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关怀与史料意识
——陈子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略评

2022-10-22上海张业松

名作欣赏 2022年28期
关键词:文献学现代文学史料

上海 张业松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初版)一书,精选陈子善先生历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领域里的代表性论作,分门别类,详加补订校正,覆盖作品版本研究、集外文和辑佚、手稿研究、笔名考定、书信研究、日记研究、文学期刊和广告、文学社团史实、作家的社会活动和新文学文献中的音乐及美术等多个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他在这一学术领域里丰富的成就和贡献,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虽不能说是毕生成就的集大成之作,亦足以作为他半生辛苦和追求的见证。从这本著作所涉及的方面,可以一窥子善先生工作领域和成就的大端,诸如《鲁迅日记》的注释、周作人集外文的搜集整理、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郁达夫文集》等的编纂,以及可能更具社会效应的张爱玲文献史料的发掘整理等;更可以见证他工作的方式方法为相关学术领域的成长所带来的明显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如对作家书信、日记、签名本、手稿和作品广告的关注和利用;以及对包含上述种种工作范畴在内的“文献学”经验和理论的思考、总结等。总之,我觉得,这本新著的出版,为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的“陈子善个案”做一番较为系统的回顾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以使其经验和方法得到更好的推广、利用和传承。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从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如下数点:

其一,子善先生的涉猎面很广,看起来珠玉满纸,各有缘起,常令人有未免神乎其技,无从把握之叹。其实只要潜心阅读,留心其篇章之间的草蛇灰线,不难发现其林林总总的各种涉及,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起点,即从对重要作家的研究入手,由关联问题逐渐开拓铺展开去。也许每一章每一节处理的都是细碎的问题,但这些细碎的问题相互关联起来,譬如百衲衣,编织而成的却是关于重要作家的重要侧面的重要发现或新见。由此可以说,子善先生所从事的文献学研究,是有他牢固的立足基点,而非纯凭机缘凑巧有所发明发现,因而随机零散、得之偶然的。

其二,子善先生多方面的文献史料工作,因为每有独得之秘和独到之见,信多而美,也常令人有望洋兴叹之感,乃至因而对“文献学”视为畏途,觉得“学不来”。其实只要认真学,学得再多一点,也不难发现他不拘一格的种种论作,都贯穿和体现着他自身的关怀和侧重,很多成就看似无心插柳,其实是致力而为。比如,他的“文献学”很少注目“左翼”,往往乃至始终致力于“海派”。这样的“偏至”,明显是体现个人情怀的。由此可以说,子善先生所从事的,是有情怀的学术,或有情怀的文献学。

其三,子善先生所从事的,与其说是“现代文学文献学或史料学”研究,不如说是“有文献史料意识的现代文学研究”,也即是说,他不是为文献而文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现代文学而不得不去做文献的。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来看,他的文献史料意识有其宏大、总体的面向,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保障体系”;更有其具体而微的方面,如由日记书信到题赠饭局中的种种蛛丝马迹。二者结合,才使他木秀于林,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文献学。

其四,文献史料之学,本是枯燥无趣的学问,跟子善先生一起做,就又养人又有趣,听来兴味盎然,做来兴致勃勃。所以如此,是因为子善先生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学术与兴趣的有机结合。他真正做到了学以养志、志以培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人文学术不能以纯工具化的态度去对待和从事,这方面,子善先生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总之,我认为子善先生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是文献史料之学怎样才能做得进去、做得下去、做得有趣、做得有价值,其中艰难辛苦终期于成所包含的经验和启示,值得细细品味、好好学习。

猜你喜欢

文献学现代文学史料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俞正燮考据学思想研究述评
融合·演变:现代文学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分析
由“楛矢之贡”引发的思考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
试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反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