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贵州省情》课程助力贵州省“强省会”行动的可行性与路径探析*

2022-10-25杨梓涵李岑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省会贵阳贵州省

杨梓涵 李岑

(1.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贵州财经大学)

一、引言

贵州省“强省会”五年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在新阶段下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在新征程中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在新格局下参与高水平合作竞争的主动选择[1]。省会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其作用和地位在20 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中得到了系统性的阐释,即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均衡分布的,有限的资源只有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地区或行业,使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或“发展极”。[2]近年来,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应用十分广泛,部分省份(包含东、西部地区)已制定了明确地将省会打造为增长极的战略。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视域来审视强省会战略可以发现,西部地区的省会相比于本省内其他地区往往处于自然条件最好的平原、盆地地区,环境承载力较强,但上述省会现仍属于“无强核省份”,省会及其他城市均有待进一步的发展,省会对省域经济带动有限,以中东部地区的省份为例,无“强省会”战略的“山西、江西、广西、河北”等省(区)的发展速度略逊于在“强省会”战略引导下以省会“成都、武汉、合肥、长沙”为增长极的“四川、湖北、安徽、湖南”等省。所以贵州省“强省会”五年行动,可在今后的发展中强化省会的集聚作用,打造增长极,作为省域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3]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口的迁移流动与集聚给城市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4]大量的跨区域劳动力转移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劳动力的主观感受由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福利所构成,是劳动力去留的重要条件。[5]贵州省的优势在于房价尚未达到东部地区城市负面挤出效应的域值,人才补贴政策不逊于中部地区城市,对个体留在城市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随着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与全国其他省份趋同,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6]“强省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关键点与核心点在于人才。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强人才,着力汇聚“强省会”的智力支撑……要聚焦大学生,扎实开展好在黔高校毕业生贵阳贵安就业创业行动,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建设贵阳……强化高校育才,大力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有针对性地培育出更多紧缺型、急需型人才[7]。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者往往具有浓烈的家庭观念,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其父母、配偶、子女以及由此所延伸的社会关系是劳动者选择定居城市的重要因素。[8]本地毕业生的就业有着上述政策与理论支撑,笔者根据实地调研,统计得出贵州高职院校的生源以本省生源为主,所以高职院校在高校育才和毕业生扎根贵阳的任务中责无旁贷。与培养紧缺型、急需型人才的专业课程不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从地域社会发展的维度助力强省会行动。

二、《贵州省情》课程与贵州省“强省会”行动相融合的可行性探析

地域社会发展本身具有深刻教育性、历史传承性特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地域社会发展的教育作用,有效调动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并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9]省情课是对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贵州省情》课程承担着讲解党和国家相关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贵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就,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生态,在使贵州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省情的本质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大学生热爱贵州、宣传贵州和建设贵州的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四新”“四化”建设,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统领,全面落实“三全育人”要求,一是通过省情课堂教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系统、全面地认识贵州省情的同时,了解国家和贵州省的政策导向,更好地理解贵州省“强省会”五年行动;二是通过省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紧密联系,地理区位是相对静止的,但是社会和经济确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学生只有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浪潮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三是通过省情课堂教学,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强省会”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我们所处的贵州虽然地理环境相对复杂,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其东可接湖广,西可控川滇,正如《黔书》所载“无黔,则蜀粤之臂可把,而滇楚之吭可扼……黔治则有与之俱治者,黔乱则有与之俱乱者”[10],思政课的要务便是让同学们学会以辩证的观点在不利因素中发现隐藏的有利条件,激发青年学生建设家乡的信心和热情;四是通过省情课堂教学,用开放的观点认识当下的贵州实际,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多边主义、开放包容、互利合作、与时俱进”的后疫情时代特征,从世界各国到国内各省市分工合作、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链条下的一环,只有用开放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跳出局限,才能总览时代发展的脉络;五是通过省情课堂教学,将“省力”研究作为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的着力点,“省力”是一个省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力,只有通过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才能使我们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转变为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

通过分析上述地域社会发展与《贵州省情》课程在贵州省“强省会”行动中相融合的各维度目标,我们在构建好着力点的同时,也需要在课堂实践中找寻实现的路径。

三、《贵州省情》课程与贵州省“强省会”行动相融合的路径探析

打通《贵州省情》课程与贵州省“强省会”行动之间的关联,需要高职院校将“坚定不移强人才,着力汇聚‘强省会’的智力支撑”的育才理念融入到课程讲授之中。贵州省情课涵盖贵州省的方方面面,根据“强省会”行动关于在黔高校大学生“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建设贵阳”的具体要求,需要根据《“贵州省情”课程教学要点》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授课大纲。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贵州的悠久历史,知晓其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到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再到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的“三线建设”,追寻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历史溯源;学习多彩的民俗文化,知晓贵州省拥有“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民族文化基因库,以“多彩贵州”的文化符号,构建多元文化荟萃的文化品牌,凝聚繁荣贵州省文化事业的情感基础;学习丰富的自然资源,知晓贵州齐全的能源资源、突出的生物资源和多样的旅游资源,蓄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知识与文化;学习良好的生态环境,知晓贵州生态环境的优势,其丰富的植被、舒适的气候、清新的空气等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学习便利的区位优势,知晓贵州省“近海”“近江”“近边”的区位优势和以贵阳为中心的“十字形”交通网对贵州的西南交通枢纽地位的全面巩固,树立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的发展信念。在上述五个维度的学习之后,将课程升华至脱贫攻坚贵州实践的成果与经验,使本省同学了解家乡翻天覆地的时代巨变,外省同学知晓贵州脱贫攻坚的非凡成就,在此基础上以贵州近年来成绩斐然的经济发展,作为同学们成为贵州省城镇化进程和大交通、大旅游、大数据发展后备力量的理论基础,最后以欣欣向荣的民生事业的内容宣导,作为在黔高校大学生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建设贵阳的有力保障。具体路径如图1 所示。

图1 《贵州省情》与贵州省“强省会”行动相融合的授课路径

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及专业、学科优势,结合贵州省“强省会”行动,为不同专业的高职生制定适合本校师生特点的《贵州省情》课程和实践活动,将课堂中讲授基本知识与结合专业开展的省情课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地在实践中找到为贵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途径。

四、结语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文件精神指引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11]在黔高职院校根据国务院、贵州省的相关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协同作用,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主动作为、大胆探索,以敢闯敢干的姿态在贵州省“强省会”五年行动中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落户贵阳、扎根贵阳、建设贵阳”,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一条新路。

【相关链接】

贵州财经大学(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入选贵州省一流大学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创办于1958 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1992 年与贵州计划管理干部学校合并,2012 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 至2021 年12 月, 学 校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5029 亩,总建筑面积1086169.65 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8 亿元;设有学院(部)18个,开设本科专业66 个;有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996 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8837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人,硕士研究生2483人,本科生16127 人,留学生56 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1 年12 月,学校有教职工1996 人,其中专任教师1188 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701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16人,博士生导师40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 人,贵州省核心专家3 人,省管专家9 人,黔灵学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9 人,全国优秀教师1 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5 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2 人,千层次人才12 人。

猜你喜欢

省会贵阳贵州省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A Trip to Xi’an
高速通到我的家
找朋友
省会攻略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