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提升经济人文生态生活品质谱写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黔江篇章
2022-10-22徐江
文︳徐江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大力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这为黔江区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更好地促进和服务“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黔江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加快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在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谱写黔江篇章。
全面提升经济品质,推动“产城景”深度融合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在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我们将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动“产城景”深度融合,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网。深化正阳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市级高新区为载体,推进工业生产区、现代物流区、科技研发区和产业服务区建设。坚持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聚焦卷烟及配套、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绘就全域旅游全景图。推动城市大峡谷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差异化打造夜游景区,实现迎客入城。持续提升濯水国家5A级景区品质,携手打造金山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持续建设阿蓬江“一江两岸”生态文化旅游带,构建“2个5A+10个4A”精品景区方阵。做响做优武陵山国际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黔江鸡杂美食文化节等全国知名文旅节会品牌,把旅游元素、景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提升对外开放活跃度。充分利用区域性专业市场体系发展基础和海关、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等优势,用好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优势,大力培育进出口企业,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商。以外向型农业、纺织服装、食品等特色产品为主,强化与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武陵山区毗邻区域的产业协作,建设承接东部沿海、重庆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开放平台和出口贸易加工基地。
全面提升人文品质,擦亮“示范区”靓丽品牌
黔江人文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我们将打好民族风情牌,提振城市精气神,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国字号品牌,彰显人文之美、擦亮示范之窗。
注重文化保护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全国首家土家民俗博物馆和民族歌舞团等独特优势,把民族文化、拥军爱民等元素融入城市建设,高水平创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常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涵养城市时代精神。推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时代精神焕发新风采,让“定了就干、干就干成”的实干担当作风融入各行业各领域各战线各岗位。倡导“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拼搏奋斗精神,用改革创新突破思维局限、破除发展阻碍。树牢“会天下客、聚八方才”的开放理念,打好“引、育、留、扶”组合拳,让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类人才近悦远来、“黔”程无忧。
加快城乡协同发展。深化城市细管、城市智管、城市众管和“马路办公”,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延伸。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全面提升生态品质,彰显“峡谷城”独特魅力
绿色生态是黔江城市发展本底,峡谷峡江是黔江城市最大特色。我们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用好城市哲学、城市美学,深入挖掘横跨7个地质年代、城峡相拥10公里、垂直落差500米等特色资源禀赋,立体展现峡谷城市独特景观。
塑造峡谷城市特质。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启动城市大峡谷二期、正阳圣境建设项目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把城市大峡谷核心区域建成市民休憩区、游客打卡地,协同推进官渡峡和神龟峡延伸性差异性提升工程,打造“一江穿城、一峡连城,江峡相拥、城景一体”的城市峡谷风貌。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新城做加法、老城做减法”,持续推进老城行政功能疏解,抢抓高铁通车前3年和通车后6年的“黄金时期”,分步推动“临空片区—峡谷景区—文体产业园—高铁片区”带状区域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南向拓产城、东西控生态、北中优生活”,重构“一主两副五片区”城市空间格局。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构建“一屏三带三区多绿核”的生态安全格局,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5%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左右。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
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优化“会客厅”服务能级
服务功能是黔江的基础优势,也是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我们将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就业增收、医疗教育、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在“强己建中心”中深化“利他促融合”。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强化“一机场三铁路三高速”多向多式互联互通,加快渝湘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增强黔江服务重庆主城都市区、辐射武陵山区的交通节点功能。高标准建设渝东南铁路、航空、公路物流中心,高水平打造正阳现代物流园区,实施武陵山空港物流项目,打通“黔江—涪陵”货运铁路,开通甩挂运输业务,建设渝东南“铁公空”联运物流中心。
促进区域协作发展。全力推动渝东南文旅融合发展,协同打造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共建世界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积极参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与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宜宾市等地在交通、产业、文旅等方面构建协作关系,推动以蚕桑产业合作为代表的20项合作事项落地。打造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市内对口协同、乡村振兴帮扶4个示范样板。
建设公共服务高地。立足2所高校、1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和3所市级重点中学,建设渝东南教育中心;立足渝东南唯一的三甲医院、全市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等行业加速发展,力争到2025年外来就学、就医、消费分别占比25%、35%、40%以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安全监管能力、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