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理念下生活性街道空间设计与研究
——以淮北市步行街为例
2022-10-26周雅雯
刘 乐,周雅雯
(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健康城市的概念提出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英国就提出了采取优化城市生活卫生环境的方式来增强城市预防疾病的能力,但这种思路在20世纪80年代又发生了转变,开始强调增强城市医疗技术水平,在80年代末期又重新回到生活卫生环境对城市居民疾病的影响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健康生活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普遍愿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些城市过于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生活环境出现问题以及城市片区功能单一等诸多问题。当前,城市居民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日益提升,城市发展过程中,缺乏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1 健康城市生活性街道的概念及特征
1.1 健康城市的概念及概述
健康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表义上的健康的城市,要从公共卫生环境、城市建筑空间形态以及人与城市环境关系等多个角度出发[1]。要建设一座健康城市前提是保证城市具备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建筑空间,一个协调的居民城市环境关系。健康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环境、健康和城市居民。社会关系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一座健康城市的建成与否。要建设健康城市就必须协调好政府、居民以及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一座健康的城市环境为该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巨大的正向推动力。健康城市的建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城市居民的健康,三者之间形成了有机统一[3]。
1.2 生活性街道概念及特征
街道的两侧用于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以及日常的娱乐功能则称之为生活性街道。承担交通功能以及满足日常生产活动的街道称为居住性街道[4]。生活性街道内的交通方式主要以低碳骑行与步行居多,机动车仅为少数补充。生活性街道的特征基本上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1)生活性街道宽度基本上在二十至三十米左右,街道两侧为连成排的建筑物。(2)生活性街道主要具有三项功能,分别是人们日常交通往来、社区人际交往、公共服务属性[5](P34)。
2 我国健康城市的发展概况
健康城市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新公共卫生运动”、《渥太华宪章》和“人人享有健康”战略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为面对21世纪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行为战略[6](P20)。在我国真正意义上为创建健康城市奠定基础的是1989年开始的全国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此时的理念与方法是对于健康城市发展成果的巩固,同时也丰富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在1993年以前我国发展健康城市能做的只有引入先进理念和开展培训试点。WHO官员在1994年对我国进行了考察,得出结论,认为我国非常适合健康的城市规划运动。我国正式迈入发展健康城市队伍的标志是:1994年8月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正式开展了健康城市试点项目。这对于我国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1年,苏州作为我国的第一个“健康城市”试点城市正式向世卫组织申报。同年八月,苏州市计划十年之内建设成为健康城市。2003年9月,苏州发布了关于如何建成健康城市的决策书,健康城市的建设工作已经在苏州系统全面地开展起来。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于2007年底面向全国发起了健康城市建设运动。活动期间,张家界、大连、上海、苏州等10个城市(区镇)被确定为我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自此中国建设健康城市迈入了新的征程。
2.1 城市居民健康
城市居民健康在传统的健康定义是指身体健康,如今人们对于健康方面的定义发生了改变,不仅仅强调身体健康,更注重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康[7](P30)。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生理上没有任何病症,各项身体机能指标都正常。心理健康是指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对身边的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正向的引导和能量。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正常地与社会接轨。
2.2 城市生活环境健康
城市生活环境健康是指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空间要保持健康绿色。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态环境[8](P10)。要想建设一个健康绿色的城市生活环境就必须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交通出行网络,让城市居民出行能够摆脱对于机动车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我们需要依据现有技术,对绿色能源领域进行开拓发展以达到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目的。也要尽最大可能提高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和覆盖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2.3 城市社会健康
城市社会健康是指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中,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城市居民的健康理念、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引导。建设健康城市就要尽可能改善城市中的生活性街道空间。
3 健康城市与生活性街道空间相互作用
3.1 生活性街道空间对公共健康的作用
城市的地面空间环境会对城市公共健康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城市地面空间是生活性街道空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城市地面空间环境的合理性与否,会对城市居民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9]。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机动车出行的方式,机动车出行的方式会很大程度限制城市地面空间的发展,以机动车出行为主的出行方式会给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带来一定的危险,使得城市居民被动采取绿色出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引发城市居民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大量机动车停车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性街道空间,市民之间缺乏社会交往的场所,这会拉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居民对社区形成认同感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影响着市民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与城市卫生环境。
3.2 健康城市理念给生活性街道空间带来的改变
3.2.1 “健康”理念的转变
以往的生活性街道空间设计理念是不损害城市居民公共健康即可,但是这种设计理念在健康城市理念中是底线。而且这种设计理念只能完成最基本的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在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这样的设计理念对于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伴随时代的发展,对于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扩宽人们视野,通过对一些生活居住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的调查研究不难看出:城市生活居住环境的好坏和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我们就要对城市中的生活性街道空间的设计理念进行反思和改进,不能只停留在不损害城市居民公共健康这个层面上,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对城市居民健康有益的方面去进行转变。
3.2.2 “空间”方面的转变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完成购物、饮食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此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更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待在家中,而不是走出家门,去逛逛城市中的生活性街道。这样的静态生活方式使得生活性街道空间的功能从原本的动态生活空间简化成了单一的静态交通空间,这种简化是不可取的。
长期以来,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党中央始终致力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在这当中,纪检监察工作可谓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有利于制定科学的防范与治理腐败的策略。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之后,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而反腐工作一直是党中央总体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以基层区队为着手点,依靠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与责任,对各基层单位、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加以监督和考察,十分有利于及时发现微腐败的现象,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并且据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和治理措施,从而真正发挥出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
如何才能让城市居民走出家门,迈向生活性街道呢?答案还是要从生活性街道空间的设计出发,我们要增加城市中生活性街道空间的趣味性,吸引城市居民走出家门。用“动态”的生活性街道空间去引导城市居民原本“静态”的生活方式。通过“动态空间”加强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引导。
3.2.3 “空间态度”的转变
所谓空间态度,一方面是指生活性街道空间本身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就缺乏生机和活力,街道空间自身就是负面的。另外一方面,城市居民对于生活性街道空间设计理念的态度也是负面的。城市居民健康状况良好的时候对于健康的概念总是漫不经心的,当我们意识到健康受到威胁损害时,已经为时已晚。此时,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发生转变,但这与城市目前生活性街道空间设计的理念产生了矛盾。“正向”的生活性街道空间可以定期开展和健康有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城市居民对健康理念和意识产生转变,从而实现生活性街道空间本身设计理念和城市居民健康意识概念的有机统一。
4 生活性街道中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
4.1 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带来的影响
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是能够直接影响到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座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所谓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是指:能够为市民提供购物休闲、运动健身、学习教育以及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10](P18)。由于城市中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是分散在城市各个区域的,如果出现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规划、分布不合理,或是配套不齐全都会直接影响到市民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会对公共健康造成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区域分布和功能配置。区域分布是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在整个城市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因为每一项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都是有限制的,如何合理地设置好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就成了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功能配置是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功能的多样化,以及不同类型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混合度。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多样化,可以在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给予城市居民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如果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混合度达到科学合理的水平,那么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还能起到改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区域分布的作用。
4.2 交通出行方面带来的影响
街道的居住空间拥有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就是交通,这一基本功能也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1]。生活性街道空间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出行方式,比如:步行、公共汽车、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等。在如此众多的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地铁、步行以及非机动车是目前国家倡导的绿色出行方式。绿色出行方式无论是对国家环境而言,还是城市居民个人的身体健康而言都是有利的。如今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机动车出行方式不仅会给城市带来环境问题,还会加大城市在交通方面的负担和压力。
4.3 社会交往关系之间带来的影响
生活性街道空间的功能不仅仅是体现在交通功能方面,在社会交往关系方面也有充分地体现[12](P24)。生活性街道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运动健身、购物休闲以及沟通交往的场所,生活性街道空间的质量好坏,会对社会交往活动能否健康顺利地进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 淮北市步行街空间设计研究
5.1 淮北市步行街发展现状
5.1.1 步行街的类型多样
淮北步行街的商铺种类繁多,无论是几平方米的小店铺还是数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见一斑,既有品牌专卖店也有价格低廉的平价店,最多的就是餐饮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夜市(图1)。淮北市步行街在空间表现、商业内容、商业形式等方面具有多样性。
图1 摊位情况(自摄)
淮北市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步行街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一系列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很好地实现了与商业空间的结合。例如淮海路步行街以及孟山路步行街在经过改造后,购物环境发生了本质改变。生活性商业街道的配套设施建设与商业空间设计相结合,成了淮北市商业街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5.2 步行街存在的问题
5.2.1 布局不合理
根据数据统计:淮北市的步行街分布,老城区有12条之多,新城区仅有2条。目前淮北市的步行街分布,老城区密度比较大,这也导致出现步行街内建设用地使用量过大的问题,这对于合理整合城市资源,发展个性化的步行街建设,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成为负担,无论是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是对于交通组织工作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会给城市步行街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5.2.2 特色不突出
目前,城市步行街的改造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生搬硬套其他城市改造成功的经验。忽视了自身的区域性、文化性,丧失了自身所拥有的特色内涵,这样就导致了步行街的发展趋向同质化,而且,政府没有对步行街的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调控,进一步加剧了步行街的衔接现象。淮北市的步行街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市场定位不清晰,发展具有盲目性,缺乏城市特色(图2)。
图2 街道现状图(自摄)
图3 停车位(自摄)
图4 摊位、文化墙、停车位(自绘)
5.2.3 设施不完善
淮北市步行街改造升级,整体购物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淮北老城区步行街现有的停车空间已无法满足机动车停车需求。庞大的车流量会给城市带来非常大的交通压力(图3)。此外,其他配套硬件设施尚未完成。要形成高品位、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步行街,不仅要有合理的管理特色和市场定位,还要有为步行街服务的软、硬件和条件。这方面,淮北市老城区的步行街明显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这对于淮北市步行街的综合发展没有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5.3 生活性商业街道的建设布局
5.3.1 生活性商业街道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契合
生活性商业街道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产物,我们在进行步行街的规划布局时必须考虑到与城市规划的同步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商业功能区的规划,并发挥其载体作用[13](P26)。步行街的布局不仅要着眼于内环,还要考虑到城市新老城区的发展规划平衡。在进行淮北市步行街改造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是:传承与保护好步行街内“老字号”的商铺,延续传统的文化脉络与商业脉络,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善于利用淮北市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来营造并且提升步行街内的文化氛围以及文化气息,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增添文化气息的方式来增加淮北市步行街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图4)。
图5 立面效果图(自绘)
5.3.2 生活性商业街道要解决好交通问题
对老城区步行街的改造要解决好交通问题。对客流量大以及影响市中心建设的步行街进行合理规划予以迁移。步行街边的道路交通网以及停车场数量,对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巨大的客流群体如何能够在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运转的情况下实现分流聚集和疏散(图5)。
5.3.3 完善生活性商业街道的环境以及配套设施
生活性商业街道的服务主体是城市居民,所以在生活性商业街道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任何一个设计环节的核心思想。结合淮北市步行街的特点,配备娱乐、旅游等休闲设施、摊位、休息区,给顾客带来舒适的购物体验,对游客产生浓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让步行街在淮北市的商业发展规划中占据一席之地,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5.3.4 平衡生活性商业街道的特色与合理性
一味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设计是错误的方式。要借鉴其他商业街设计中的成功之处,但也要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众多因素。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并融入生活性街道的设计理念中,打造属于自身生活性街道的招牌。生活性步行街的设计在结合地域特色的同时,还要从合理性的本质出发,例如:步行街街道的宽度过宽或者长度过长,都会对城市居民的聚集和商业店铺的排列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表面的特色,而失去了生活性街道本该具备的科学性、合理性(图6、图7、图8)。
图6 街道分析(自绘)
图7 细节分析(1)自绘
图7 细节分析(2)自绘
图8 街道效果(自绘)
6 结语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健康城市”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重视。将“健康城市”理念作为设计规划城市的主要指导思想,吸取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街道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空间,街道空间质量的改善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无论是活力的营造,还是文化的提升,都要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只有将健康城市理念融入生活性街道空间的设计中去,真正解决生活性街道空间中的问题,并不断优化设计策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健康城市的建设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