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必净联合地塞米松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与炎性因子指标观察

2022-10-25石磊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炎性注射液炎症

石磊(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1]。该病具有发病迅速特点,多数情况在原发病后72h内发生,一般不超过1周。ARDS作为一种临床重症表现,病死率很高,需要及时治疗,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是治疗关键,挽救患者生命[2]。对ARDS患者治疗需要对原发病积极治疗,消除诱发因素。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氧疗,必要时需进行机械通气,纠正缺氧。与此同时,需要做好患者的体液管理,调节其液体平衡,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循环等。并且,给予患者全胃肠营养支持[3]。对患者的用药治疗常使用地塞米松,对炎性应激反应进行减轻,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伤,缓解症状。血必净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抗炎作用,同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4]。血必净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方案治疗ARDS可显著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病情好转,症状减轻,取得理想疗效。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2月ARDS患者70例分组对照,探究ARDS治疗采用血必净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70例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8.24±2.01)岁。发病时间1-6h,平均(4.25±0.24)h。体重指数21-25kg/m2,均值(23.75±0.24)kg/m2。试验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8.38±2.04)岁。发病时间1-6h,平均(4.38±0.25)h。体重指数21-25kg/m2,均值(23.66±0.25)kg/m2。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参加。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ARDS临床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10h;③氧合指数<200mmHg;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严重外伤,需急诊手术者;②患有其他疾病引起呼吸困难、呼吸窘迫者;③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治疗使用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药品规格:1ml:2mg)。用法用量: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混合,制备成药液,静脉滴注给药。每天用药2次。治疗14d。同时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包括氧疗、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纠正,积极治疗原发病。

1.2.2试验组 在给予患者基础治疗、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血必净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药品生产厂家、批次、规格等同对照组一致。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血必净注射液(药品规格:10mL×5支/盒)用法用量:取50mL本品,与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疗程为14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临床疗效、肺功能、炎性因子、药物不良反应。指标判定标准:①氧合指数提升至400mmHg以上,视为显效。氧合指数300-400mmHg,视为有效。氧合指数<300mmHg,视为无效。临床疗效=(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病例总数×100%。②肺功能: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使用肺功能仪,测定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MV)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取平均值进行组间比较。③炎性因子: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采样。抽取血样3mL,进行10min离心操作(转速3000r/min、离心半径8cm)。分离血清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④药物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红痒病例数。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病例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两组间对比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肺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比较 肺功能指标FEV1、MMV、FEV1/FVC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MMV、FEV1/FVC均比治疗前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EV1、MMV、FEV1/FV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比较(±s)

表2 两组肺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比较(±s)

?

2.3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8、IL-17、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IL-17、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L-6、IL-8、IL-17、TNF-α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

2.4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重症表现,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大。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采取原发病积极治疗、氧疗、纠正液体障碍等综合治疗方案,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阻止病情发展为根本目的[5]。该病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患者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对肺泡毛细血管等造成严重损伤,增加通透性,引起肺功能障碍,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危及生命。药物方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消除炎症、改善症状与体征为根本目的。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其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配合基础治疗,对于患者稳定病情、改善症状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单纯使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抗炎作用有限,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疗效。血必净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也有应用,其主要作用除了可以消除炎症外,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疗效、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均比对照组好。分析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因子释放异常,IL-6、IL-8、IL-17、TNF-α是重要促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机体出现炎症反应,释放大量IL-6、IL-8、IL-17、TNF-α,呈高水平表达,不断刺激人体肺组织在内的多个脏腑器官,引发生理功能障碍。尤其是对肺组织损伤最明显,导致呼吸窘迫发生。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对炎症细胞起到抑制作用,并对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释放有所抑制,减轻机体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减轻炎症表现。此外,该药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白介素合成与释放形成抑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扩展。血必净注射液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中药材提取物制成,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A。一般药理是无协同或拮抗戊巴比妥钠,发挥出较强的拮抗内毒素作用,并对内源性炎症介质失控释放有抑制效果。同时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调节过程。通过对患者联合用药,从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了抗炎作用,对于患者炎症反应的减轻效果优于单药。因此,试验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比对照组好。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快速下降,减少对肺组织的刺激,从而促使肺功能改善,取得理想疗效。两种药物不良反应相当,说明血必净药性平和,对人体药物毒性小,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联合使用血必净与地塞米松的效果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炎性注射液炎症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与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对炎症的几种常见误解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