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作物中的骆驼

2022-10-25

家教世界 2022年28期
关键词:高粱作物眼镜

“硬核”庄稼——高粱

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你可能听说过它,却未必真正知道它。人们曾歌颂它、赞美它,它曾是人类祖辈赖以生存的生命基础;也曾轻视它、蔑视它,认为它口感不好、味道苦涩,不配作为主食孕育生命。但中国不能没有它。如果没有它,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版图,将会少了很多酒香,中国人的餐桌上,将会少了很多滋味。这种作物就是高粱。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中国,可能没有一种粮食比高粱更平凡,也没有一种粮食比高粱更伟大。

某一天,原始人类偶然发现,这种野生作物的果实可以食用果腹,于是,原始人类开始了高粱的采集、驯化、育种。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高粱终于进化成今天的模样。

高粱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无论平原肥地、干旱丘陵,还是瘠薄山区,只要给它一寸土地,它都不会放弃任何生的希望。到了元代,高粱已成为农村餐桌上最常见的粮食作物。

高粱的茎秆很高,形似芦苇,根系非常发达,吸肥、吸水能力极强,易造成土壤缺水板结,常常作为拓荒的先锋能手,因此,农民又将这种“硬核”庄稼唤作“拔地”或“硬茬”。它被称为“作物中的骆驼”,

南方高粱多为糯高粱,是酿酒的优质原料;北方高粱多为粳高粱,以食用和饲料用为主。

秋分过 秋色浓

高粱正红遍山川

迎风而舞

像秋天的火焰

燃烧在家乡的山岗和平原

高粱是我们曾经最熟悉的家乡作物,有关出土文物及农书史籍证明,它的种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

高粱穗长在植株顶端。

将熟透的红穗子整个蒸熟了嚼着吃,就像年糕一样香糯筋道。

高粱熟透后会变成鲜艳的红色,此时可将高粱穗连同茎秆一起割下,穗子朝下悬挂晾干。

高粱为什么没有成为主要口粮

高粱不能作为世界粮食,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口感不佳。

高粱的籽粒里面含有单宁和花青素,单宁是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而花青素也就是呈色物质,高粱的红正是来源于此。但,这两种物质天生特有的涩味,都会让你放弃让高粱作为主食的一切幻想。

除了口感不佳以外,高粱在营养上也有缺陷。高粱中的蛋白质以醇溶蛋白为主,而我们人类的消化系统,很难对付此类蛋白质,这些都限制了高粱在主食中的应用。

天下美酒出高粱

其实,从一开始,高粱就埋下了逆袭的基因,这就是——“天下美酒出高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人酿酒的原料尝试过无数,然而没有任何一种粮食能和高粱相提并论。

随着蒸馏技术开始在中国普及,高粱终于迎来价值最大化的契机。因为它能蒸馏出最好的烈性酒,中国人称之为——烧酒。高粱这一被轻视的粮食,终于在酿酒领域大放异彩。

中国十二大香型白酒当中,浓香、清香、酱香、凤香、芝麻香、药香、兼香、馥郁香、老白干香,均以高粱为主要原料。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全兴大曲、双沟大曲、郎酒……几乎可以说,高粱已经成了中国美酒的灵魂。

浪花淘尽5000年,高粱历经扩张、沉沦、逆袭,也穿越了时间的厚度,从孕育生命,到成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芬芳弥漫的中国白酒世界。

高粱秫秸眼镜

笔者小的时候,农村近视眼很少,戴眼镜的更是非常罕见。许多小孩子看到戴眼镜的,觉得很新鲜,就通过自己动手用秸秆做上一副,戴着招摇过市,别提多神气了。

制作眼镜的材料是高粱秫秸,晒干以后从节点处断开,然后张开嘴用牙齿叼着把硬皮剥下来,使皮芯儿分离。我们家乡把硬皮叫作席篾儿,把内芯儿叫作格间打儿,格间打儿蓬松柔软,席篾儿可以轻松插进去。

一般情况下,将格间打儿分成6节,每节长1~2厘米。另剪取12厘米长席篾儿2段,做眼镜框用;8厘米长2段,做眼镜脚用;2厘米长1段,做鼻架用。然后,按照眼镜的模样把格间打儿和席篾儿扦插连接起来,就是一副眼镜。

当然,插制眼镜有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我由于没有经验,做出的眼镜比例不协调,戴上去样子很不中看。但经过和小朋友互相观摩、学习,渐渐地也就掌握了门道,得心应手了。

眼镜做好后,我们会照照镜子,不顺心再修整,直到自我感觉良好,然后风风火火跑出去向小朋友炫耀。有时候,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每人插制一副,跑到大街上,兴高采烈,神气十足,招来许多人围观。

只是,剥高粱秫秸时有一定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失手,不是割破嘴唇就是划破手指,皮肉裂开,鲜血直流。但那时候家里存药的很少,也没有人找赤脚医生,最多是嘴唇粘个葱皮、手指裹个布条而已。

几十年过去,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现在许多小孩子早早地就患上了近视眼,戴上了真正的眼镜。虽然货真价实,但完全没有我们小时候戴高粱秫秸眼镜的轻松,反倒显得有些沧桑和沉重了。

猜你喜欢

高粱作物眼镜
为什么要多元
高粱红了
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挖掘这些基因,让作物抗各种病(2020.3.27 科技日报)
野高粱
从天而降的眼镜
雨后
神奇的眼镜
地下作物
青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