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图书馆数据馆员招聘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2-10-24杨晓丰吕浩航

河北科技图苑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据服务数据管理馆员

杨晓丰 吕浩航

(1.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2.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图书馆 广东 汕尾 51660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科研信息交流愈加频繁,庞杂、无序的数据集迫切需要专门人员收集、整理和利用,这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时代变化,以数据馆员为代表的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岗位随之兴起。随着《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试行)》等国家层面数据管理政策法规的颁布出台,我国数据馆员的发展迎来新的时代机遇。鉴于此,当务之急是需要厘清图书馆数据馆员人才需求的现状,以为图情档专业教育更好满足人才需求提供参考。

1 数据馆员内涵与相关研究

1.1 数据馆员的定义

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不少图书馆新设置了针对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的岗位,但目前对数据馆员的概念定义尚未统一。数据馆员的概念最早由Liscouski J在1997年提出,他将数据馆员描述为“给企业提供长期的数据文件管理、维护、价值挖掘的图书馆员”。国内方面,顾立平认为数据馆员是具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能够将图书情报学理论与用户数据服务整体需求相结合的专业馆员。邓李君、杨文建认为数据馆员是具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能够将图书情报学理论与用户数据服务整体需求相结合的专业馆员。许鑫、张月指出,数据馆员是具备数据管理、存储、监管等数据处理方面专业技能,并能够为用户提供专业化数据服务的图书馆员。笔者认为,数据馆员是立足在图书馆这一科研数据密集平台,能够运用新技术对数据获取、管理、开发和再利用,并为用户提供专业数据服务的图书馆新型管理服务岗位。

1.2 数据馆员研究现状

笔者以 CNKI 数据库为数据源,以“数据馆员”为主题词,共检索到169篇相关文献,发文量主要集中在近5年,对所获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后显示,当前我国数据馆员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定义、角色定位、胜任特征、培养策略等方面。如孟祥保认为数据馆员是指在数据管理、保存和存储方面经过系统专门的训练,并具有行业资质的人员;蔡惠霞指出数据馆员的核心角色为数据专家、科研工作支持人、数据服务联络员、数据管理组织者、数据服务咨询员和数据管理培训师等;柏雪、陈茫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数据馆员胜任力的基本评价内容;邓李君、杨文建将意识和环境的融合、制度完善与管理创新、重视教育与职业发展、实施招聘与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合作与提升等作为数据馆员培养的策略。

在图书馆人才招聘需求呈现复合化、多维化趋势下,开展对数据馆员的研究,可为图情档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数据馆员作为在大数据时代衍生的新兴岗位,高校在培养具有较高数据素养的专门人才上经验还不足,国内图书馆界也尚未形成将数据馆员作为图书馆常规招聘岗位。因此,有必要通过已有的招聘公告助力了解国内对数据馆员人才的需求现状与变化趋势。

2 国内图书馆数据馆员招聘需求现状

2.1 调研方法及数据信息来源

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法对国内图书馆界数据馆员招聘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爬虫软件以关键词“招聘”“数据馆员”“图书馆”等对包括“图情招聘”公众号、高校人才网、高校人事处官网等网络信息渠道进行数据遍历、筛选和抓取,时间范围从2016年至2022年4月。共获取相关招聘信息70余条,各年份招聘人数分别为1、2、5、10、13、13、7,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招聘图书馆共计51所,招聘人数90余人,需求图书馆详细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2016-2022年图书馆数据馆员需求统计

数据馆员作为智能时代图书馆新的角色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及研究单位发布了招聘信息,未涵盖所有省份。从位置区划上看,国内图书馆数据馆员人才需求量呈现出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内陆地区散点分布的态势,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经济圈为主要需求地。这些地区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程度较高,对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兴职业需求较为旺盛。除此之外,四川、湖北等高水平院校和研究所集中的区域也对数据馆员人才有一定需求。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各地区图书馆数据馆员人才需求差异大,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2.2 学历学位需求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将调研对象分为普通高校图书馆、高水平大学图书馆以及科研院所图书馆三种。其中,高水平大学主要指“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双一流”大学。表 2 显示了各类型图书馆在招聘数据馆员时不同学历及专业要求的数量。

表2 各类型图书馆数据馆员招聘数量、学历及专业要求

表2所示,对数据馆员需求较多的为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占比达75%。另外,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对数据馆员岗位学历、专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在学历要求上,所有调查图书馆均有最低学历要求,其中普通高校图书馆需求硕士比例达80%,说明由于高校招聘政策的统一以及数据馆员工作内容的需要,数据馆员岗位学历门槛升高。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图书馆需求博士的比例分别为2.7%、25%,可见这些单位对博士研究生的需求较普通高校更多。

在专业要求上,普通高校图书馆对“图情档”学科的需求是各类型图书馆中最高的,占所有专业类型的38.89%。另外,依次为计算机类、理工类,还出现了“工商管理”“历史文献学”等专业要求,寻求进一步拓宽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学科背景。高水平大学各专业需求比例与普通大学相仿,但对“图情档”学科的需求进一步下降,只有32.39%,从中可以看出主动构建跨学科服务团队的意愿。相比而言,科研院所图书馆的转型力度大于前两类图书馆,“图情档”不再是需求专业的第一位,理工类的需求占比(40%)达到第一位。另外,由于科研院所办学性质的不同,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的学科需求,如中国中医科学院要求中医学专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要求物理学专业等。据此可以看出,多数高校在招聘中具有显著的“图书馆”机构特点,即使是数据馆员这样“偏技术”的岗位,大多仍然注重是否具有“图情档”专业背景。同时也发现部分高校对于学科专深的要求提升,一些招聘单位希望应聘者有其他特定学科背景,以便可以处理多个学科数据。

2.3 岗位职责描述

2016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数据馆员能力概要》,指出数据馆员主要有以下4种岗位角色:学术支持者、数据管理员、数据培训师和数据服务顾问。国内学者蔡惠霞等将数据馆员的角色定位为数据专家、科研工作支持人、数据服务联络员、数据管理组织者、数据服务咨询员、数据管理培训师等。本文通过汇总招聘信息和相关研究,归纳出数据馆员职责,见表3。

由表3可知,数据专家是图书馆招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岗位,占比为30.53%,要求展现出对数据的敏感性和专业的数据素养;其次是数据主管,占比为24.42%,这两类岗位占比超过一半,体现了当前图书馆行业对数据馆员的主要认识是作为数据管理人才。16.03%的招聘单位需要数据馆员作为科研支持人,协助研究人员解决特定的数据分析问题;11.45%的招聘需求为数据服务者,在多部门合作中扮演数据梳理者的角色;招聘方对数字化建设者和数据培训师的需求最低,分别占10.69%和6.87%,其岗位职责主要在图书馆其他传统岗位或信息类教师岗位得到体现,因此在基于数据馆员的招聘中需求较少。

表3 国内图书馆数据馆员招聘岗位及主要职责

2.4 专业技能描述

对于专业技能要求的不同是数据馆员区别于其他图书馆岗位的关键,也是影响数据馆员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方面。几乎所有图书馆在招聘信息中均体现出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呈现出一定的普适性和专指性。在收集的信息中共有176条涉及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见表4。

表4 数据馆员招聘专业及技能要求

招聘中提及最多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占所有技能的79.55%,说明招聘单位更为注重专业技能的专指性,而图书馆专门技术,如文献编目、资源建设等只占9.66%,与传统图书馆岗位中对图书馆学科专门技能的注重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部分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专业工具使用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主要包括计算机编程类,如HTML5、CSS、JavaScript、Python等编程技能;数据处理类,如SPSS、Clementine、Matlab等数据统计工具;办公类,如office系列操作软件。

2.5 综合能力描述

综合能力指的是除专业技能外,对应聘者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学习等多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数据馆员的综合能力做出要求,是希望个体在面临具体的职业场景中运用所学技能迁移、融汇,提升工作中的实践能力。调研中共有84条应聘要求提及综合能力,按出现频率排列分别为:团队协作、性格特质、继续学习、服务意识和价值认同,见表5。

表5 数据馆员招聘综合能力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界对数据馆员的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说明数据馆员并不只是单纯与“数据打交道”的岗位,而是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希望成为复合型的图书馆事业人才。

3 对国内图情档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3.1 注重培养学科复合型人才

面对数据馆员岗位需求的持续增加,培养具备扎实图书情报知识和信息技术与方法的多学科交叉人才已势在必行。国内高校应敏锐察觉这一融合趋势,改革图情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等课程外增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模块,保持课程设置的动态化调整,并丰富考核方式,避免单一图情档理论教育的局限,向编程、计算机科学、通信、管理等领域覆盖,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质,使其适应数据时代新的就业需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为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人才,开设Python语言、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文本理解与数据挖掘等课程;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按照信息加工的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为本科生设置了一门偏重信息技术的“信息素养与创新思维”课程,体现了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科的文理交融的新文科特色。

在应对就业趋势变化设置交叉学科专业的同时,也需要将育人过程与数据馆员就业需求结合起来。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使其既熟悉图书馆相关业务、又能掌握数据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成为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数据管理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3.2 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科认同感

当前国内许多图情档学生对本专业并无很大的热情,有很多是由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就业选择时也将图书馆工作作为备选,并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下图书馆工作的转型与发展。这种浅薄的学科认知和偏见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影响其职业发展,也阻碍了图情档学科地位的提升,使外界产生学科设置可有可无的误解。而在ischool联盟(由十几个国家60多所学校的信息学院组成)的培养观念中,图书情报教育是一门面向信息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一定信息素养,能解决各类信息问题的实践性学科。说明只有紧跟时代,将课程与就业紧密结合,让学生预见广阔的就业前景,才能切实增强专业认同感。

从调研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数据馆员角色持续兴起,新的岗位类型促进了图书馆传统岗位服务内容、技能和业务思维的拓展和转变,同时也给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课程教学和学习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带领学生认识这一图书馆行业的新岗位,让学生意识到图书馆数据馆员可以更加深入和具体的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其服务方式从基础的文献检索演进为深入的科研支持,从单纯的辅助角色转变为对科研项目进行指导和规范的核心角色。高校应当在充分把握图书馆岗位演化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招聘公告上的技能要求,完善人才培养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助力图情档学科获取社会更多重视。

3.3 合理配置师资,打造跨学科教学队伍

根据调查可以看到,面对大数据时代对信息技能的新要求,当前除图情档课程教育需做出变化外,还需要明确认识传统的图书馆岗位需求正迅速向兴起的数据技术岗位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据管理类岗位倾斜,图书馆对拥有多学科技能交叉和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更为青睐。因此,需要在协调图情档学科内部师资和学术资源的基础上,打破高校学院之间行政管理体制造成的学科结构壁垒,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学队伍和基于需求的跨学院科研团队。设置开放、流动的多学科研究平台、课程资源和项目资源等,加强与图情档关联学科的资源共享,促使学科之间的融汇和扩展。构建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拓宽本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学科视野,释放更多的研究主题,为我国图情档学界注入新的研究活力,为我国图情档人才培育事业开创新的局面。

3.4 积极搭建数据型人才培养平台

培养单位应主动构建系统完备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制度方案和保障平台,为图情档学科创新实践开发提供环境、指导、经费等方面扶持。如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牵头建设“智慧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是文科创新平台服务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突出成效。图情档学科的技术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属性,必须要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且敢于打破“舒适圈”,与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协同建立实习基地,搭建技术型人才的专门培养平台,更好地融入智能互联时代的就业环境,激发学术的创新性。如武汉大学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与腾讯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实验室,致力于提升图情档学术的专业视野,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精尖人才,这也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4 结语

从对国内图书馆数据馆员招聘内容的分析看出,各类型图书馆的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以数据馆员岗为代表的数据治理服务将被纳入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将不断丰富,相应的岗位职责也会更加细化。当前国内仅有部分高校设置了数据馆员岗位,但未来将逐步形成设置数据馆员岗的趋势。图情档专业人才需要提升自身数据管理方面的能力,高校也应及早部署、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学科人才,推动图情档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随着图书馆逐渐加快转型力度,服务目标向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细致化演进,图情档专业人才在招聘需求结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已成事实。但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成长的动力,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也将向更广阔的信息职业之路发展。

猜你喜欢

数据服务数据管理馆员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大数据开启图书馆工作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