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2022-10-24

新传奇 2022年32期
关键词:王爷朱棣京城

通过比较明清时期对宗族的态度,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明朝的藩王是“无诏不得入朝”,清朝的宗族是“无令不得出京”。从本质上讲,他们都是为了防范宗亲对皇位的威胁,毕竟“同患难易,同富贵难”。

古代的五等爵位是指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而在这五等爵位之上就是王爵。王爵也分两种:一种是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例如齐王韩信;另一种就是皇帝的宗亲兄弟,例如明朝的藩王、清朝的亲王。然而,明朝禁止王爷进京,清朝却禁止王爷出京,为什么会这样?两种不同的做法哪个高明?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

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朝建立后,他一口气将自己的20 多个子侄分封到各地为藩王,“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这是一件多少有些“逆时代潮流”意味的事情。因为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郡县制、削弱分封制。

少数被分封的藩王不再拥有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权,变成了只食俸禄的富家翁。而朱元璋分封的藩王享有高度军事自主权,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手下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受朝廷节制。藩王拥有监视地方臣民的权力。朱元璋之所以要分封藩王,主要有两点考虑。

一是外御蒙古。当时元朝虽已被推翻,但蒙古人在河西、漠北一带还拥有较大势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同时,国内仍然存在陈友谅、张士诚的残余势力。一旦国内有变,两股势力里应外合,将动摇大明王朝的统治根本。朱元璋本着“皇子守国门”的策略,让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带领军队驻守边疆,成为朝廷的可靠屏障。

二是内稳朝政。朱元璋子嗣众多,他们大多数都经历过战火的磨炼,具有一定的实力,手下也各有一班人马。如果要将他们全部留在京城,一山不容二虎,难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人伦悲剧。朱元璋在世之日,或许还能压制诸子。那他撒手人寰后呢?与其让诸子留在京城,形成一颗颗不定时炸弹,不如将他们分封外地,远离政治中心。

当然,朱元璋也深知藩王权力过大的隐患。于是,他作出规定:禁止藩王随意进入京城,3 年才能进京一次,以免与朝廷大臣发生勾结。同时他也不准藩王之间互相联系,特意错开藩王们的进京时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准王爷进京”。

1398 年,朱元璋在病逝之前颁发遗诏,下令“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准藩王进京吊丧。从遗诏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深深地担忧皇太孙朱允炆无法服众,也生恐藩王进京捣乱,因此特意叮嘱一番。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

1644 年,清军挥师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清朝在许多制度构架上,沿袭了明朝的旧规。但在如何处理王爷的问题上,清朝采取了与明朝完全不同的做法。清朝只是在初期册封过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少数藩王,不过这属于历史造就的特例,他们也和爱新觉罗一族没有血缘关系,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皇室藩王。在平定三藩后,从康熙帝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再也没有册封过任何一名藩王。

不仅如此,爱新觉罗一族的皇子们,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都不能随意离开京城。除非是为皇帝出差办事,需要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离开北京的,否则都只能在京城老老实实地呆着。至于到外地去当藩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举例来说,1860 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由于惊吓过度,病死于1861 年。按照遗诏,权力落到了八大顾命大臣手中。此时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有意夺取大权,便紧急将咸丰的亲弟弟——恭亲王奕訢召到热河,秘密商议大事。按照清朝皇室祖制,奕訢是绝对不能擅自离开京城的。根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本刊有售,特惠价128 元)的记载,奕訢是化装成喇嘛后才得以离开京城,悄悄地去热河面见慈禧太后、慈安太后。

两种做法哪个高明

其实,上述两种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相当于一个硬币的两面,难分高低,没有优劣。毕竟,这两种做法都是通过限制王爷的权力、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出发点都没有问题。具体而言,这两种做法有明显的优点,但也有明显的弊端。

先看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明朝将藩王分封在各地,隔断藩王与朝廷大臣的联系,禁止藩王之间的联系,苦心造诣地维护皇室正统的统治,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面对朱元璋分封各地实力强横的藩王,建文帝朱允炆在短时间内连削五藩,将他们贬为庶人或永久禁锢。至于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实在是因为建文帝操之过急,破坏了皇权与藩王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致。“靖难之役”过后,藩王在各地发展,犹如蒲公英一样,成为皇权的重要分支。

1644 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后,正是各地藩王,如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宁靖王朱术桂等人延绵明朝国祚,长达40 年之久。

当然,这样做仍有明显的弊端:容易造成地方势力过大,破坏中央集权。明成祖朱棣也注意到这一弊端,进一步采取办法削弱藩王权力,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剥夺他们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权。藩王们这才消停下来,高高兴兴地过他们的安乐日子。

再看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在清朝,王爷们的日子比明朝“苦”得多。他们不单是被严格限制在京城,其爵位都是降一等。如果后世子孙没有为朝廷立功劳,最终会被降为平民。整个清朝只有12 个“铁帽子王”(王位可以一直传下去)不受限制,世袭罔替。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用担心王爷在外地兴风作浪,也不必为了养着王爷而耗费巨大。

因此,总体来说,清朝王爷没有明朝王爷那么嚣张跋扈,动不动就打进京城。但清朝不准王爷出京,一样也有弊端。王爷扎堆留在京城,容易与大臣们勾结在一起,干涉朝政。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咸丰年间的“辛酉政变”,都有王爷积极参与的身影。

猜你喜欢

王爷朱棣京城
五环再耀京城
朱棣“魂牵”建文帝
五环再耀京城
王爷,请矜持
和王爷換礼物
智娶公主
『影帝』朱棣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王爷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