋虫悲秋声声
古人为什么喜欢“悲秋”
新语
插秧有感
流淌的秋虫清音
向日葵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偶感
细观察,巧立意
山中失眠记
收集秘密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