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规划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2-10-22蒋芳
蒋 芳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300
一、高校职业规划教学问题
高校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地位相对较低
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地位相对较低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课时安排不合理。在2007年,中国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要求》提倡,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就业指导的学时数量不少于38个。这对我国高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提供了参考,但十余年过去了,部分学校的学时数量少于38个。这就导致虽为公共课程的职业规划课,整体的教学地位却非常低。第二,课程考核形式不合理。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开设其他公共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则是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该课程的属性和其他课程存在差异,所以,要求学生撰写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报告是一种理想的考核方式。但是现阶段高职教育中虽然坚决贯彻落实了这一点,但是整体要求相对较低,一般不会要求学生以数据分析提出发展规划思路,也不会针对发展规划安排答辩环节。
(二)教学内容难以实现统一
影响学生职业规划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个人性格、感兴趣的方向、自身的专业实力以及家人的意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学生职业规划。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如果统一向全体学生讲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便很难实现对学生的精确指导,从而降低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效用;如果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虽然可以实现精准指导,但教学时间不足又会成为阻碍因素。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统一性和针对性的有效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对学生意愿把握不够深入
对学生学情有一个准确认识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在职业规划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想法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准确性。例如,某位学生对土木工程岗位有着浓厚兴趣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如果教师能掌握这一情况便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可以向其讲解土木工程行业的工作内容、待遇状况、工作素质等方面的情况。这有助于学生做好准备,为自己憧憬的职业努力奋斗。如果教师没有掌握这一情况,在课程教学时便不能非常详细地阐述相关内容,学生的学习收获便非常有限了。纵观当下高职职业规划教学,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学生个人意愿这一情况是广泛存在的。也正是由于该问题的存在,整体课程教学效果始终未能达到预期。
二、职业规划教学策略
(一)提升职业规划教学地位
职业规划教学地位的提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增加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课时数量。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充裕的教学时间为前提,如果连最基本的教学时间都无法得到保障,教学能力再出色的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提升职业规划教学地位,首先要增加课程教学数量。《要求》所规定的38个课时数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实际的课时数量应大于这个数字。高校一个学期大约为18周,除去考试有17周左右。在这17周内,职业规划课程应保持在一周2~3的频次,具体数量可根据其他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课时数量得到增加,课程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便进一步体现出来,课程整体的教学地位以及在师生心中的地位便能得到提升。
第二,优化课程的考核形式。课程的教学地位不仅仅可以通过较高的学分数值、较为密集的排课数量等方式体现,也可以通过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表现出来。而衡量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究竟如何,需要我们采取某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职业规划课程的考核方式要做出优化,不仅要提升课程学分数值,也要进一步丰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报告的撰写要求,增加答辩环节。具体可参考以下步骤:
首先,提升课程的学分数值。在高校中,职业规划课程一般为1个学分或2个学分,学分数值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对课程学习不重视的问题,毕竟学分数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酌情提升该课程的学分数值,以较高的学分考核学生的学习行为。
其次,在坚持“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这一考察方式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期末考核形式。在课程考核中参考学生的平时上课状况和期末考试状况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思路,所以在优化课程考核形式的过程中要将其保留下来,但我们要对期末考试的方式做出改变。一方面,我们要提升职业规划报告撰写结论的科学性。具体而言,在职业规划报告中,“环境分析”这部分的内容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就业环境和职业环境等内容。在撰写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要搜集相关数据,更要善于应用专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展开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形成最终的结论。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报告的过程中,要结合报告的主题收集相关数据(如营销行业的从业人数、行业的工作岗位、营销型企业的数量),而后应用专业的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法、移动平均法)对数据开展定量分析,根据最终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结论。建立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结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能有效避免学生只思考不调研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加生涯规划报告答辩环节。学生提交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并不意味着课程考核的结束。教师应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答辩,针对报告书中的重点问题向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提问。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素质,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报告书抄袭这一不诚信的学风。
(二)相对地统一教学内容
上文所述,影响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有很多,也正是这些复杂的因素导致我们在职业规划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教学内容的统一。但是经过详细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相对统一,即从最符合实际的情况出发,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学内容的相对统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坚持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导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我们不能否认影响学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有很多,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仍然会选择与自身专业方向接近的岗位。另一方面,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不仅能有效体现各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特色,同时也能将职业规划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固定下来。每一个专业都有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教育,且这种教育是固定的,如此一来便充分满足了全体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需求。例如,学习A专业的学生想在毕业以后从事B专业岗位,便可选择B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学习。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导的职业规划教育要充分融合专业内容和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要向学生介绍就业方向情况。结合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素养的同时也帮助其更全面地认识了就业环境。
第二,依据学生性别相对地统一职业规划教育内容。职业是平等的,但是不同职业从业者的性别比例确实不均衡的。文秘类岗位一般是女性首选,建筑化工类岗位一般受到男性青睐。甚至在同类型岗位中,男女性别也会有差异。例如土木工程类专业中,女性从业者集中于工程图纸绘制的岗位,男性从业者除了选择图纸绘制外,施工员、技术指导等岗位也是备受青睐的。因此,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男女生的性别比例开展教育。例如班级内女生较多,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符合女生就业需求的岗位开展分析,确保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掌握相关知识。而班级内男生较多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符合男生就业需求的岗位开展分析,同样也是为了确保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在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后,少部分学生开展教学便可通过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因此,以男女生的比例为标准,根据不同性别在规划个人生涯时表现出的差异性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内容的统一,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坚持一专业一课程的职业规划课程形式。职业规划课程要和学生的专业一一对应,这是我们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根本前提。例如土木工程和工程造价这两个专业乍看相似,但是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时,两个专业要分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让两个专业的学生同坐一间教室接受相同的职业规划教育。
(三)全面开展对学生的调研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职业规划教育的效率,我们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对学生开展全面调研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明确调查对象,并言简意赅地设置调查问题。调查对象是大一学年某专业的全体学生,大二、大三的学生并不在调查对象的考虑范围内,这是因为经过实践检验,职业规划课程开设在大一学年所起到的教育效果是最出色的。在设置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题干都要简练,且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例如设置“对于未来的职业,你有哪些规划?A.上班族;B.创业;C.参军”这一形式的问题便可,既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也不会消耗过多填写时间。另一方面,设置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只需要问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即可。这是因为一旦设置的问题过多,不仅直接增加了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的工作量,而且也增加了教师分析相关调查问卷的难度。每一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如果设置问题过多,反而不利于教师从中把握一些最基本的特征,这也不利于后期分析工作乃至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总结调查结果,整理调查结论。在所有的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后,教师要立刻对问卷的填写状况进行分析。采取专业的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学生选项的分布情况,而后分析情况背后的原因并明确基本教学思路。例如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在毕业选择创业,而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是“自己拥有专业知识”。通过这一点,我们便会发现学生们对创业认识不够全面,这种不全面性导致了盲目乐观的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向学生全面讲解创业这一部分内容作为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消除心中盲目乐观的情绪,以更加全面和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结语
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择业和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何在毕业后选择一份满意的工作成为很多毕业季的学生思考的重要问题,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是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职业规划课程的开展,剖析在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努力提升课程的教育质量,帮助每一名学生为自己高等教育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同时开启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