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齿”演化:牙齿源于鱼鳞
2022-10-25舒德
■文/舒德
“人类虽然拥有高贵的血统……但是仍然摆脱不了自己身体结构里不可磨灭的来自低等动物的印记。”
——达尔文
现在很多人认为“进化论”的提法并不准确,所谓“高等”未必比“低等”更显高级,只是此时更适应环境的需求而已。因此“演化”二字更适合人类逐步变化的历程,但演化之中也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喉返神经、眼神经等。
随着考古的发现和对人体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从牙齿上也能找到生物演化的痕迹。
鲨鱼长了一身牙齿
生物演化的步骤,大致延着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条道路,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牙齿这种结构最早出现于鱼类的身上,并不断被继承和发展。
在3.8亿年前的泥盆纪生活着一种叫做盾皮鱼的生物,它们的头部覆盖着满满的骨质甲片。身体的后部遍布鱼鳞,用以防备敌人的进攻。它们就像是中世纪的骑士,浑身铠甲,重量惊人。但没有马匹的盾皮鱼只能缓慢地在水中游动,宛如原始的装甲车。盾皮鱼的头骨巨大,且颌骨发达,一些骨片横插在嘴边,仿佛锐利的剃刀。研究者据此判断,这是一种掠食性的生物,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粗略地看,盾皮鱼的口腔跟长着牙齿的人类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我们的牙齿可以认为就是来源于原始鱼类的盾鳞,这一点在现代的鲨鱼身上也可以得到验证。鲨鱼的皮肤上布满了粗糙的鳞片,从结构来看,每个鳞片都有着细小的血管与身体相联。鳞片的中间是较为疏松的牙本质,最外面则是质地坚硬的釉质层。这种结构与牙齿相同,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鲨鱼长了一身的牙齿。
另一个证据则是我们羡慕鲨鱼的地方,鲨鱼的牙齿众多,且可以不断更新生长。鲨鱼的牙齿虽然锋利尖锐,但与身体的结合却并不紧密,松动掉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在化石中找到许多鲨鱼的牙齿。如果我们将鲨鱼的牙齿看作鱼鳞,容易脱落就可以理解了。鲨鱼换牙就等于长出的新的鱼鳞,并不如我们这般复杂困难。
随着水生到陆生,牙齿改变
与鲨鱼这种“月抛型”的牙齿不同,陆地生物的牙齿则相对坚实稳固。事实上生物登陆后,在牙齿这件事情上出现了分化。一部分生物拥有了坚硬的牙齿,另一部分则干脆抛却了。我们现在能看到鸟类都是没有牙齿的,它们拥有坚硬的喙和强健的胃袋,主要靠吞的方式消化食物。始祖鸟已经被排除鸟类祖先的身份,但却依然可以作为同时拥有牙齿和羽毛的实例。或许为了更好地飞翔,鸟类做出了许多减重的努力,包括中空的骨骼和退化掉牙齿。
陆地动物与水生的鱼类有着许多的不同,其中就包括进食。对鱼类而言,即使没有牙齿,依然可以通过“吸”来获取食物,从陆地返回大海的鲸也有同样的技能。比如须鲸的牙齿就变成了梳状,主要用于过滤而非撕咬咀嚼。牙齿的重要性对鱼而言并不突出,即使不牢固也无所谓,丢掉也不可惜。陆地动物则面对了许多挑战,比如更严苛的捕猎环境。试想陆地动物失去了牙齿后,且牙齿又不能在短期内再生,这显然为生存造成了极大考验。于是陆地动物的牙齿就变得越发牢固,二出齿的出现被认为是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重要分水岭。“二出齿”就是一生只有两种牙齿,乳牙和恒牙。
牙齿演化出深入牙槽骨的根,牢牢地固定在颌骨中,这种牙齿又赋予了动物更厉害的咀嚼能力。
铲齿象(上海自然博物馆)
巨型短剑剑齿虎(头骨)(上海自然博物馆)
牙齿形态出现分化
随着进食的差别,哺乳动物们的牙齿在形态上也出现了分化,不同种类的牙齿更突出了独特的功能性。我们人类的牙齿有切牙、尖牙和磨牙,功能各有不同,其他动物则各有擅长。食草动物的磨牙非常发达,主要用于磨碎植物的纤维。当然食草动物也有其他的消化技能,如反刍,即在细菌的帮助下,通过反复地发酵反刍充分吸收植物中的养分。食肉动物的尖牙则极为突出,可以撕裂肌肉组织。当然为了更好消化,很多食肉动物其实更喜欢吃内脏组织,相对能量更高,且柔软。
牙齿的演化在人类的身上同样明显。如我们不仅吃肉,也吃各种植物,因此尖牙和磨牙都有。但随着食物类型的改变,我们的咀嚼系统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曾经对于咀嚼帮助极大的第三恒磨牙——智齿,就开始显得多余。火的运用和种植技术的提升,人类的食物变得更加柔软易于咀嚼,且能量也很高。大力的咀嚼显然就失去了必要性,随着咀嚼能力的下降,颌骨的发育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足。智齿逐渐变得“无地自容”,甚至有些多余。有学者认为,越来越多的阻生智齿的出现,与颌骨的退化密切相关。咀嚼需求的减少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可能是大脑的进一步增加,压缩了颌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