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理论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2022-10-22王雪梅

关键词:共同富裕图谱聚类

张 斌,王雪梅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1]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其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立场是社会主义同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相区别的根本表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是党和国家努力奋斗的主要方向。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起来”是一条鲜明的主线,是“站起来”的目标,又是“强起来”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理论研究上,学者们围绕共同富裕主题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这种探索客观上是对共同富裕实践的生动反映。但对于长时间区段与大规模样本的文献资料梳理与分析存在难度,鉴于此,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的大量文献进行认知图谱分析,客观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基本走向,以期推动共同富裕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将检索主题设置为”共同富裕“,来源期刊设置为”核心“和”CSSCI“期刊,可选定的改革开放后的起始时间为1979——2021年,仅检索中文文献,剔除非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5 147篇(下载时间为2021年10月4日)文献作为研究数据。

一、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进展分析

(一)发文量及阶段特征分析

发文量是测度某一领域研究进展及热点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到年度发文量统计图(见图 1)。图 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共同富裕研究发文量均在每年百篇以上,发文量的时间段可以划分为1992年之前的起步期,1993—1995年的高峰期,1996—2018年的稳定期以及2019年以后的上升期。作为热点话题,文献研究成果数量与其时的国家政策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1992年后共同富裕研究发文量激增的直接原因。而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后,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热度再次兴起。

图1 发文量年份分布情况

(二)研究机构与研究作者分析

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合作网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运行citespace前,设置时间跨度为1992—2021年(在研究的数据文献中,最早发表年份为1992年),时间切片设置 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Institution”,然后运行得到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 2)。知识图谱显示,文献发表的高产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整体连接性较强,研究机构多分布在高校等,合作关系较密切。具体而言,第一,从学科属性看,以经济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为主,且经济类研究机构有独占鳌头之势。社会学、历史学等性质的科研机构对共同富裕研究涉足不多,这反映出对共同富裕的跨学科研究不够充分。第二,核心研究机构以高校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地方党校为主,其中高校的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各院所中以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为代表,党校中以中共中央党校为代表。第三,研究机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核心研究机构中,大多数聚集于北京地区,其次分布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核心研究机构较少在其他地区有分布,南部、西北地区则基本无核心研究机构。

图2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作者是推进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共同富裕研究作者合作网络(见图3)以及作者发文量统计数据(见表1)能够反映他们在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和贡献大小。对其进行分析,便于我们对高频作者及其观点的掌握,从而更好把握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态势。分析结果表明,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对应的节点最大,其发文数量为61篇,并与张宇(中国人民大学)、刘灿(西南财经大学)、侯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有一定合作关系;余金成(天津师范大学)发文数量为20篇,排在第二位,但与其他作者合作并不紧密;周新城(中国人民大学)发文数量为19篇,以独著为主。由此可见,目前关于共同富裕领域的高产学者基本上以独立研究为主。根据普莱斯定律,统计发现目前该领域全部核心作者发文量远未达到该领域发文总量的50%以上,这说明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现有高频作者在共同富裕研究领域的理论探索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还不够高。

图3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表1 发文量排在前二十的作者

二、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高度凝练了文献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文献计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可以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通过分析关键词信息来界定和分析共同富裕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高频关键词分析

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时间跨度设为1992—2021年,时间切片为1年,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高频关键词图谱显示,“共同富裕”“生产力”出现频率极高且具有很强的中间中心性。选取导出关键词共现信息表中“count”大于100的关键词及频次汇总到一起(见表2)。其中检索主题词“共同富裕”出现的频次为1 685次,排在第一位;“社会主义”出现频次为662次,排在第二位;“生产力”(551次)“邓小平”(383次)“社会主义的本质”(300次)等也是该领域出现较多的关键词。这些高频关键词大多首次出现在1992年,可以推断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学术界掀起对共同富裕研究热潮的直接推动因素。

表2 关键词共现情况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CiteSpace关键词聚类功能将相近关键词聚为一类。在参数设定时,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项选择默认“Top 50”,裁剪选项为Pathfinder,并勾选Pruning sliced networks选项,运用LLR算法并以“K”标识进行聚类,选取聚类号为0~15的聚类,最后以Cluster View模式进行显示,并导出聚类信息表(见表3)。聚类的结果Q值(区间为[0,1])大于0.3,表明网络的聚类效果较好,清晰度S值在0.5以上即可认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且一般来说,当轮廓值在0.7时,聚类是高效且令人信服的[3]。聚类图谱Q=0.5359,S=0.8152,因此网络聚类结构显著且聚类效果合理可信。

表3 关键词聚类情况

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5)显示,16个聚类分别为#0社会主义、#1基尼系数、#2生产力、#3邓小平、#4毛泽东思想、#5改革开放、#6习近平、#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共同富裕、#9公有制为主体、#10按劳分配、#11民族平等、#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3两个文明建设、#14乡镇企业、#15民富。基于聚类分析结果以及相关文献梳理,将研究热点归纳为共同富裕内涵研究、推动共同富裕依据的研究、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共同富裕意义研究四大主题。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1.共同富裕内涵研究

共同富裕主题研究首先就要涉及概念的内涵界定,“它不是什么”似乎能够达成一定共识,但是“它是什么”触及本质,难度也最大,不同路向的探索结论也有差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孙武安辩证地指出,共同富裕也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发展没有止境,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没有止境[5]。严文波、祝黄河重视共同富裕评判标准的多元性,认为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没有精神生活的充实,这种富裕显然并不是现代文明条件下的真正富裕[6]。沈斐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角度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既不同于“均富”,也与贫富悬殊所对立,还意味着“共同发展”[7]。刘长明、周明珠指出,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准,还是区分真假社会主义的分水岭,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8]。胡鞍钢、周绍杰明确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实行“平均主义”,更不是吃“大锅饭”[9]。胡鞍钢早在2011年就提出共同富裕当包括中国社会、中国与世界、人与自然三个方面的共同富裕与共生共荣[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11],共同富裕则是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董晓辉认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2]。“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13],武建奇指出,“发展型、多成分、市场式和分阶段”共同富裕正是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14]。

2.推动共同富裕依据研究

追求共同富裕和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为之奋斗的社会目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一开始就鲜明地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理念写在了理论的旗帜上,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指南。有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探析并指出,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大同、均平传统已经内化为一种高尚的核心价值渗透进国民的血脉中。有了这个传统的铺垫,当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时,自然比较容易被认同和接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政治文化基础[1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目的,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里,亦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中。孙武安、吴文新指出,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即是要实现共同富裕[16]。程恩富、刘伟从实践层面出发,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道路,是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凝聚力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17]。张春敏、吴欢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推动共同富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18]。邱海平亦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人类的美好理想[19]。赖德胜、石丹淅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

在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结构方案整体性比较差的问题尤为突出,不能对土木工程建筑整体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结构设计时产生零散问题,让许多区域设计规划出现各为其主的现象,致使土木工程建筑不具备整体性,完成的建筑本身会表现出一些特别明显的缺陷。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整体形不强,不仅会在结构自身各个组成部分带来缺陷,还会使土木工程建筑整体与建筑周边造成不协调现象,会降低居住者生活幸福感,导致土木工程建筑本身不能得到长久发展。另外,这些问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人文损坏、能源浪费等不良影响。

3.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

“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21]8。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使劳动者过美好的生活。 “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22]邓小平也强调,“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23]。“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24]邓小平不断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条根本原则[25],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刘国光认为,处理好分配领域和所有制结构能很好地解决从“先富”转向“共富”的问题[26]。周新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在消灭私有制基础上来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现象[27]。刘建武提出,要实现共富共享,第一就要快速地发展生产力,第二要始终坚持将公有制作为其基础[28]。徐传谌、王艺璇指出,必须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并提高劳动要素收入[29]。张翔则从法治建设角度出发,认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的各项机制,并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以及法律监督来实现共同富裕[30]。沈满洪从生态文明视角指出,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确立……绿色共富的治理制度[31]。

4.共同富裕意义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2]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实现满足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将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群众基础。“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33],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陶伟、余金成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导向的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34]。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它所特有的平衡社会贫富、覆盖全体个人的价值要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极大地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万建武从反贫困角度指出,推动共同富裕不仅实践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也对人类减贫事业作出着重大贡献[35]。郁建兴、任杰从其世界意义视角指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的精神美学承接的同时,中国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连通着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在引领和推动着中国人民创造繁荣的同时,为世界的健康发展与共同繁荣贡献着中国智慧与方案[36]。

三、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演进态势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通过关键词时区和关键词突现图谱来展现和分析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和基本动向。

(一)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

CiteSpace时区图可以很好地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趋势变化、发展脉络与演化进程(见图6),图中圆形节点的位置代表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且节点越大表示出现频次越高。

图6 关键词时区图

考察关键词时区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的侧重热点总体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2000年,热点关键词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等,2000年之前理论界侧重对共同富裕内涵和依据研究。第二阶段是2001—2011年,热点关键词有“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这一阶段研究侧重于对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对共同富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渐次推进研究。第三阶段是2012年至今,更侧重新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研究。热点关键词有“精准扶贫”“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振兴”等,这些关键词基本上描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图式,也体现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建议等方面研究。

(二)关键词突现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的基础上,通过突发性(Burstness)进一步对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进行突变词检测,得到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 7),加粗部分标志其突现词的强度也即成为热点阶段的起止时间。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共同富裕研究突现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突现强度排名前五的关键词为:“邓小平”“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持续时间较长(十年以上)的关键词有“贫富差距”“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突现时间较近(近五年)的关键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共享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共同富裕研究的前沿领域侧重于对“新时代、习近平、公平正义、共享发展、贫富差距、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振兴”的研究,有理由相信,一直作为研究热点的“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关键词也仍将是研究热点和前沿。

图7 排在前25位的关键词突现图谱

总体上看,共同富裕的内涵界定、推动共同富裕的依据、实现路径、意义阐释等仍将是研究热点,从理论层面的探析到实践层面的探索也有较大的深入研究空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相关研究将渐趋多样化、精细化。

四、研究展望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同富裕研究,目前学界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视角的研究获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细致、深入研究共同富裕作出了贡献。但与新阶段的实践发展需要相比,共同富裕还有诸多可深入研究的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怎样的共同富裕,具体应如何实现以及中国的共同富裕道路对世界有何意义都需要更进一步深入探讨,另外,共同富裕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第一,共同富裕内涵研究将仍然是学界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共同富裕”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37],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38],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共同富裕的合理边界,防止实践中出现诸如走向平均主义、陷入福利过度社会的陷阱等问题,避免对共同富裕误判的出现。“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39]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0],“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21]4,显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能忽视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这方面议题非常值得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41],这便意味着,走共同富裕之路也必将包含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要求。此外,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发展道路等探讨也必将为共同富裕内涵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研究仍是学界需要具体深化研究的重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且复杂,既急不得又慢不得,更等不得[42]。进入新发展阶段,应“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43],兼顾效率与公平,重视分配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其中,“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1]8。因此,需要着重研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44]7。再者,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4]7中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过程与前提。如何在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值得探讨的重大时代课题。

第三,摆脱贫困一直是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中国共同富裕的实践道路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理论上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在传承马克思、恩格斯贫困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坚持“贫困治理要从实际出发、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45],着重思考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困问题,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贫困治理理论。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46],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希望与激励,“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实例”[47]。中国的共同富裕道路和治世之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充分肯定中国共同富裕理论价值的同时,探索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世界历史意义就是重大现实课题,这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性、科学性问题,关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引领力问题。

第四,共同富裕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共同富裕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其研究也应逐渐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生态学、人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为相关研究的理论建构和推进路径提供新视角。对共同富裕的进一步细致、深入的研究,还离不开综合的多元方法与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应推动共同富裕研究方法的多元发展,重视研究团队的建设与合作,加强相互合作与交流,形成跨地域、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团队,共同推动共同富裕研究往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以丰富共同富裕理论研究,为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指南。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图谱聚类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绘一张成长图谱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图表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