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域下农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2-10-27朱祥烈岳佳丽

中国德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油菜农场班级

■ 朱祥烈 岳佳丽

在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背景之下,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积极跟随改革步伐,遵循“从儿童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美好”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有效路径,深入挖掘农场中的学习与实践元素,以劳动为突破口,注重发挥立德、益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建设可操作、有实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求知的快乐。

我校以农场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历经了以活动为主线的初始阶段、以项目学习方式为主的探索阶段,再到现在五育融合的深化阶段。现阶段,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深度挖掘各学科内容的融合点、扩展点,协同学校信科中心、德育处、后勤处等部门以及教研组、学科教师的力量,构建起“点线面体”课程,突显五育融合、综合育人的教育目标,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欢乐采摘节

一、“点”课程:紧扣学生兴趣

学生常常满怀好奇地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别人班的蔬菜比我们班的蔬菜长得好?”“为什么有些作物一年能收获很多次,而有些只能收获一次?”“为什么把枯树叶和杂草倒进桶里就能产生肥料?”“太阳能板是怎么转化成电能的,转换的电量够农场使用吗?”等诸多问题。围绕学生兴趣,我校分年级设计开发“点”课程,用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经验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真实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每门课程均配套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手册,方便学生记录、反思和评价。

“点”课程的开发以三年级到六年级为主,我们注意收集学生的好奇点和兴趣点,根据农场实践的必要程度和难易程度,编排为年级课程。三年级至四年级的课程内容注重基础性,包括“常用的农事工具”“农场的日常管理”“蔬果的分类”“作物的营养价值”“绘本:种子长啊长”“播种与育苗”“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观察与记录”“作物收获”“太阳能源站”十门课。五年级至六年级的课程内容注重拓展性,包括“我的农场我设计”“无土栽培”“有机肥的制作”“蘑菇种植”“鱼菜共生”“农事月历”“常见病虫害防治”“蔬果移栽”“保护色与仿生应用”“自动浇水装置”十门课。

“点”课程的实施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方式,历经“求知发现—调研探究—解释内化—实践应用—反思优化”几个环节。例如“我的农场我设计”一课,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材料、完成设计创作等,联系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多种可能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从被动劳作转为主动改造,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将问题可视化,如有的小组研究通过编程来调节蘑菇房的湿度,有的小组提出用立体种植来增加农场种植面积,有的小组设计阳光书屋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等等;学生从知识测试转为主题汇报交流,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收获和体会。

二、“线”课程:遵循发展规律

作物的生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遵循此规律,我们设计了“线”课程,选取学生喜爱的、有代表性的作物,如番茄、油菜、辣椒、玉米等,基于五育融合的理念设计为前后联系的研究性课程。“线”课程主要以“历史智慧—节气环境—工具方法—种植实践—收获加工—链接拓展”的顺序进行组织排列。

以“油菜”课程为例。对应上述教学设计流程,我们依次设计实施了七门课程:“油菜史话”,带领学生了解油菜的起源地和发展史,思考油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小小油菜籽的珍惜之情,通过诗歌创作进行情感表达;“油菜生长的气候与环境”,学生从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等方面,分析油菜生长的条件,学会调节环境并呵护油菜;“解剖认识油菜”,学生使用观察探究工具,从局部到整体充分认识油菜,通过绘画、制作标本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成果;“种植油菜”,学生了解油菜育苗和培育的全过程,使用劳动工具进行栽种、浇水、施肥等,借助记录表进行观察记录,动体动脑,掌握劳作技巧和知识;“油菜收获与加工”,学生了解并亲历收割、晒干、脱籽、分离杂质等过程,再比对传统和现代加工方式,体会现代智慧农业的发展;“油菜花速递”,学生根据油菜花的结构和生存条件,分析解决运输包装问题,在探究、设计、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油菜种子的旅行日记”,学生从艺术的角度针对油菜的生长过程或某个阶段进行创作表达,感悟生命的力量。

三、“面”课程:体验真实劳动

基于不同的角色设定,学校创设了丰富的实践场景,设计实施“面”课程,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点”课程和“线”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在更为丰富的场景和更为开放的场域中进行真实的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学习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面”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班级责任田”,将农场种植区按照班级分为了若干个“责任田”,每个班都有一块“责任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选作物进行栽种、培养、观察和收获;“农场管理员”,学习划分种植区域,协调作物品种,监督种植过程,帮助维护班级责任田,进行农场的解说和宣传;“欢乐采摘节”,根据水果的成熟季节,学生按月进行采摘、分享、品尝、创作;“环创设计师”,开展环创主题设计活动,挖掘有创意的、可识别的景观和文创产品;“厨房体验日”,将收获的蔬果送至食堂,师生共同布置场地、准备食材、加工烹饪、分享美食、清理收纳等;“梦想课堂”,每月邀请博士家长走进校园,或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校内或校外开展主题探究。

虽主题不同,每一门课程都精心进行设计,包括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的不同职责、参与方式、评价方式等。例如,“班级责任田”,由科技辅导员负责组织,协调班级认领种植区域,培训并组建班级种植兴趣小组,由学生种植兴趣小组成员进行种植和管理。学生利用大课间或课余休息时间,自己收集种子、种苗,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种植、科学观察、管理等活动。班级每月至少完成两次观察记录或观察日记,每学期形成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种植体验、种植效果、种植感悟的文章。班级种植的成果由老师和学生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或提供给学校食堂。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成长的变化,在种植、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责任意识,养成服务精神,体会收获的来之不易。

四、“体”课程:衍生实践场域

“点”“线”“面”课程形成共生共促、共同发展的结构,“体”课程则由“面”课程不断完善、扩张、融合而成,衍生出其他的“面”,进而囊括更多的内容。比如,链接传统手工工艺、二十四节气、风俗文化、自然能源、自动化生产、智慧物联、安全监测等与农场相联系的主题,不断形成丰富的“面”课程,进而形成日趋完善的“体”课程。“体”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力求在融合中创生出更多的连接点、更强的生长力。例如,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中的“二十四节气:大雪”一课,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探究“雪”的字源、“大雪”节气的含义、物候、习俗等方面知识。在同学们意犹未尽之时,科学老师让学生了解雪花形成的原因,和学生兴趣盎然地一起探究关于雪的科学知识和农事价值,带领学生利用雪粉制造冬季成都的第一场雪。最后,语文老师又适时出现,依托小古文《雪人》,结合学生的雪人作品,带领学生用古文形式描述自己的雪人。

总之,通过在不同层次的农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浸润,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真实问题,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探究,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提升综合素养,养成爱探索、乐实践的良好品质,培育社会责任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与快乐。教师也通过参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逐步成长为全科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当然,农场课程只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方面,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围绕育人目标,丰富优化农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态和内容,形成更为丰富的“面”课程和“体”课程,从而不断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素养,最终实现学校高品质发展。

猜你喜欢

油菜农场班级
班级“无课日”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1)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油菜花开
丰收的农场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