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导流隧洞开挖施工技术探讨
2022-10-27宋少敏
宋少敏
(安能西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对于大断面导流隧洞的开挖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施工期间,应当结合现场地层岩性、水文气象等因素,统筹协调,制定可行科学的开挖工艺与技术方案,切实做好隧洞开挖、支护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开挖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1 断面导流隧洞分类及施工难点
上游水流在经过围堰挡水、导流隧洞等设施后,可以有序、平稳的流向河流的下游。对于导流隧洞而言,根据其断面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城门洞形、马蹄形以及圆形等等。有压、无压导流隧洞主要采用的是圆形、城门洞形或者是马蹄形断面[1]。此外,根据断面尺寸的不同,可将导流隧洞分为特大断面、大断面、中断面以及小断面4 种不同的类型,具体的尺寸界定如表1所示。
表1 导流隧洞断面尺寸情况
一方面,受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导流隧洞的施工难度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导流隧洞所处的围岩级别,也将对施工技术、处理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在开展导流隧洞的施工开挖工作之前,应当结合现场的工程地质等因素,明确施工难点,合理选用施工技术与工艺。首先,开挖之前,应当对围岩地质条件做出分析,开展超前支护、排水以及探测等相关准备工作。其次,开挖钻爆期间,应当严格遵循“少扰动、控爆破、勤量测”的基本原则,积极做好工程地质预报,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掌控,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效果。此外,考虑到大断面导流隧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复杂地质问题,施工时应提前制定科学、可行的开挖支护方案。尤其在导流隧洞穿越不良地质段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预先了解地质情况,或选用的开挖工艺技术不合理,都将导致施工受阻,甚至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施工环节中应重点加强对裂隙较为密集区域、轻微风化区域的围岩施工质量控制,以免发生塌方问题。除此之外,导流隧洞开挖还受到降雨、地下水渗透等因素的影响。随着雨水的不断下渗,围岩可能出现软化、强度降低以及松散性增大等问题,施工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坍塌、工期延误等问题的发生。
2 大断面导流隧洞开挖工法
首先,大断面导流隧洞开挖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对工程的概况、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确保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开挖期间结合现场情况,可以选用上、中、下层开挖方式。在进行上层开挖施工时,又可采用上层中导洞开挖、上层两侧扩挖的施工方式[2]。对于中层开挖施工,需要采用合理的爆破工艺,并对两侧位置进行爆破施工,以此提高施工效率。再次,导流隧洞施工期间,可以结合上一层开挖施工情况,对下一层开挖施工技术与工艺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大断面导流隧洞开挖环节中,中层两侧预裂爆破施工有着一定的难度,且工艺流程相对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性效果,可以预先开展生产性试验,进而合理进行爆破参数的设计。导流隧洞开挖如图1 所示。
图1 导流隧洞开挖
3 大断面导流隧洞开挖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3.1 不良地质段处理技术
针对不良地质段开挖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溶洞、软弱岩层问题,应进行预加固处理,以提高围岩结构的整体稳定效果。处理期间,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悬吊锚杆、固结灌浆技术等,对不良地质段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排水措施,提高不良地质段的强度。比如,导流隧洞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河水倒灌、涌泥以及涌水等问题,施工时可以采用加密配筋、混凝土回填等方式,为隧洞开挖提供作业条件[3]。
3.2 破碎围岩、断层开挖技术
在开展大断面导流隧洞施工时,应当遵循“弱爆破、多循环、浅钻孔”的施工原则,施工期间要制定合理的开挖程序与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开挖施工工艺,并配合超前支护、注浆加固等措施,提高破碎围岩、断层部位的处理效果。另外,还可结合现场具体情况,采用分布开挖技术。具体开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左右半洞、中部预留岩柱以及中导洞的开挖质量控制。如果采用自上而下三层开挖的方式,需要加强对保护层开挖质量的控制。
3.3 软岩及岩溶区开挖技术
一方面,受风化等因素的影响,软岩区构造面切割严重,且含有大量的膨胀性黏土矿物。同时,软岩区的孔隙度大、强度较弱,土体中含有大量的泥质矿岩、粉砂岩等成分。在进行大断面软岩段导流隧洞开挖工作期间,应做好支护处理,并采用多循环、弱爆破的施工技术。针对现场的具体情况,软岩区主要采用多层开挖的方式,施工时应当对分层开挖的厚度进行严格控制[4]。如果软岩区的岩层较薄,可以采用多层分布开挖技术,并满足“早封闭、弱爆破、短进尺”的施工要求,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断面验收。另一方面,针对岩溶地区导流隧洞的开挖工作,主要受到岩溶发育所导致的溶槽、溶滤带以及溶洞、落水洞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施工期间,应当采用“拉、封、堵”的施工技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溶洞空腔底板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回填质量的控制。隧洞开挖现场如图2 所示。
图2 隧洞开挖现场
3.4 导流隧洞支护技术
3.4.1 断层及复杂地质构造区导流隧洞支护技术
首先,如果导流隧洞施工期间遇到卸荷带、断层带等不良地质情况,容易出现开挖变形等问题。为确保开挖施工的顺利开展,应采用喷钢纤维混凝土、锚杆配合格构梁等方式好做支护。具体施工期间,可采用初喷、挂网、复喷、锚杆支护、挂网、再喷等施工工艺。其次,对于隧洞交叉段、进出口等位置,如果存在地质条件较为恶劣的问题,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挂网、锚杆支护等措施,提高开挖工作效率与质量。此外,如果导流隧洞需要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期间可以采用格栅钢架锚杆系统进行支护。
3.4.2 岩溶、软岩地段导流隧洞支护技术
导流隧洞施工时,如果存在突水、涌水或者穿越破碎带、软岩地段的问题,可以采用超前支护的方式进行处置[5]。为确保施工环节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围岩加固、地下水封堵等措施。超前支护技术应用期间,需要结合现场情况,选用大管棚、小管棚或者是小导管锚杆进行处置。对于大管棚钢管的设置,上仰角不能侵入设计断面,上仰角控制在2°~5°为宜。钢管中心间距应当控制在25~30cm 左右,直径应控制在80~128mm 左右,长度以10~80m 为宜。施工期间,小管棚、小导管锚杆的支护参数值如表2 所示。
表2 支护参数
4 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某水利枢纽项目临时工程一标段内的导流隧洞全长768.93m,开挖断面面积为117.32m2左右,结合洞室规模划分标准,属于大断面隧洞。由于受到前期施工进度的影响,洞身开挖、支护工期相对紧张。在本标段中,施工主体是导流隧洞施工。导流隧洞分布于大坝左岸的山体内部,总体呈曲线型布置,曲线段的转角是61°42′。该导流隧洞的断面形式采用的是城门洞形,进口底板的高程达到了337.0m,出口底板的高程达到了335.0m,洞底坡为2.6‰。
4.2 开挖技术要点
导流隧洞使用两头掘进的方式进行开挖,开挖期间采用上下层开挖方式。施工时上下层同时作业,下层分左、右两区开挖。Ⅲ类围岩洞段开挖期间,采用上下层两层开挖方式,上层的高度为7.4m,下层的高度为6.35m。其中,上层主要使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的方式,并利用手风钻造孔,一次开挖深度能够达到3m。除此之外,上层支护与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为20m。Ⅳ类、Ⅴ类围岩洞段采用上下两层开挖的方式,上层高度为7.4m,下层高度为6.75m,并使用全断面光面爆破的开挖方式,具体的断面施工顺序如图3 所示。在上层洞段开挖50m 时开展下层开挖工作。下层开挖期间,采用左右侧交替开挖的方式。当上层开挖长度达到40m,开始进行下层一侧开挖,另一侧主要用作施工道路。
图3 开挖分区
4.3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首先,开挖之前做好测量放线。测量人员采用激光全站仪等设施,对开孔位置使用红油漆标注在掌子面上,严格根据测量放线标记点进行钻孔。当爆破工作结束后,对开挖边线进行复核。同时,每间隔一周的时间,进行一次洞轴线、坡降的复测与检查,确保开挖精确满足要求。其次,在进行钻孔工作期间,炮眼直径设计为φ42,使用手风钻钻孔的方式,钻孔结束之后,经检查合格才能装药。此外,爆破施工期间,严格控制掏槽孔、主爆孔以及底孔的装药量,并借助毫秒延发雷管对微差爆破质量进行控制。装药环节中,采用每2 人一组的方式,根据钻爆设计图控制装药量,使用自上而下的装药方法,起爆网路主要采用复式联结网路的形式。此外,施工时注意通风降尘工作。洞室内部启用专业的通风设备,提高洞室内部通风效果。当爆破散烟结束之后(30min),对开挖面存在的爆破渣堆进行洒水除尘处理。另外,爆破施工结束后,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尤其要做好危石、盲炮等问题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置。当确保爆破地点安全之后,并征得当班爆破负责人的同意后,才能允许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最后,导流隧洞开挖环节产生的废渣,使用3m3装载机进行装载,并利用25t 自卸车降废渣运输到指定的弃渣场。整个开挖过程重点加强爆破技术、施工质量以及安全防护工作的管控,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5 结语
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下,导流隧洞开挖工作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尤其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隧洞开挖施工难度大大增加。鉴于此,施工期间应重点做好不良地质条件下导流隧洞的开挖、支护工作,加强对施工难点、施工质量的管控,确保各类施工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