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分析理论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析

2022-10-27王静杨燕云兰秀娟冷嘉鹏张振秋英锡相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药品课程思政思政

王静,杨燕云,兰秀娟,冷嘉鹏,张振秋,英锡相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研究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是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具备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流通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但药物分析专业性、实践性较强,且授课过程中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基础,使得枯燥乏味授课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较为困难,如何把“课程思政”自然、恰当、协调地融入药物分析的授课过程中,一直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经多年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与工作积累,在授课中广泛收集药物分析课程相关思政素材,并深入研究课程内容与思政素材融入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授课平台,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成果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素材的收集、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施3 方面介绍如何把“课程思政”融入药物分析授课过程中,并为药物分析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提供可行的方法[1-5]。

1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融入“思政育人”目标

药物分析教学目标在原先的 “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个“思政育人”目标,明确把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融入整个药物分析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根据思政素材的不同,“思政育人”内容可以分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环保意识、创新精神等5 个方面。

1.1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师在药物分析绪论中讲述我国药物分析发展史的时候,可以结合大量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事迹,学习他们平凡中见伟大,具有极大的仁心、爱心和责任心,同时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1.2 培养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药品临床实用过程中,曾发生过许多不良反应事件,教师授课时可以分析这些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要遵纪守法,不能参与制备贩卖“假药”,担负好药师的责任,做保卫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坚强卫士。

1.3 培养科学精神

在药品的发现、发明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多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例如大家熟知的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阿司匹林的合成者拜耳等,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善于发现的洞察力和科学家的朴素、艰苦奋斗的作风。

1.4 培养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教师在教授“药物的杂质检查”时,可以从药物中的杂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来阐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例如砷盐的检查时,可以向学生们讲述“湖南石门雄黄矿”事件,自然界中的雄黄矿主要成分为四硫化四砷,石门盛产雄黄矿,20 世纪70年代人们在开采雄黄矿时,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把大量矿石废渣堆放在河边,致使河道、土壤、农作物污染,大量村民造成砷中毒,成为“沉默的癌症村”,这个事件说明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只有绿色可持续发展才是健康的经济发展。

1.5 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药物分析技术与方法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分析发展成为以现代分析技术与设备为主的时代,主要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高通量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等,对药品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有了新的突破,整个发展过程中,凝聚着药学工作者的创新与智慧。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药物分析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改革及教学设计中结合思政教育,引入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思政”素材的收集

药物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方法进行讲述,药品是预防、治疗人疾病的一种特殊商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药物分析授课中“课程思政”素材的收集应该从药品的发展、发现、临床使用过程中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和案例中去挖掘,这些素材可以是图片、视频和文字案例报道等[6-7]。

针对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各章节内容,总结了近几年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的一些典型素材,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药物分析各章节的“课程思政”素材

3 “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

目前,教师把“课程思政”融入授课内容的过程中,一直存在融入的方法和方式过于机械化、僵硬化,学生感觉比较突兀,所以,“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8-11]。可以把收集到的“课程思政”素材与所涉及的知识点联合起来,把“课程思政”素材融入知识点中,当教师授课出现该知识点时,再把“课程思政”素材的视频或图片呈现给学生,这个呈现的时间点可以是课前,也可以是课中、课后。以下面的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例如,药物的鉴别方法有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显微鉴别法和生物学鉴别法,其中光谱鉴别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其他光谱鉴别法,在介绍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药物之前,可以先引入“齐二药”事件的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齐二药”事件发生的原因,从而引出辅料丙二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真假的必要性,以及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中应用方法和适用条件,教师要强调“齐二药”事件的发生与质检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有很大关系,药学工作者要专业素质过硬,更要有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出“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药物的方法和适用范围”,开始授课内容的介绍。“药物的杂质检查”这一章在介绍前,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海豹胎”图片,讲述“海豹胎”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该事件造成全球“海豹胎”1 万余例,西德至少6 000 例畸胎,英国5 500 例,日本约1 000 余例,台湾地区69 例。其中,美国任职FDA 的凯尔西顶住制药公司压力拒绝批准进口反应停,成为英雄,肯尼迪总统于1962 年8 月2 日授予其总统勋章。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药害事件?”引导学生注意“反应停”药物的分子结构,本药物是手性化合物,R 构型具有镇定作用,而S 构型不幸有致畸作用,由于“反应停”药物中含有S 异构体杂质,所以有致畸作用,这个重大的药害事件提高了人们对药物杂质的毒害作用的认识,以及使人们意识到手性化合物R、S 构型在临床作用上的显著差异,要求药学工作者要有正直、负责任的态度和对药害事件的敏锐洞察力,教师在“思政育人”目标完成后,便可以顺利引出本章的内容,“何为药物杂质以及药物杂质的检查方法”。

教师在讲授“砷盐的检查”这一节的内容前,可以在课前先提问“砷盐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砷的古老发现起源于古代罗马,砷的硫化物是一种金黄色的颜料,自然界中雄黄矿的主要成分为四硫化四砷,雄黄矿经过提取氧化即可以制备三氧化二砷,本物质为古代的“砒霜”,湖南石门有世界最大的雄黄矿,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石门雄黄矿事件”,强调在开发经济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只有“绿水青山”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才是长治久安的健康发展,进而教师可以提问“砷盐如何检查”,从而引出该章节的内容“砷盐的检查方法和原理”。

“阿司匹林的发现历史”起源于水杨柳树的树叶、树皮的退热作用,“奎宁药物的发现历史”源于南美洲的金鸡纳树皮,“维生素C 的发现历史”起源于柠檬汁被用于“海上凶神”坏血病的治疗,“青霉素的发现历史”起源于弗莱明在实验室的一个偶然发现,教师可以在介绍各章的药物分析时,在课前引入这些内容,通过每一类药物的发现过程,教育学生向大自然学习,努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药物的成功发现后,都拯救了上万患者的生命,成为药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和“本草纲目与李时珍”分别在“青蒿素的分析”和“中药分析概述”的课前进行介绍,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为人类的健康生命不懈奋斗的精神。

4 结语

课程思政正是基于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推动合力育人的创新模式,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教育的授课过程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铸就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品德[12]。药物分析是分析药品全面质量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师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把与药物分析知识点相联系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授课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课程思政” 教育与药物分析课程的融入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药学人才。当然由于每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各种网上教学平台和微信等方式,把“课程思政”教育的大量素材传递给学生,既节省了课堂的授课时间,又能完成“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药品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药品保存细解读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何为假药劣药重新作出界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过期药品回收“梗”在哪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怎样买到合格的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