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物馆志愿服务,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2022-10-27曹李莉

中国德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南京博物院志愿志愿者

■ 施 江 曹李莉 汪 阳

依托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实践,学校实现了德育资源由单一到丰富,德育实践由观念输出到理念互动,德育工作架构由线性到体系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基于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德育工作模式,深化了育人方式改革。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作为“南京博物院馆校合作教育最佳伙伴学校”“六朝博物馆馆校合作教育实践基地”,秉持“履仁崇义”的理念,积极投身博物馆志愿服务中,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样态。

一、博物馆志愿服务的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宝库,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博物馆资源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师生走出学校围墙,走进博物馆,充分利用博物馆丰富的资源,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能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坚毅、关爱、诚信、尊重、责任感等品格,促进学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

1.学校以构建博物馆志愿服务课程体系作为新时代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依托。学校与南京博物院联合编写校本教材,开设了“奉献与责任——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志愿者博物馆服务课程”。

2.学校以课题研究助力博物馆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学校开展了“基于博物馆资源创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该研究内容包括:第一,拓展学生志愿服务渠道;第二,加大馆校合作力度;第三,进行专题性、项目式的博物馆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第四,培养博物馆课程开发“种子教师”;第五,编写馆校合作校本教材;第六,开展与博物馆资源结合的高品质校园环境建设;第七,探索普通高中进行馆校合作的路径。

3.学校以制度建设推动博物馆志愿服务稳步推进。2015年,学校组建了南京博物院志愿服务队,迄今共有6批90名学生和2批14位教师参加。经过多年实践,学校与南京博物院等博物馆建立了长期的馆校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围绕博物馆志愿服务的三层金字塔式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保证学校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顶层制度设计从战略角度进行整体功能定位,具体通过制度规划、内涵导向规划等路径推进博物馆志愿服务开展。中层制度设计承担承上启下协调任务,其目的是让顶层设计转化为实践,为整个制度运行提供保障。因为涉及的部门、单位比较多,所以中层制度包含了领导制度、馆校合作制度、宣传制度、培训制度、服务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基层制度设计涉及家校协同机制、遴选机制等,主要聚焦博物馆与学校的直接合作、馆校与家长的协同联动、馆校与社区的联动、学校对博物馆的遴选等机制。

二、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师资保障

学校在馆校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志愿者指导教师团队,由校长挂帅,副校长具体负责。

指导教师一部分是学校教师,主要由具备博物馆志愿服务经验的本校教师组成。这些老师是在学校发布《教师博物馆志愿者招新通告》后,自愿报名,然后学校从业务能力强、师德师风好、乐于奉献的教师中选出的。志愿者教师首先参加南京博物院的培训和选拔:分2~3次接受南京博物院基础知识、文博知识、志愿者服务基础规范等培训,培训形式包括讲座和现场观摩学习。培训结束之后,由南京博物院组织进行统一笔试,考试通过的才能成为南京博物院实习志愿者,然后学校再专门聘请这些老师作为学生志愿者指导教师。

迄今为止,这支14人的教师指导队伍已经志愿服务近2,000小时,获得南京博物院年度“志愿服务团队新秀奖”。由于这些指导教师自身就是博物馆志愿者,所以当他们担任学生志愿者指导教师时,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博物馆志愿服务业务精通,能非常好地帮助学生处理他们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志愿者团队指导教师的另一部分成员是博物馆专职工作人员,如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许越主任、高梦琛副主任、雷广伟老师、花溢老师等,以及部分资深志愿者。这些老师很多都是文博界专家级别的人物,她们或者精通志愿服务业务,或者是某一方面文博知识的专家,学生们在他们的指导下成长得更快了。2019级学生志愿者周心蕊曾这样总结:“感谢各位前辈老师们对我们的关爱与照顾,从你们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珍贵的知识。很多志愿者老师从我们培训开始就非常关心我们,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教导,我们也不会那么快上手,顺利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学校还联合博物馆实施了“博物馆种子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博物馆专业知识素养;联合高校德育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提升教师德育工作能力。

学校的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极大地拓宽了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增加了很多文博知识与社会知识,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科素养、生涯规划能力、行动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三、博物馆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

“奉献与责任——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志愿者博物馆服务课程”呈现了南京博物院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全流程,见图1。

图1 南京博物院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全流程

博物馆志愿者首先要经过培训与选拔,选拔分为校内选拔与博物馆考核两部分。经过培训,志愿者不但学习了博物馆知识、历史知识、文物知识,还系统深入学习了志愿精神、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流程。

学生志愿者与其他数百位南京博物院志愿者一起,利用双休日或者寒暑假时间,在南京博物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实践,内容包括引导、解答、收发讲解器、支持博物馆各项活动等基础服务工作,每人服务时间平均在30小时以上,多的达70小时以上。

首先,指导教师在服务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经验总结,彼此分享,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实践活动。其次,每一位学生志愿者都撰写一篇夹叙夹议、图文并茂的思想体会,或者发在南京博物院志愿者编写的期刊上,或者发在学校《紫竹》文学期刊上,学校会为每一批学生志愿者制作一期专辑。学校和南京博物院有关部门会从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和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南京博物院会在每年的志愿者大会上对开展优秀服务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学校会定期在晨会上对开展优秀服务的个人和团队的事迹进行宣传表彰,把体现责任担当、诚信关爱的志愿者理念传播给全校师生。

学生品格培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通过南京博物院的窗口,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社会现象,形成深刻的道德认知。正如罗杰斯所说:“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做自由和有责任感的人,那么我们就必须让他们直面生活的各种难题。” 博物馆志愿服务这种沉浸式道德体验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将外在的道德教育与内在的德性成长需要相结合,践行道德行为,实现道德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在博物馆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博物馆博雅、科学、尚美的文化气息也在对师生产生正向的影响。依托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实践,学校实现了德育资源由单一到丰富,德育实践由观念输出到理念互动,德育工作架构由线性到体系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基于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德育工作模式,深化了育人方式改革。

猜你喜欢

南京博物院志愿志愿者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小小志愿者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展
万水千山
——南京博物院藏历代山水画迎春特展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南京博物院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