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地区纺织行业数字化思考

2022-10-23韦甜徐锦龙王玉萍

纺织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纺织数字化数字

韦甜,徐锦龙,王玉萍

(1.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228;2.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江苏 苏州 215228)

前言

工信部于2021年12月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以及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都必须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道路,这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两化深度融合,是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于制造业的机遇窗口期,也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使之兼具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等特征,为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以及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大动能。

“十四五”时期是建设制造强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两化深度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已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其中纺织业的主要任务是升级纺织装备、纺织信息化技术以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方面[1]。江浙沪一带有着发达的纺织制造业产业集群,如江苏丝绸产业、浙江纺织产业等,这些地区的供应链优势可以借助长三角地区的贸易“流量”辐射至全球。2019年9月《长三角数字人才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为制造业的深度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新的窗口,也带来了重大机遇。在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进程持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纺织产业是长三角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处于向战略型新兴产业转化的关键阶段,产值超万亿,当前迫切要求解决高素质人才匮乏、装备更新升级滞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信息化程度偏低等问题[2]。伴随着数字经济革命如火如荼地兴起,纺织产业要应对重组优化产业生态,必须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强化数字化技术驱动力。同时,纺织行业众多企业家也清楚地感受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推动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 数字化技术的作用

数字化技术把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从原材料选取、纺纱、织布到成衣进行数字化控制,减少人员参与,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降低瑕疵率,产品可溯源,实现纺织产业链的可视化和价值链最大化。通过数字化智能制造为长三角纺织业注入新鲜血液,助力纺织业在新时期迸发新活力。

智能制造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一种应用,其供应链以消费者的需求导向和协作为特征,同时智能工厂为智能制造提供了灵活、自适应的解决方案[3]。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指在数字化技术与制造工艺交叉发展的过程中,持续融入虚拟现实、互联网、数据库和快速原型等各领域的技研成果,基于用户需求,快速整理采集所需资源数据,规划重组产品、工艺、资源等不同类型信息并用以辅助产品设计、仿真测试和原型制造等工艺流程,最终批量化生产满足用户特定要求。数字化对于企业精准决策与品控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可由网络协同供应链节点实现产品制造的进度与品控调度,由此实现在产品制造周期内透明化管理的全面渗透。

2 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长三角纺织企业在设备改造升级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纺织智造装备的信息化、数字化升级,由此实现了装备联网、监管透明,纺纱化纤原料自动化生产,印染工厂数字智能水平不断提升,服装定制愈来愈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获益于与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长三角纺织产业链整体升级,对市场消费需求的响应愈发高效快速。2019年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江苏省入围9 家,浙江省入围3 家,安徽省入围1 家。2021年12月9日,浙江省出台全国首个数字贸易发展指导性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浙江要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区、数字金融创新区、数字物流先行区和数字监管标杆区“四区”,分别从完善数字贸易产业、平台、生态、制度和监管体系等五方面提出19 项政策举措。以数字贸易全产业链建设为核心,将数字安全治理、人才、财政和用地等各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程,部署落实数字贸易示范区、自贸区等八项核心任务。在精研吃透数字贸易规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纺织行业特征并据此拟订数字贸易制度,使数字贸易发展获得浙江智慧的支持。纺织印染是浙江省的传统支柱产业,行业产能超过全国总产能的50%,全国首个“印染大脑”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在获得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下,轻纺城集团与阿里云协力推进了印染产业数字化进程。数字纺织的应用将对长三角纺织行业新产品设计、制造、仓储、销售、物流等过程合理分配优化,降低要素流通成本,从而促进长三角地区纺织行业柔性快速的市场响应,整体提高网络化供应能力。

目前,纺织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产业链缺乏有效的协调、整合和创新,未能充分考虑客户价值诉求;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没有数据整合,无法实现互认,外部资源无法与内部企业对接;产品制造全流程管理透明度、可视化效应差,缺乏数字化业务场景,未能实现品控溯源管理;供应链缺乏足够灵活性与相契合的组织体系;数据挖掘的应用尤其缺乏人才、研发、渠道以及完整生态体系的有力支持;精益制造以外的需求导向、预警应对未能获得企业更多关注;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人才,对数字升级缺乏必要概念认知,对外部环境变化缺乏敏感性,更无法推动企业自上而下完成数字转换,以致于无法准确把握市场机会;纺织服装智能制造技研领域缺乏足够资源投入,更毋庸谈及新成果的突破,如:服装智能制造领域未能及时更新引进柔性材料抓取精密技术、RFID 芯片技术等[4-5]。

3 数字化提升路径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锻造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全球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呈现出供应链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等特征,市场竞争由企业间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集群式竞争,加之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互联网、物联网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供应链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竞争的焦点。工业互联网将人机与其他生产要素串联起来,企业由此实现IT、OT融合,制造生产呈现出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由此满足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发展要求[6]。当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纺织服装行业要把握创新机遇,将智能制造作为发展重点予以推进。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有必要依托网链结构增进管理绩效,在市场反应能力、引领能力等方面取得发展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

3.1 智能化数字工厂

智能化数字工厂涵盖智能化数字车间规划及硬件升级、数字化平台、智能技术平台三个方面,智能化关键技术在纺纱、织造等方面的应用,对于纺织工业来说至关重要。南通大生集团的数字化车间实现了从原料到成件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装备数控化率大于90%,其中络筒自动堆垛、打包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万锭用工为普通车间的1/3,生产效率提升约10%。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为打造数字化工厂带来重要契机,这也是纺纱企业技术革新的主流趋势。纺织材料容器、筒、轴乃至于织物都可以成为信息载体。二维码信息转换是收集和存储信息的基础,如设备运行状态和维护信息,系统会快速灵活地对生产线进行自我配置和自我优化,满足定制订单的同时将所有信息反馈到MES 和ERP 系统,使管理决策可以在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完成生产要素联通,并依据实时反馈生产数据的分析结论,改进运营程序,推动生产智能化进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3.2 中小企业业务“上云”“上平台”

纺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重中之重即在于业务“上云”“上平台”提速。依托应用平台,企业能够完善精细化管理,达到提质增效、降耗节约的目的。

现阶段,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基建工程不断提速,数字经济成为经济新时代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引擎。依托园区建设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点面结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取得高质高效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集群化发展,其最重要的措施即打造工业互联网,汇聚产业集群、园区资源和建设配套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长三角纺织产业集群“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当地阿里巴巴、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广泛合作,也吸引京东等平台频繁“登门”寻求合作,在当地互联网企业平台推动下,纺织产业数字化赋能互动火热,整体走在数字化赋能前列,例如:利用大数据探索“以需定制、按需定产”,浙江老牌窗帘企业金蝉布艺在海归总经理、“织二代”杨卫主导下,与上海电商平台拼多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迅速成长为数字化运营企业,江苏波司登集团与浙江阿里云签约,共建全域数据中台,将波司登全域会员、全域产品、线下门店、物流等完全数据化;常熟服装城管委会专门设立数字管理局,主动对标阿里犀牛工厂“以销定产,小单快返”,服装城中传统服装企业正在实现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全流程数字化协同。以上这些企业都是率先尝到了数字化赋能甜头,藉由物联网的运用,纺织供应链将上下游供应商与客户紧密关联起来,工厂制造效率不断提升,通过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呈现,沟通成本显著下降。

4 数字化催生新模式、新应用

服装行业业绩承压、规模化产品销售迟滞,种种市场变化均对服装品牌和制衣企业增强原料供给的稳定性、时效性提出更加严格要求,“小单快返”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所在,来自市场的压力正在促使纺织业转型升级——消费端个性化、定制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4.1 个性化定制

当前,客户需求愈发凸显出个性化特征,定制生产成为服装制造领域的主流趋势。随着个性化、定制化生产的发展,企业对高品质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业务延迟、私密性、安全性指标的要求也进一步升级,整体运作呈现出精细化、灵活化、智能化的趋势。个性化定制生产需要通过智能服务,满足智能制造、敏捷连接、实时处理、数据清理、隐私保护等关键需求,以及部署在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收集、聚合、存储和分析机制,可快速、轻松地实现OT 和IT 的集成。定制模式渐趋成为服装企业发展的新路径,较典型的如阿里的犀牛工厂、浙江报喜鸟等。其中后者日定制订单超2000 件,年度完成定制销售收入5 亿元以上。如图1所示,互联网定制平台应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与3D 渲染技术,智能云工厂要推动产品制造趋向于智能化、柔性化,使规模化全品类快速定制、生产获得高效支撑;依托大数据云平台深入挖掘时尚制造数据资源,使产业链各相关主体彼此联通共享、协同合作,面向贴合消费者体验的产业发展需求,探索私人定制服务领域的崭新商业模式。

图1 互联网个性化全流程定制示意图

4.2 产能共享服务

产能共享服务是互联网服务模式影响较为显著的方式,在许多中小纺织服装行业中,产能失衡现象十分普遍。共享产能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产能决策,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为避免重复和产能过剩提供有效途径。服装行业的核心特征之一即快销时尚,尤其强调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其产业链条涵盖面料生产、织造、染整等诸多子行业、企业,但囿于近年来市场疲软、运营管理、品控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企业生产缺乏规模化订单的支持,产能大量闲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面料生产是纺织行业供应链上游领域的关键环节,订单延误极大可能导致产能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产能过剩的企业与产能较低的企业分享,产能较低的企业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因此,构建以共享服务能力为核心功能的互联网平台,整合产业链平台服务功能,是规避时空资源共享能力失衡风险的重要途径,也利于行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提质增效,对增进提升供应链效率以及服务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4.3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形态源自于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这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思路。深入挖掘互联网经济的“轻资产”特性,整合生产制造资源并实现平台共享,由此高效利用纺织产能资源,企业经营无需自建纺织工厂;为国内中小型纺织企业发展提供扶持政策,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提高岗位技术含金量。同时,依托大数据挖掘技术收集整理各制衣厂客户订单数据,通过分析客户档案,在销售、市场动态监控等方面为各面料贸易商提供数据支持,使之适应纺织制造中心渐进性转移和行业价值链重构等挑战,将业务触角延伸至下游品牌零售等领域,巩固市场竞争力,提升行业地位。在服务型制造领域中引入工业互联网,依托云服务平台,服装制造设备设计、生产、物流、安装直至运行的全部环节都可实现远程呈现于客户的智能设备界面,服务团队能够远程实时为客户提供运维支持,包含定期维护和故障诊断等。服务化转型在为制造企业拓展业务领域、扩展市场规模方面提供了更多可能,是新时代传统制造业跨界运营的新方式。

4.4 智能服装产品

获益于数字化转型,服装业发展将面临崭新变革。智能服装,不仅具有传统的保护性和代表性功能,而且具有技术和数字特征,已经成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方向。自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和眼镜)兴起以来,智能服装最近出现在市场上,但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体育和医疗保健中的生物特征身体分析、感官器官和肌肉活动的辅助系统,以及通过与智能物品交互(作为物联网(IoT)环境的一部分)进行的数字服务,只是一些产品概念和使用案例。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些发展使得企业有必要重新考虑产品开发方法、商业模式和合作方式。

未来10年,数字化一定是传统行业的新赛道。品牌力本质上就是链接消费者的能力,市场一手数据的挖掘利用为企业前进提供重要动能,若不以数据为依据,品牌引领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应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新基建”的核心发力点。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邱琼建议,纺织服装企业必须依托电商平台数字化赋能,使数字化云服务贯穿应用于全流程产业环节和业务场景,破除产业链信息壁垒,用好数字化这根杠杆,由此推动场景、业务、运营与服务等基础环节再造,从而撬动内需消费规模扩展。

5 结语

全球数字化的繁荣将使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传统模式将取代新兴模式,与其说是工业革命,不如说是产业链的整合,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协作生产。纺织行业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中起到尤为关键的支柱作用,在数字经济革命的冲击洗礼中会暴露出不少问题,也因此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纺织产业生态优化要充分运用好数字化技术的资源优势,推动智能转型。纺织行业必须意识到新的挑战,以明智的行动应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促进产业增长,改变劳动力结构,最终才能改变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技术创新和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根本动力,能促进整个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纺织数字化数字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