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2-10-27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分类

周 敏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湖南 株洲 412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其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生态宜居方面与农村居民生活最密切的存在,是直接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垃圾分类制度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试点逐步推广,我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垃圾有效分类的制度基础、舆论环境等。但考虑到农村发展的独特性,与城市相比,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仍面临投放难、收集难、处理难等现实困境。因此,客观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效能,不仅有助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初步成效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断朝着制度化、常态化的模式发展。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逐渐得到重视。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明确指出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不断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

1.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

制度化建设是措施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是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途径。从中央层面来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到2021年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二者均指出要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向制度化发展。而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基本立足于地区实际情况,参考中央文件,出台了本地区农村环境整治的相关计划,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成为重要内容。例如,广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事实上,在实践过程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基本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保证了整治过程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为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制度基础。

1.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有所增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起步较晚。对比发达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起步晚,居民分类意识差,特别是长期以来受个体意识和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城市相比更具困难性。但随着近年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开展和爱卫思想的不断普及,生态治理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得到一定提升。很多农村地区开始有意识地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简单将餐厨垃圾与其余垃圾分开投放,及时实现垃圾入桶,这与过去“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形成明显对比。

1.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合作式机制逐步完善

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逐渐形成了考核机制、宣传机制、社会参与机制间的良好配合,合作式机制日益完善。首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纳入地方干部考核机制。与此同时,某些地区更是针对性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等测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果,并将其纳入考核机制。其次,多样化的宣传机制有效推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宣传途径逐渐丰富,宣传方式进一步充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机制也逐步完善。宣传栏、宣传海报等纸质宣传工具,大喇叭宣传、网络宣传等多媒体宣传方式逐渐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其发展。最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积极引入第三方,特别是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的加入,有效促进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形成,打破了政府“最后一公里”的现实困境。可见,随着考核机制、宣传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机制的合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断推进。

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发展困境

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得到有效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密度、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起步晚,“重城市、轻农村”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果。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仍面临一系列的困境。

2.1 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农村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垃圾分类,但呈现出分类不全、效率不高的现实状况。从主观上讲,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成为制约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因素。部分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不理解、不接受垃圾分类,认为城市实行垃圾分类都难以实现,何况是在农村。事实上,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常住人群基本为老人和小孩,其受教育程度偏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分类意识,也无法预测其给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其大都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

2.2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全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调研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处理等环节的基础设施仍存在不足。一是垃圾分类投放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受政府财政的影响,垃圾难以形成统一的投放标准,农村只能对生活垃圾做简单处理。受农村居住分散的条件限制,每家每户需要保证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基础设施,这给财政造成一定压力。二是运输过程的基础设施不全。农村地区在投放上解决了分类问题,但绝大部分地区在运输上又容易陷入困境。特别是受人力、物力的影响,运输过程出现集中统一处理,并没有实现有效分类。三是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全。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以垃圾中转站集中填埋为主。而餐厨垃圾经过发酵后用于浇灌,垃圾再回收等分类利用的基础设施不全,导致垃圾处理环节的再集中。最后,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增量逐步上升,基础设施更新较慢,也限制其发展。

2.3 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有限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没有与城市同步发展。生活垃圾在源头进行分类后,收集过程又陷入“集中收集”的困境,而末端处理基本沿用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实现集中填埋或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饱和又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率较低。调研发现,受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合理利用生活垃圾的建议往往难以达到期望,导致“制度虽先行,行动却不行”的实际困境。

2.4 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不足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着难以形成长效机制的共性,“整治过程一道风”,“入心入脑”的程度有待提升,目前难以实现改善环境、有效分类的根本目的。首先,财政保障机制不足。调查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专项资金、村财政、村民自费三部分组成,垃圾收集资金由乡镇和村财政共同出资,垃圾处理由村财政出资,这就导致村集体财政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压力偏大。而村财政收入受村内集体资产影响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财政支出难以长期有效保证。其次,人员保障机制不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人员主要集中在运输阶段。调研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的岗位多为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大多为低保户等具有一定生活困难的人员,而身体状况不佳占据一定比例,这就导致人员保障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最后,有效考核机制不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虽已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但基本为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内容基本留于数据上的汇报,而基于村民满意度的考核不多。

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提升策略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指标。作为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联系的对象,能否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3.1 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

针对部分农村居民不愿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心态,要不断增强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提升生活质量。一要将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媒体宣传方式相结合。合理利用传统宣传方式,如标语宣传、乡村广播宣传、宣传栏宣传、漫画宣传、手册宣传和喷绘宣传等,同时借助新媒体宣传方式,把爱卫理念、垃圾分类等融入小视频中,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宣传效果。二要将理论宣传与实践宣传相结合。创新理论宣传方式,通过积极对接和组织,邀请专家进村入户举办讲座,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并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以比赛方式吸引农村居民,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三要将社会舆论塑造与学校舆论塑造相结合。在创新社会正面舆论的过程中,积极借助学校宣传平台,将垃圾分类作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周或主题月活动,用学校撬动家庭,进而撬动社会,营造积极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舆论环境。

3.2 构建专业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收集、运输和处理,而处理末端是垃圾有效再利用的重要一环。一要有专业的人才保障机制。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大政策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倾斜,保障人员稳定性和专业性,同时积极对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二要有专业的垃圾处理机制。根据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制度,积极引入专业化处理方式,创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并采用经济激励的办法优化垃圾处理。三要有专业的垃圾再利用机制。推进生活干垃圾、餐厨垃圾等的再利用,减少终端垃圾处理压力。

3.3 引入多元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为主、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随着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的多元化成为趋势和必然。一要积极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坚持以政府治理为主导,把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方向性,在政策制定上创造基础条件;坚持以企业治理为主,积极引入企业化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实现市场化运营,节约治理成本;坚持以社会组织为辅,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特别是环保方面社会组织的加入,充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内容,丰富处理方式;坚持以村民自治为根本,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通过组织系列活动提高村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二要积极构建城乡融合治理模式。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统一的而非分裂的,特别是在垃圾终端处理上具有一致性。因此,积极培育城乡融合治理模式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治理的思路,有效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协调,做好垃圾的统一集中处理,餐厨垃圾进行肥料资源化处理,其余生活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分类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优化措施的研究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循环经济产业园,解码垃圾处理的“园区模式”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