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数学教学的源头活水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2022-10-27杨春盛
杨春盛
(甘肃省古浪县直滩初级中学,甘肃古浪 733104)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进入初中阶段后,数学课程在内容、知识容量和考查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小学而言都显著增强,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教而教,将数学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割裂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就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失去了“现实意义”,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更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探索的、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数学教师务必要在教学工作中树立起鲜明的生活意识,从内容、形式等方面着手,彰显出生活元素对课程优化建设的巨大价值,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学会一门功课,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这门功课的浓厚兴趣。基于这一认识,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法时应率先从兴趣培养入手,依托生活元素、生活场景和生活行为来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生活“存在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利用生活元素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的人、事、物既感到熟悉又心怀好奇,十分乐意在课堂学习中捕捉到更多的生活气息。初中数学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条件和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位引入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将这些元素作为展现知识、技能的载体和素材,一方面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在现实当中“无所不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凭借既有的生活经验来有效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及其图像》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具备二次函数图像外形特征的事物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横跨在河流上的大拱桥、财经频道上表现汇率或股市波动情况的折线表、排球比赛中排球在半空中的运动轨迹等,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在桥梁构建、财经分析和体育训练中的应用体现。
(二)利用生活场景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和具体的生活元素相比,生活场景往往更具有代入感和综合影响力,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契合度也相对更高,自然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历等设计一些“接地气”的场景,让学生在这些场景中去理解、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拉近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并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更为多元、有质感的思维支点。
例如,对于《统计调查》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统计方法的选择”这一主题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涉及“统计”的场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不同统计方法作用的认知来做比对,如“工商管理局调查某种商品的合格率”“社会研究机构统计不同年龄段人群月均阅读时间”等等。
(三)利用生活行为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自己也有了相对丰富的参与社会生活的经验,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依托生活行为来彰显自我的主观诉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将一些以学生为主角的日常生活行为设置为开展课堂教学的载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技能的兴趣,并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他们通过学习活动表现自我的诉求,同时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精准聚焦到学生个体认知的维度内。
比如,在进行《三视图》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大家结合自己的观察活动和平日里的“自拍”经历,说一说自己都曾经遇到过哪些因为视角不同而看到一些物体、人物变得滑稽的经历,如因拍照角度的巧合而将原本人高马大的同桌拍成了“小矮人”,或者偶然间发现从自己的位置看窗外的建筑竟然有些像某个卡通角色等等。
二、生活化教学,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因此很多初中生在理解时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针对这一点,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从生活当中寻找灵感,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辟出一条方便他们理解知识和技法的通道,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得到实质性的巩固和优化。
(一)利用生活信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
数学是一门理性化的科目,要想学好数学,学生就必须进行较高质量的自主思考,这样才能摆脱“牵引”教学的桎梏而获得更有质感的学习成果。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生活信息来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提供必要的素材和灵感,引导学生根据生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探究,通过这些日常元素来完成认知思路和数学逻辑的自我矫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具有个性色彩和应用指导效力的数学学习思维。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知识的串讲后提出一道发散性的问题:“‘两条直线之间不是相交关系就是平行关系’这句话是否正确?如果不是,谁又能举出相应的反例?”当学生的思考陷入瓶颈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看一看教室天花板上的灯棍,再看看地面上地砖之间的缝隙,用这些信息来提示他们得出这句话的正确性是必须以“处于同一平面”为先决条件的。
(二)利用生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验
数学作为自然学科的核心科目,自然有着相当大的实验执行空间和必要性,而这又给教师组织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又一个广阔的平台。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普遍表现出的认知难点,组织学生利用生活化的材料来设计和操作数学实验,通过操作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信息具化为肉眼可知的实验成果。教师也可就一些看似简单却有着广泛应用范围的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讨,以过程性的方式来理解这些知识内容的形成或得出流程,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完整度。
比如,在进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手头的练习本或草稿本上面扯下一张纸并剪裁成不同的多边形,而后将多边形的几个角分别扯下来拼接到一起,量一量最外侧的两个角的外边所组成的夹角度数,之后再剪裁出同类型但不同外观的多边形,重复上述过程,看看两次的数据是否一样,从而用这种方式来论证各类多边形内角和的数值结论。
(三)利用生活主题发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起学生的自主思考,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在执行小组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借助各自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讨论的素材,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个体之间学习思维、经验、灵感的交换和共享,让生活化教学彰显出更为突出的生本色彩。
例如,对于《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对本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后,组织学生以同桌为一组找出生活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看看哪个小组选择的事件最准确且数量最多。如“一个电影院某天的上座率超过50%”“买一瓶饮料,开盖‘再来一瓶’”“自己一天中的体温超过37 度”等等。
三、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宗旨,这一点在数学这种应用属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更应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作为组织学生实践应用活动的舞台,引导学生完成一些具有现实执行意义和条件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二次理解和对数学技能的深度应用,同时真切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深度联系。
(一)布置生活化实践作业
初中数学从本质上来讲仍旧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这就意味着初中数学中绝大多数的知识点都可以在现实当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据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设计作业时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纸面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课程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能力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学习成果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在锻炼学生的数学理解、运用能力的同时,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行为能力的空间。
比如,在完成了《统计调查》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六日的时间走访当地的一些超市,调查、记录这些超市中一些常见商品的平均价格,以此来计算出每家超市的物价水平,而后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一幅统计图,以此为自己或父母购物提供参考材料。
(二)设计日常实践任务
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以学生良好的学习、应用习惯作为取得教学成果的重要前提,这一点自然也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活动,为学生设计一些日常性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每天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对当日学习内容的运用,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的习惯,并使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结合变得更为紧密。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大课间或者活动课等机会,分别执行“测量花坛面积”“绘制校园主要建筑的三视图”或者“统计教师平均教龄”等任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几何图形面积计算、三视图、调查统计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日常应用。
四、生活化教学,完善数学教育家校合作效果
既然要推进生活化教学,那么家庭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自然不能被闲置。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体现出家校合作的重要价值,依托学生家庭的浓郁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生活资源来设计一些家校合作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居家环境下根据多样的生活主题来完成对既有学习成果的有机运用,让“学以致用”教学思维的落实具备更为浓重的生活色彩,同时也可借此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在完成《数据的分析》这一章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利用假期和自己的父母前往超市、银行、证券交易所等有着较多数据存在的场合,按照之前制定的任务主题开展数据调查、记录活动,并在父母的帮助和参与下完成系统的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一份由自己和家长共同完成的数据分析报告。这种家长参与的形式不仅有效提升了数学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五、生活化教学,体现环境教育价值
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常态化教学,而常态化教学的有机执行自然离不开对环境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据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日常活动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在这些环境中融入一些体现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元素,使学生得以在耳濡目染之间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学习意识和数学思维,为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绝佳的软性辅助。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一些体现基本数学公式的贴纸,或者在教室后方的黑板上定期更新以“奇妙的立体几何”“话说函数”“巧解方程”以及“数学名人故事”等为主题的黑板报,还可以在教室里设立一个“悬赏角”用来每天发布、更新一道体现数学教学内容的题目等等。
六、结语
“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核心属性和价值所在,也是指导教育工作者完善自身工作的根本思维。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认识并大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当中树立起鲜明的生活化意识,依托生活资源、生活思维和生活平台,为学生开辟出更多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渠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同时利用生活元素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而为他们日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和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