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探索 开拓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径

2022-10-24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张克科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香港科技大学产学研深圳

◎ 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 张克科

高品质发展和未来竞争的动力是人才。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师范教育更是重中之重。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一直是国家大事,教育为科研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穿透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产学研合作成为大学改革的路标。但我们理解的产学研和创新发展的要素融合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官产学”的模式,这里的产是产业界和企业的慨念。1998年深圳市和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一起成立新型研发机构“深港产学研基地”,其中的产学研定义为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香港科大的教授们习惯以 IER(产学研)来称呼这个合作机构。2006年科技大会之后,国家布局了2006-2020科技发展计划,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世纪目标,组建了跨部门的协调平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应运而生。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极少大学的起点上,通过“官产学研资介商”的模式,在高新区建立了虚拟大学园,成为唯一一个不依托某一大学而命名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产学研用、产学研服、产学研金等各种开拓性的资源要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结点上,中央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机构面向发展的重要命题。

人才培育的探索过程艰辛,但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1998年到深圳创业。珠江三角洲的大市场让他看到了工业自动化的需求。经过几年的探索,市场的直接需求并没有实现,一些重要设备技术都是成套的进口或二手设备的翻用。通过调研发现,缺乏熟悉的工程师应用潜在的技术革新和自动化技术,我们的大学工程教育出现了问题。李泽湘教授从他学习成长和海外培育工程师的经验出发,设计了一整套全新的工科实践教具,通过三个暑假的教师培训班和骨干学生实践指导,传授了新知识,打开了新市场。从深圳和国内外大学合作的实践来看,独立的大学办学机构仍然沿袭教育为主的体系,只是在一些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上比较灵活。一些实验室团队为基础的研究院平台大多接项目做课题,培养人才的职能比较薄弱。香港一些大学支持教授参加社会活动,但每周仅限一天,很难形成优势资源。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为了有更多的人培养人才,物色优秀团队组织,通过校际合作关系,在哈工大深圳研究院交流上课,给新兴人才的培育创造了新的生态。

创业的生态可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团队。这里举一个例子。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是最早到深圳参与科技合作的大平台,一个始于1985年周光召院长支持动议的深圳科技园,一个落地在1988年宋健院长推动的深圳院士活动基地,真正在人才团队方面有突破的合作是后来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设的先进技术研究所,之后升级为独立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因为其中有香港中文大学的参与,在人才培育模式上有了新的尝试和突破。在一个项目之下,因为导师的组合,既有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参加,也有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加入,还可以吸纳海外导师推荐的学生在同一个课题组研习。这个复合体的教授、青年学生和一些有过工作经验的学者参与,而且,国内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课题组的锻炼,继续申请香港和海外的高一层级学位学习,这样培养的过程就是创业的体验。

大学体系开设的学科和专业要有交叉知识和复合能力的选择机制。国内有一家顶级的大企业,他们说国内的一流大学培育的专业人才可以让他们任选精选。但现在的市场推广营销专业的没有专业知识背景,而专业技术人才又缺乏市场推广的能力;况且大部分市场进入国际竞争环节,国内经过磨砺的又懂专业又熟悉营销的骨干派往海外,又遇到派驻国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不足。美国纽约雪城大学面向本科大三后的学生开设18个学分的跨国公司国际市场专修文凭。这一年的课程有半年是特定跨国公司的专业支撑课程,如IBM、GE、摩根大通等,后半年直接派往跨国公司驻外公司实习,如印度、欧洲、南美等,该项目受到其他州立大学的关注和好评。

教育的改革有不同的指向。加强高等师范教育的意义特别重要。目前最大的缺口是中小学STEM教育的老师、新兴学科有实操经验的工科教师、富有技术背景的培育CEO、COO、CFO、CIO后备人才的管理交叉学科师资。香港科技大学在工学院拓展双学位的本科和双学科的研究生课程,工程+管理、工程+金融、工程+艺术等。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在推动深港创新圈发展的过程中,对教育和人才都有非常特别角度的见解。我们讨论在提交政协提案时,他强调,“这些年来,我们都过分忽略了文化。殊不知文化氛围是教育、科技、经济发展所不可缺的土壤。甚至于单用现实眼光来看,自然语言、文艺、音乐、表演、设计、建筑、表达……这些又是开辟创意产业的基础”。之后,在正式的提案中,他的第一条就建议,“在 CEPA 的发展过程中,开放香港与深圳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里的项目,并给予优先。1.开放香港的大学在深圳独立办学。2.组织两地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共同申请在国家战略中有定位、对区域发展有影响、能够提高区域竞争力、推进产业化、占领国际市场的重大项目。3. 允许香港的大学科研团队直接申请国家重大专项;允许根据项目和团队的需要,定向招收研究生。4. 科学研究设备仪器在香港、深圳两地使用及流动时,准予保税、免税。5. 区域创新必须建立文化氛围。文艺、音乐、美术、表演艺术、自然语言、设计、建筑等,而创意产业在全球经济里已经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为此,我建议:

一是要破除惯性思维的误区和盲区。重新认识产学研模式和创新人才的培育体系。在强化大学基础功能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出口和问题入口。提升R&D的问题导向、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提炼R&D在产学研中的价值链,提高全流程的人才培育和使用的权重,提出客观的社会评价指标;

二是勇于探索培养创新人才新区和禁区。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育的生态构建,教师经验和实践环节的组合,发挥企业工程师、课题中试和团队组合的意义。当年我在引进组织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育的教学资源,几家国内头部大学培育工程硕士时强调的是某某导师的威望、某一些大企业的实习环节,而香港科技大学提出他们的教授中80%在大型一流企业工作过,他们有一条完整的全工艺环节的生产线和一流的设备,学员带一个idea来可以体验全流程工艺并做出一个chip毕业。香港职业训练局有一个1年的证书文凭课程。不像我们追求的学历学位,没有入学的学历门槛,但要有职业需求方向,或是在岗的提升、或是转岗的学习、或是知识的储备、或是兴趣和尝鲜,等等,非常灵活,对此政府还有补贴,让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新行业。

三是设计针对不同人才的培育平台和入口。打通学校和社会、昨天和明天、个人和团队、技能和项目的隔阂。在出口前后加固就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在入口上打开对有工作经验的生源的清流;在成果转移、联合攻关、项目合作和市场培育拓展中,借鉴国际合作的访问学者模式,设立产学研合作双向学者或岗位,精准吸纳团队成员攻读相关学位,或进入企业项目团队,设计博士后岗位开放合作资源,提升创新链的价值与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香港科技大学产学研深圳
教育部批准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种电子书PDA模式影响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