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媒渲染对中国生源“过度依赖”

2022-10-24纪双城

环球时报 2022-10-24
关键词:电讯报约瑟夫学费

纪双城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2日报道,英国高校联盟“罗素集团”内的学校,如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以及格拉斯哥大学等,上一学年招收的中国学生均超过5000名。伦敦大学学院招收的中国学生数量更是超过1万人,占学校生源总数的1/4。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弟弟、上议院议员约瑟夫•约翰逊据此称,来自特定国家学生的“过度集中”“有可能(让高校)产生依赖性,可能会破坏其财务弹性”。

约瑟夫发表上述言论前,英国特拉,斯政府曾公开表示,需要应对来自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被迫辞职,特拉斯原本会将中国定性为英国的“威胁”,而不是“系统性竞争者”。《每日电讯报》称,预计保守党对华“鹰派”将向下一任首相施压;要求贯彻特拉斯的态度。但学者们警告称,这样一来,中国学生可能会不愿意去英国学习,从而导致一些大学出现“资金危机”。约瑟夫还呼吁通过“高等教育法案”,赋予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一顼新的职责,以监督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外学费收入方面是否足够多样化。

不过,对于约瑟夫等人的上述观点,英国高校普遍不愿公开认同。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校长格雷尔教授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与中国的合作,不是为了吸纳中国生源和留学生学费,而是为了双方的科研合作。正因此,该校曾在英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率先旬机安排中国留学生来校继续攻读学业。

对于英国教育的财政压力问题,英国媒体其实一直有报道。就在23日,英国《观察家报》引述英国学校校长协会进行的调查数据报道称,由于能源账单和薪酬成本显著上升,英国九成中小学将在下个学年没有运营资金。对比中小学,英国高校能够维持运作,国际留学生的学费贡献的确不容忽视。▲(纪双城)

猜你喜欢

电讯报约瑟夫学费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下)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上)
我的兴趣班学费
《每日电讯报》和《新京报》关于十九大新闻评论的比较
童话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约瑟夫·科尔曼的歌剧批评(上)
品牌的意义:内容永生——访英国《每日电讯报》有感
外媒“眼”中的中国及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以英国每日电讯报关于中国人在英消费报道为例
大学学费“涨声”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