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有瓦尔登湖
2022-10-27戴荣里
文|戴荣里
偏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多少给人一点压抑感。能到大自然里去走走,真是让人愉快的事。我喜欢颐和园,喜欢香山,也喜欢植物园。这些景点,烂熟于心,就少了些新鲜感。总渴望去类似童年喜欢的河边走走,今年的几次通州之行,让我了了心愿。
总有学生和朋友接我去通州,在运河岸边行走,如果在河东岸,那份悠闲和自然确是一份潇洒的快乐。既有天籁之音的悄然抵达,又有满目绿色的春夏交融。近处的水草、钓鱼的老者、搭着帐篷嬉笑的游客,一切返归自然。燕子在空中飞行,蝴蝶在旁边叫嚷,还有新生的蚊虫在近河的岸边叫嚷着,真让人沉醉。
倘若您穿了运动鞋,在河边的滩涂上行走,那风是自然的,黄花铺满地,迎迓着你的到来,水边的兰花,肆意地开放着,一只鸟,张开硕大的翅膀,表演一样,盘旋一圈,好像对着你冲来,旋即又飞走了;天空澄澈着,如洗过了一般,树是森林般的茂密,林间道路有老人行走,也有小孩蹒跚,河沿上蜿蜒着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是垂钓者踏青的结果,几位快递小哥在河边享受着悠闲时光,调节日常紧绷的琴弦。我问一位垂钓者,他说自己一钓就是一天。这位垂钓者是厨师,每月总要向老板请几天假,让自己完全空闲下来,一天能钓十几斤鱼——“自己吃吗?”“不能吃,水还是有污染!”“给猫狗吃。”我略感遗憾。对广大的钓鱼者而言,更多人享受的是钓鱼的过程。
在温榆河行走,路过一座大桥下,导流石上,一位孤独的老者,拉着凄婉的二胡,老人很动情,一条老黄狗,默默地卧倒在旁边,老眼流出苍凉的泪。在人与动物的共情里,我感受到自然之于人类的美好。《瓦尔登湖》曾让我迷醉,作者醉心于湖边的森林、山野、木屋,那份自然的恩赐,该给人多么美好的情感!
走在运河边,脚踏土路,犹如进入了《瓦尔登湖》所描写的境界。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啊!作家浩然和刘绍棠先生对运河的描写和赞美,有着一次又一次的咏叹。这条母亲河啊,在规则不规则中向前发展着。如今,运河滩涂还保留着原生态的底色,行走在这样的意境里,自然是愉悦的享受。行走中随时会遇到几辆飞驰的摩托车,卷起一路尘土,多少有些煞风景。
和自然接触,多么亲近都不过分!作家和自然的密贴,对成佳作十分重要。《瓦尔登湖》让人称颂,中国的作家自然也应当拥有自己的瓦尔登湖,这需要作家去发现、去亲近、去感觉、去描摹。边疆的秀美、江南的水秀、草原上的羊群、大海的壮阔……自然界给人的昭示真是太多了。
我有幸在抗击疫情期间走访过很多山水名胜,而对通州大运河的游览,让我十分感慨。无论科技怎么发展,自然界给人们的享受,远远超过书斋的逼仄和个人孤独的思考。在大自然里,与天地对接,与动物嬉戏,与清新的空气相融,享受瓦尔登湖般的意境,这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啊,在倾听自然里享受自然,也让自己的身心自然起来!
中国人的瓦尔登湖在哪里?在郊外的自然里,在奔涌的湖水里,在飞鸟的啼鸣里,在绽放的花朵里,在作家的书写里,在热爱自然者的行走中……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就从欣赏身边的大自然做起吧!每位生活者都会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作家也是如此。那是人们期待的灵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